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中教会我的写作方法
文|师傅被妖怪抓走喽
图|网络
从前,每当有喜欢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我的心情都是矛盾的。
一边欣喜自己欣赏的作品能被立体展现,期待观影去印证那些脑海中想象的画面,一边又遗憾原著中最经典的段落没有被呈现。
影视作品对她的改编总不符合我心意,总觉得他们双眼蒙蔽,曲解或不珍惜我让我哭过笑过封为心头珍宝的作品。我愤怒、难过,恶狠狠地打个差评:“糟蹋原著!”
随着今年开始学习写作,当看得越多,学得越多,我越不敢随意的给他人下评判。
我开始很感受到,很多改编和创作,与我心意不符,是我不懂。
《我就是演员》胡先烈、徐娇的表演《卧虎藏龙》尴尬生硬,导师都表示十分失望,我当时也感觉很生硬,像小学生表演情景剧。
陈凯歌的发问
他问胡先烈:“你什么时候喜欢上她的?”
又问徐娇:“你是九门提督之女,何等样人,为什么他向你走进的时候你要向后退呢?”
当时我听到这两句话,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大师级导演,讲述一个故事,人物的行为语言,是要符合逻辑,向后推演“为什么”。
那我看待影视作品的改编(一流大师一流作品,垃圾作品除外),是不是也应该排除我的抵触,打开心扉,一边欣赏,一边问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么改编?
为什么这么取舍?
为什么这么发展?
一个写作小白,对待顶级导演、顶级编剧对一流作品的改编的质疑,就好像一个猿猴对待大自然四季更迭、日月变化、阴晴雨雪的变化的困惑。
面对这种内心的不解,我现在首先假设自己错了,再顺着影视作品的思路去分析,为为什么,对比这些选择、变化的用意。写出来分享,愿彼此共勉受益。
一、为什么这么取舍选择?
张艺谋导演《归来》改编自严歌苓《陆犯焉识》(最近结合写作书籍反复看这部小说),舍弃了最动人精彩的陆焉识在农场改造、夜奔看电影等部分,直奔陆焉识归来,喻婉华失忆部分。也是原著党很遗憾的地方。
这样的选择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突出主题,克制表达。
原著对人物前半身繁华描述、后半身艰辛悲苦,都是为了刻画浪子回头,重新发现对妻子爱的铺垫。
原著阅读大概需要5个多小时,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只能抓一个重点,一个主题。
这和现在我们新媒体写作一样。取之不相干的,再好也要舍弃。
电影中,触目惊心的大字报,跳舞时候铿锵有力手持武器,满脸洗脑式革命与仇恨,黑白照年轻时候男女主人公的潇洒儒雅,随口的法文,各种细节,让在让观众猜测,那个儒雅倜傥的海归教授,在最荒诞疯狂的岁月里,在西北凄苦的监狱里,经历过什么样的摧残。
告诉观众,不如让观众发现更有吸引力。
2.应对观众需求。
王安忆说过,小说是很个人的,电视剧是大众化的东西,很普遍的价值观。
我认为电影亦然。
小说里那个年代司法审判的荒谬和残忍,
监狱里的人间地狱,
还有世态炎凉,亲情淡漠,
陆焉识归来后儿女很抵触,把一生的痛苦归结到父亲身上,
欺凌、奴役他,阻碍他,
最后为了房子想赶走他,
陆焉识独自带着妻子的骨灰离开,
都被改编忽略。
这些最打动人心又刻画人性的东西,可以在小说中,但不可以在电影中。
观众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他们要哭,要笑,刺激、恐惧、快乐、悲伤,
说到底,他们要借着别人的故事,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
所在电影院里,短暂忘记自己人生的一场狂欢宣泄。
观众要的是,最后敌人必将被战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经历千辛万苦,主人公必将在鲜花音乐和平鸽中拥抱在一起,大团圆。
观众有什么需求,内容生产者就提供什么样的供给,只是更高级罢了。
《归来》围绕着妻子期盼丈夫归来,丈夫归来却不被妻子识别,在彼此等待和陪伴中爱的故事。
二、如何快速介绍人物身份、时代背景?(阐述)(4分钟)
时代背景:字幕:70年代,《红色娘子军》舞蹈、跳舞演员充满斗志、杀气的眼神,丹丹走过道墙上的大字报、工宣队办公室、主席像章。
