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远离粗心

2020-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宇宙中的一颗心

很多家长朋友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粗心问题,既使天天提醒孩子要细心一点、认真一点,就是不见效果,心里着急的很,不知道什么原因,也不知道怎么帮助孩子去克服。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粗心现象,可以从这两方面来找原因:
远离粗心

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的学习任务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其能力和状态一时无法适应,对知识点把握不准。

另一方面,是家长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关注的越多,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了。


那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如何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呢?六个方面的建议:

建议一:作业定量不定时

这是因为如果限定时间,孩子就会过多地关注时间,而不会关注完成多少作业量;如果是限定作业量,就不一样,会引导孩子关注作业量,而不是时间。

曾经一个孩子做作业很慢,妈妈对孩子说,你要在1个小时内把今天的作业做完,做完后可以让你看动画片。时间长了,孩子成了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怎么提醒都不起作用。通过细心观察,妈妈发现,孩子在做作业时,心思并没在学习上,而是不停地看墙上的时钟。一问才知道,她在看还有多长时间,可以看动画片了。

后来,就改成了强调工作量,让孩子完成多少作业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她就只用很短时间就会完成了,而且完成的很好。

这样一改,就把孩子消极等待时间,引导成积极完成多少作业量上来,完成的越早、越好,孩子获得看动画片时间越多,这就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

建议二:多教方法、少讲道理

孩子小,对认真学习的态度认识不够,如果反复说就成了批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反复对他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作业要认真、仔细,一次、两次,孩子或许会听。但你经常在他耳边唠叨,他不但不听,还会反感,会朝着更加不认真方向去做。倒不如坐下来,帮他分析分析问题,教给他做作业的方法。

妈妈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孩子在作题时,经常是做完题不检查,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妈妈就给孩子增加了一项要求,让孩子放慢速度,每做一道题,就要检查一道,没有错后再做下一道。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很快粗心问题明显减少。

建议三:改变方式,变需求为奖励

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地上升。意思是当人的需要目标快要现时,越容易集中精力去完成。

孩子在做作业时常常心不在焉,问题是出在了其写作业与看动画片时间重叠,她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想着动画片,这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呢?后来,妈妈把孩子的作业时间放在画片播放前1小时的时间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孩子也能很快完成。

这就是心理学上“目标倾斜”原理的实际应用,先让其“痛苦地完成作业”,再让其快乐地看动画片。看动画片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完成作业的时间。如果提早完成,可以提早看动画片,否则就没时间看或看的时间很短。

建议四:切忌强迫孩子做作业

孩子做不做作业,家长要引导让其自己感到必须去作,而不强迫着他去作,这样他会产生逆反、应付心理,而且会不认真。尤其是在孩子疲劳时,更不能强迫。疲劳是会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变低、错误率增加。疲劳得不到恢复,粗心问题就很难纠正。

当孩子学习时间长了,或明显出现疲惫了,就必须让孩子休息一下,让其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使紧张的心理缓和后再集中注意力学习。

建议五:不要太在意孩子的粗心

对于孩子,由于知识结构尚未形成,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很大。家长不必太在意,只要经常引导孩子及时改正就行了。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对知识的再理解过程,他自己是能克服粗心。若家长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有可能让孩子产生内疚、惊慌心理。

建设六:要从根源上查找原因

孩子粗心的原因,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知识掌握不准确,存在模糊不清的知识点,这样最容易造成粗心。二是有不良的学习习惯,主要平时作业就马虎成习惯了;三是孩子的性格外向,平时可能大大咧咧,办事拖拖拉拉。这些都是可能促使孩子产生粗心大意。

家长朋友们要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慢慢引导孩子去除粗心。譬如:可以经常与他一起修改作业,一块找找原因等等。

还可以让他把错题全摘抄下来,把错的原因和正确的作法写出来,汇成一本错题集,让他以后经常复习一下,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防止将来再犯。

扫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总之,对待孩子的粗心问题,家长不能着急,要多观察,帮助孩子找到产生粗心问题的原因,并引导、教育他慢慢克服粗心。相信,经过一段努力,孩子会有明显提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