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之三十四,伪能贤的“五蠹”!
【读经典】
不事力而衣食,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
简单翻译下:不从事耕作就有吃有穿的人,有人称之为能;没有军功就获得官爵的人,有人称之为贤。这样的贤能养成了,就会导致国家兵力衰弱、土地荒芜。
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
简单翻译下:君主说这种贤能可以,却忘记了兵弱地荒的祸害,结果只会是谋私的行为得逞,而国家的利益就要消亡。
【谈心得】
在我国社会中,历来都比较推崇能人和贤人,但在不同的时代,能人和贤人的含义是不同的。春秋战国的农业时期,能人就是耕种高产的人;贤人就是为国立功的人。
但总有人把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人称为能人;把没有战功、巧令钻营取的尊重的称为贤人,这种行为和言论遭到韩非的驳斥。
不管在什么年代里,能人和贤人都要与时代要求一致,遵从时代发展规律,农业时代,擅长耕种的是能人;工业时代,创造技术的是能人;科技时代,创新科技为民造福的才是能人。
而贤人的核心要素,就是要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为大众谋福利立下大功的人,不管在哪个时代,保护集体利益,维护社会安定,扩展人民生存空间的人,都会被视为英雄,被尊为贤人。
当然现代社会中,商业交流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们的眼光应该更高更长远,从整个人类的未来去衡量,那些努力奋斗、守法创富的都算能人;那些发明创造、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都是贤人。
而韩非抨击的“不事力而衣食、不战功而尊”的人,实际上不管在那个年代都应该受到排斥,因为这样的能人和贤人,只会让国家兵力衰弱、土地荒芜,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根基造成很大的冲击。
把投机倒把称为能,把钻营私利称为贤,君主一旦放任这样的“能贤”之论,结果就会导致兵弱地荒,国家贫困,最终国家利益受损,君主权威也会消亡,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导致亡国,因此君主要严厉杜绝这样的言论出现。
这样的“能贤”也是与国家发展策略相背离的,是社会中的不正之论,危害性极大,应该专门立法予以禁止。
《韩非子•五蠹》篇里提出的“五蠹”,即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这些人中不乏被称作贤能的人,而他们恰恰都是“不事力而衣食、不战功而尊”的人,所以就被韩非比作五类危害国家的害虫,称为“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