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莺飞草长

2023-03-0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镇黄昏

三月的江南,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白天太阳出来,室外温度比室内暖和。

每年的二月底、三月初,当某一日,你忽然发觉室外比室内暖和,室内有些阴冷。

就明白,春天,结结实实到来了。

三月的清晨,明媚靓丽。

远处的黄莺、麻雀,鸣叫不停。柳条带黄,草地泛绿。枝头开始百花争放。

就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都说春眠不觉晓,但我却开始起得早。天气暖和了,起床不那么难。

早早地起来,洗浴,洗衣服,拖拖地板,收集一下垃圾,吃一个苹果,泡一杯茶,润润肠胃。

看看清晨的天空,呼吸一下窗外的空气,闻闻空气里清晨的味道。

然后下楼,慢慢走到菜市场那边。去吃早餐。

今日要了汤包两客,一碗咸豆浆,一碗紫菜汤。

这个小城卖烧卖、汤包、煎饺、粽子等的早餐店,包括面店,都有一碗免费的汤提供。

有的是熬制的骨头汤,也有的是紫菜汤。

正宗的紫菜汤里面还有碎榨菜粒,咸咪咪的好吃。

咸豆浆放酱油,里面有葱花,还有老油条的碎碎。当然也有甜豆浆,只放白糖,颜色是乳白色。

但本地人都喜欢咸豆浆。

江浙人早餐,汤包,烧卖、锅贴,单位都称“客”。

但这个范围,仅限于狭义范围的江南。就是杭州苏州,上海,嘉兴…环太湖流域。至少南京不是。

因为我从九十年代去南京,到疫情开始那年去南京,早餐吃煎饺等,还是以“两”为单位。安徽的安庆也是以“两”为单位。虽然安庆也在长江边,但已经在长江北岸。

现在一客是八个。但我记得以前好像是十个。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变相涨价。

当然也或许是我记忆错误。一直以来都是八个也可能。

以“客”为单位,这是一个奇怪的计量单位。

缘由,我也无从考证。

单据说“客”是西餐的称呼。西餐都是以个人为单位。一人份为一客。

或许这个“客”是从上海地区传过来也不一定。

毕竟近代时期,江浙沪都是以上海为流行、为时尚。这一“客”,是来自上海的“海派”洋称谓。

小城本地方言里,一些口语里,依旧找得到那个时代的来自上海的洋派特色。

比如:

以前的弹簧门锁,方言叫“斯必林锁”,就来字英文弹簧(spring );

屋顶瓦片上开的窗户,本地叫老虎窗,就是源自英文屋顶为roof,音译而成“老虎”;

形容某人傻,呆,说“港度”,就是英文gander;

形容某样东西很多很多,就说“麦克、麦克”,( much much )。比如说钞票麦克麦克,就是说钱很多。

……

回头再说汤包。

据说本地的汤包、小笼包,最早还是来自北方的灌汤包。这依旧是衣冠南渡之后的产物。只不过到了南方,加以本地的适应与发展。

在我们本地,汤包与小笼包是两个品种。

小笼包要大些,比平常的肉包子小一半。大肉包直径有十公分左右;小笼包直径应该有四五公分;汤包直径两三公分样子。

据说正宗的小笼包需要有十八个褶子,上面不收口,像一个鲫鱼的嘴巴一样。

但现在小城本地,小笼包已经式微,不太常见。多的是汤包,小巧,一口一个。

汤包没有褶子,全封闭,应该制作上也是简单粗躁些。

本地汤包是纯肉馅,但诀窍是里面有汤,拌肉馅时需要加入皮冻。

所谓皮冻,用肉皮在前一晚熬制数小时,熬出胶质,然后凉透成为皮冻,切成豆丁大小与肉馅拌匀。加姜末、胡椒、黄酒、味精、盐,拌匀,即成馅儿。

汤包蒸熟悉了之后,皮冻融化成汤汁。

但我发觉,我现在常吃的汤包店,没有汤汁了。肯定是少了加皮冻这一道工序。

但我十多年前,吃到的汤包,里面还是有很多汁水的。

不知道小城其它汤包店如何?

在小城吃汤包,和早餐吃煎饺,烧卖一样,必须得蘸本地的玫瑰米醋。淡粉红色,味道不像山西醋,镇江醋那样味道很冲,颜色很酽,一切都是淡淡的,适合江南人口味。

然后加一点点隔壁桐乡市的鲜红色辣酱,这样才算地道正宗。

本地的玫瑰米醋,是徐志摩家传产业的品牌;但不知道隔壁桐乡的辣酱,是不是矛盾家的产业品牌,就不晓得了。

这么一想,小城的早餐,很世俗、很市井、也很风雅。

2023/03/03 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