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圆圆】夏季6个会加重体内湿气坏习惯
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在高温环境生活和工作,人体的生理和营养代谢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夏季养生除了关心 “应该做什么”,更应该了解 “不应该做什么”。威胁健康的雷区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今天小编就为你精选了6大夏季养生禁忌,说不定第1条你就经常犯!
禁忌一:不是躲在空调房,就是运动爆汗。夏天天气炎热,虽然应该多纳凉,但也不能一点儿汗也不出。古人早就明白,盛暑之时,必令“身有微汗,最得时宜”。完全不出汗其实并不好,尤其是现代人喜欢躲在空调房里,阳气不足,反而容易致病。但若出大汗也会有损心气,所以做些运动、微微出汗是最合适的。
禁忌二:日敞胸,夜凉背。民间有谚语“日不敞胸,夜不凉背”,意思是上半身最好不要光着,不要让胸背受凉。天气炎热时,皮肤和肌肉微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状态,尤其是进入睡眠后,抵抗力更加虚弱,基本上处于“无设防”状态,风邪便可“长驱直入”。若胸背受凉,全身各个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年纪大的人,晚上最好穿着睡衣入睡。
禁忌三:天热常食凉,脾胃很受伤。自古民间就有歌谣“天热食苦,胜似进补”,夏季湿热交蒸,而湿热困脾,很容易导致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再多补物也吃不下去,无法运化。
此时吃些苦味食物可除燥祛湿、清凉解暑、提神醒脑,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不过,最好要适量,否则伤胃。另外,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宜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禁忌四:白日缺午觉,夜晚睡无眠。古人说过,“长夏一夜,不敌残冬半夜”。睡觉不足,次日醒来就易神思恍惚、精力不支,因此白天更要“睡好午觉”。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有科学研究发现,如果每天养成午觉的习惯,冠心病发病率也会大大降低。不过午睡要掌握一个度,建议中午小睡20分钟为佳。
禁忌五:酒助湿邪,尽量少碰。喝大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禁忌六:久坐不动,湿气缠身。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这6个养生禁忌,每一条都是老祖宗们养生智慧的总结,直到今天也备受医家认可,记得要认真记下,好好遵守哦!
“湿邪入体”的7大信号
三伏天,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此时最旺盛。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湿气?只要我们平时多加注意,就能发现可以判断的信号很多。
1. 起床时看感觉
早晨起床时还觉得困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手脚冰冷,人也懒得动弹,说明你体内湿气重了。
2. 穿衣时看感觉
皮肤总爱起疹子,有时手脚患有小疱疹甚至脱皮,脸上、头发总爱出油,黏腻不舒服。
3. 如厕时看大便
大便经常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而且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4. 洗漱时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
5. 刷牙时看恶不恶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不干不净的感觉,想吐痰也吐不出来,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6. 看平时爱不爱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缺乏运动,同时他们又常常会因为湿气重而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疾病。
7. 吃饭时看胃口
没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脾湿导致的腹泻不一定是因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并没有效果。
当然,这些都是湿气比较严重时的表现。出现了这些症状,还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请医生进行诊断后再做处理。
三伏天湿度很大,人体内的“湿”不能正常排出去,就会出现“湿重如裹”、气机不畅,造成旧病复发、旧病急发的危险。
解除或减少“湿邪”对机体的伤害,除了减少受热的机会、防止中暑、及时增减衣物以外,还要从饮食上加以调整。
譬如,饮食要尽量清淡,每天保证至少1500ml的饮水,多运动排汗,保持室内干燥,多打开窗户痛风,这些都是需要大家格外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