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嘴
上午女儿练完乒乓球回家的路上,一脸不高兴地跟我说了一件事儿:今天练习打球的孩子比较多,所以三个教练分为三组,各带五六名孩子练球,他们排着队接发球,每次打完球排在后面的两位同学负责捡球。女儿和另一个女孩儿刚捡到满满的一盆球,却被隔壁桌的教练拿走了,又给了她们一个空的盆子。女儿忍不住跟那名教练说:“你们那个组的孩子都顾着玩儿呢,凭什么用我们组的球?我们也是好不容易捡到的。”教练没理女儿。女儿对此很想不通,跟我一再强调,明明就是教练做得不对。
首先,我跟女儿共情:教练确实做得不太妥当,你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看你不服气的样子,估计你当时在向教练解释,说话时的语气一定很直接。教练听了你的话,或许觉得你讲得也有几分道理,所以,教练并没有以教练的身份批评你。那你现在还在生气,估计是因为自己表达的想法没有被接受,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没有回应,你拿不准自己是否做得完全正确,需要向妈妈求证吧?那妈妈就明确告诉你我的意见:首先,我理解你当时的感受,你感到别人窃取了你们的劳动成果,心理不服气,所以你是可以表达的。但是一说到表达,我们是可以做选择的,一种是向你的做法一样,消极的表达---批评别人,试图以自己的理服人。但是这种方式更侧重表达不满,而不是解决问题。你别忘了,还有一种积极正面的表达方式,例如,尽管你不太高兴,但是你想到毕竟教练是老师,你也常受到他的指点,那你可以笑着跟教练说:“教练,你用完,我再给你捡。”即使你这样说了,其实教练会明白你的用心的,他反而会不好意思地谢谢你帮他捡球。你不是明白舌头跟牙齿的故事吗?女儿瞬间“顿悟”:“妈妈,那就是要让别人理解我的言外之意吧?”“对的”,我立马附和。
其实,从孩子的角度看,一切得不到的东西或非利己的事物都会被叫做不公平。但事实是,公平和不公平是相对而言的,这个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公平。所以与其抱怨不公平不如思考如何应对不公平,化被动为主动的解决问题。女儿现在八周岁,或许应了一句谚语:七岁,八岁万人嫌。她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道理,所以,不管是她想要通过与大人“顶嘴”获得关注也好,还是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也罢,她企图用跟大人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自己也长大了。有时候孩子的“顶嘴”不一定就不对,所以,作为家长首先也不妨耐心听一听孩子的表达方式,思维逻辑,好帮助孩子进行合理的申辩。有时候,或许作为家长还得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大人要适当的减少与孩子讲大道理的习惯。就像我,我有时候就总是会忍不住跟女儿唠叨大道理,并且抱着一定要说服女儿的心态跟女儿讲道理,长此以往,孩子当然会受我的影响,凡事掰扯,讲道理。所以,作为家长,尽量树立一个能控制情绪的榜样,树立自己的威信,减少无端的批评孩子和跟孩子讲道理的习惯。当孩子看到家长不用情绪和和通过怼来解决问题,孩子自然能学会以积极的态度调节自己的情绪去面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