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2021-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听雨轩1号

        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吃苦头不是逻辑后果需要的条件,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很喜欢清理自己的课桌,这很好,因为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方法)。

        转移孩子的行为: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转变为有贡献的行为,对于鼓励孩子停止或大大减少不良行为很有效。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逻辑后果不能运用于权力之争,除非极其小心,因为它常常沦为惩罚性的报复行为。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自暴自弃,她需要的是训练,而不是逻辑后果。        使用逻辑后果的另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到行为的错误目的,在发生冲突的时候,逻辑后果可能有效,但只在孩子的目的是寻求过度关注时才有效。换句话说,要有效使用逻辑后果,就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以及长期效果。逻辑后果只是一个工具,而且常常不适合当时情形的最佳工具。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有可能完全不适合。应该引导学生与老师一起讨论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为什么要做以及班级规则等问题,这样更能一起他们的兴趣、赢得他们的合作。这样这样,他们的参与态度才会转变。但需要我们记住:在执行共同制定的规则时一定要和善而坚定,包括让孩子们参与其中。

        让孩子们事先参与

        1.当孩子试探规则时,事情在变得好起来之前往往会变得更坏。在孩子试探的过程中,保持和善而坚定是有困难的,但却是有效的。

        2.惩罚可能让你得到更快的结果,但是,逻辑后果--如果使用得当--是帮助孩子培养自律与合作的很多非惩罚方式中的一种。        逻辑后果的另一个指导原则,就是孩子需要指导与特权相伴的是责任。

        特权=责任

        缺乏责任=丧失特权   

        即使在父母和老师们对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价值确信无疑的时候,这两种方法可能仍然是很难运用的。在理性的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关键目标是促使孩子成长为幸福而有责任感的人。

        然而,大人们太容易陷入权力之争,太容易受情绪支配而把“赢得”孩子变成“赢了”孩子。他们忘记了,管教并不是一种为逐渐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所需的生活技能的激励因素,管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逻辑后果对于处理大多数问题来说,并不是最佳工具。如果一个逻辑(相关)的后果不明显,很可能就是那种情形不适合运用逻辑后果,很多其他方法或许更有效,比如:开一次家庭会议、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后果、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执行决定、拥抱、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选择会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强加后果等。对于教育理论方法,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