人物:
丹丹:舞蹈演员,介绍方式:跳舞。
目标:跳吴清华。
对父亲越狱的态度:无关。
冯婉喻:中学老师,介绍方式:工宣队干部称呼。
目标:担心逃跑丈夫的安慰。
对丈夫越狱的态度:沉默担心。
陆焉识:反革命逃犯。介绍方式:工宣队干 部对其家属的谈话。镜头
里躲在火车洞。
设下悬念陷入困境(第8分钟):无期徒刑的陆焉识逃跑要回家,管教干部抓捕第一次“归来”的陆焉识。
三、如何讲述故事:
围绕如何“归来”,夫妻双方的行动,一个执着接站,一个想法唤醒回忆。
第一次归来:70年代文革期间,雨夜,楼道。
陆焉识:逃犯身份,躲在门口楼道。
冯婉瑜:在门内哭,看到楼下的抓捕者和女儿不敢开门。
女儿丹丹:因父亲的身份而无缘女主角,在楼道识别出父亲,阻碍他与母亲见面,为了主演身份而举报了父亲。
阻碍:陆焉识身份,抓捕者,女儿。
象征:锁着的门。
陆焉识的对策:与妻子火车站相约。
冯婉瑜的回应:第一次去火车站。从她准备的食物、包裹看,她当时的准备是去送丈夫逃跑。
结果:火车站被抓捕。
细节镜头:
1.陆焉识一直在黑暗的阴影中,其他人都在光下,这是人物所处背景的象征。
2.到处都是口号、大字报,主席像。
3.楼道是灰暗的。
4.陆焉识在楼道请女儿转告爱妻第二天在火车站相见,看到女儿的眼神,他又写了张字条塞进门缝,这时他是知道女儿是不会转告的。
5.节目公演,女儿被替代。演出结束。全场全场一起高举红宝书,一起好喊口号: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
画面太震撼了,《1984》《浪潮》《乌合之众》这些名字都在我脑海中飘过。
第二次归来,文革结束,晴天,家中。
陆焉识:平反归来。
冯婉瑜:受伤后认不得丈夫。
女儿:纺织厂工人。接父亲。被母亲所讨厌。
阻碍:妻子心因失忆,不承认现在的丈夫,记忆断片。
陆焉识对策:找街道主任、女儿作证。
结果:认不出,不接受。
引出冯婉瑜得知丈夫已平反,第二次去火车站,接丈夫。
自此,每一次冯婉瑜去车站接丈夫,陆焉识想各种办法帮妻子找回记忆,重识自己。围绕一个执着等待丈夫,一个努力启发妻子重识自己展开。
陆焉识偷偷陪同,看到妻子在火车站等心中的自己,百感交集,明白妻子对自己的情感。
线索工具:信。为了不让妻子天天去接站,写信自己5号归来,并没写具体几月,让妻子每月都有期望。并有女儿转交,由女儿转交物品,连接女儿的感情。
细节:
1.同样场景标语不见,主席的巨幅画像变成科技宣传画。(时代变化)
2.楼道被粉刷明亮,陆焉识常站在此等待。(人物境遇变)
- 家中的主席像被换成录音机。
4.冯婉瑜把陆焉识认成方师傅客气接待,在对方整理床铺时突然发飙赶出家门,暗示在丈夫被捕期间方师傅可能意图侵犯过妻子(小说中妻子为了丈夫奔走,曾献身于某干部)
第三次去火车站接陆焉识,5号,晴天。
陆焉识:从火车站走出。
冯婉瑜:举丈夫名字的牌子等候,并未认出。
陆焉识对策:与女儿找医生咨询,医生建议找回忆。
线索工具:照片。
细节:
1.陆焉识的英国毛呢大衣,说出的法文,爱弹钢琴都是过去身份的暗示。
2.相册中所有陆焉识的照片都被剪去,是过去女儿对父亲态度的表现。
3.合照中的朋友已经自杀,暗示那批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次去火车站接陆焉识,5号,雨天。
陆焉识对策:扮成修钢琴的与妻子聊天。
线索工具:钢琴。
细节:
1、两人的交谈透漏陆焉识的教授身份。
2、 雨中“陆焉识”名字被雨水冲刷模糊。
第五次去火车站接陆焉识,陆焉识没有陪同。
陆焉识对策:在家中等妻子进门弹《渔光曲》
冯婉瑜被音乐触动拥抱陆焉识,却扔未认出丈夫。
线索工具:信。
陆焉识以“读信的同志”身份,给妻子读狱中的信,陪伴妻子。并用写信的方式改善了妻子对女儿的态度。
第N次接陆焉识,很多年后,雪。
陆焉识骑车送冯婉瑜去接站。
两人一起站在雪中等待。
细节:
1、火车站背景画变成“扩大开放,促进发展”。
2、每次从车站桥出站的旅客衣着也在改变。
3、 陆焉识还住在小卖部。
4、每次接站前,冯婉瑜都会仔细梳头照镜子。
一开始扣人心弦的逃亡抓捕后,电影的节奏一直是缓缓慢慢,娓娓道来,节奏非常像《桃姐》。
毫无疲惫之意,依旧牵动人心,我觉得原因在一直围绕着每次“归来”每次“接人”夫妻俩一直同不同的方式互动着,像剥洋葱一样一点点展示出两人的爱和坚守。
【无戒90天成长营31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