哲思想法

现在的养生都是伪养生

2019-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羡闲式微

天渐凉,中年人的枸杞保温杯又要现世了。

养身之道,五花八门,今天聊聊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养身大前提,就是养心。这是老子的见解。

老子说养心,要神静心清

话说有一人名叫南荣。他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

老聃道:“汝求何道?”

南荣道:“养生之道。”

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

看,老先生说了,养生主要在于神静心清,而要做到内心一派平和清明,就先把自己的内心洗洗干净吧。

“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

内心的污垢有二种,一种是内心的欲望,一种是外在的诱惑。内心坚定强大,不受各种诱惑,那么这个人是坦坦荡荡的,一个内心坦荡的人,一切都可以放到阳光下,所有的言行举止在世人面前都是可见得。

所以这样的人内心就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所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他有什么需要担心害怕的呢?所以这样的人想睡就能睡得着,想做什么就去做,不想做时就不做,外界的事物根本不能干扰他。

这样想来,真正纯粹的匠人或艺术家就是这样幸福的人,埋头雕刻自己手里的木头、皮具,一旦进入状态不受时间约束的画师,思如泉涌不熄灯的作者,或者是沉浸在自己世界里听不到其他声音的音乐人,或者投入表演沉浸角色的演员,只有摒弃各种杂念才能进入忘我状态。忘我则无我,无我则无私。

“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

因此,无论是内心的欲望渴求还是外在的诱惑,如果内心坚强不贪婪,物欲平淡什么都不要,对外部的诱惑、褒奖、诋毁都淡然处之,这样内外一体就回归了自然和本性。南荣你念念不忘执着学道,这也是内心的欲望,如果消除了这个欲望,内心会平静下来,只有内心真正平静了,才能修成大道。

老子说养身,要在自然

南荣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好了,养心就是摒弃贪欲,不为外界各种所惑,保持纯朴初心,那这跟养身有什么关系呢?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

动若水,讲的是上善若水,低洼处滞留盘旋,高峰处飞流而下,因势而动,随物而行,日升而起日落而息,该睡觉的时候睡觉,作息一定要跟着太阳的规律。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夏天吃藕冬天吃肉,不吃北方大白菜西南辣乎乎,哪里的山水滋养哪里的人,可别大把大把吃什么补药,这都不是自然的东西,药补远远不如食补。

南荣问:“此乃完美之境界乎?” 根本做不到

老聃:“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

南荣问道:“如此即至境乎?”

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简单地理解跟妈妈说的“心静自然凉”是一个道理。可是,现在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得厉害,作息规律和饮食健康对于某些人而言都成为奢望,更勿论无欲无求了,拿什么生存?难怪现在养生话题变得越来越红火,因为难度越来越高了。

简单总结一下,想要好身体,先要有好心境,想要好心境,就要抵抗住欲望和诱惑,可惜我们做不到。修身养性一直是连在一起说的,不养心的养生,始终会随着各种信息变化,如同今天泡枸杞,明天冲三七,后天做经络,明年打太极……因此现代人的养生其实都是伪养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