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迷失在金钱里的不信任之痛
(一)
前日友人被孩子兴趣班的事困扰不堪,找我代笔写篇吐槽文去对抗造谣者。
事情很简单,有位疑似家长,以老师要求同学们补齐十二色粘土为由。在各班群里大肆诋毁该老师: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教学无心。
该家长在各群发一通牢骚后就退群,又转到校公众号继续投诉该老师,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最后成功引起学校注意,对该老师进行谈话、调查等处理。
友人就整件事与同班家长进行沟通,都觉得蹊跷。家长们都不认识那位家长,而且他说的事,其他人都没遇到。对于被投诉的老师,集体印象很好,非常认真负责。
当时学校统一发的粘土,有的小朋友保管不善,丢失了部分。老师为了上课使用方便,通过统计后,要求有缺失的孩子,把丢失部分补齐,实在无可厚非。家长们都按时购买了缺失的粘土。
学校因为那位家长的投诉,对老师的进行的处理,让家长们很担心伤了老师的心,减了教学热情。
友人又提及心中疑虑,之前她孩子在另一学校学习,老师很不负责,对孩子各方面都不在意。所以友人将孩子转到现在的兴趣班。之前学校的老师就三番五次来电询问转学的事,言谈间常攻击现在的学校。
友人疑心这名家长,是那学校受利益驱使故意使坏。破坏这所学校名誉,让部分不明真相的家长转去他们学校就读。
我从她发来的各种截图里,看到了那位偏执的家长,言辞激烈谴责老师。又听了友人前因后果的介绍,仿佛看了一出“宫心计”。
我代这位家长思考,或许她正心情不好,又或许被别的老师坑过。所以在同一件事的认知上,她会有异于其他家长的反应。
如若是带着“使坏”使命来的“间谍”,那真是北影中戏浪费的一个好人才。那学校为夺生源,这般不择手段。却不在内部问题上下功夫改善,即使骗到部分学生去,又是否留得住呢?
当我们碰到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抱着同归于尽的心态去破坏。这样只会激化矛盾,让事情更加复杂。
附吐槽文部分:
(二)
“天地国亲师”,是我家乡有安神龛的人家必供的神位。用大红玻璃框高高挂在正对大门的墙上,逢年过节,洗手焚香,敬酒供饭。
其意是:敬天地,爱国家,孝双亲,尊师长。这是家训,也是为人之本。
“师”仅次于“亲”的排名,同享神位供奉的尊贵存在。而如今,师生关系越发微妙。
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一切以金钱为导向,以物质来衡量。
势利是大势所趋,待人接物先看衣着首饰,再看车子房子,据此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倨恭。
兢兢业业教书的老师,不懂钻营,不会生财,被人讥笑为呆板迂腐。
曾经守一方清贫,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老师,已不被大多数人敬重。
老师也是凡人,也想享受生活,也要养家糊口。追求钱财,理所应当。于是学会了将知识转换成为金钱。
精明的老师,会将更多知识要点,放到私下开的补习班上详谈。让学生们乖乖双手将钱奉上。
有老师用自己的态度,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公平,回家向父母诉苦。然后家长为了老师对自家孩子多多关照,置办各种礼品送上门去。
还有学校巧立名目,或私卖学位,滥收费用,大发横财。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导致老师在社会群体失去公信。家长们对老师敢怒不敢言,无论如何,孩子还要继续读书。社会风气如此,凭一己之力,又能如何。只有边骂边送礼,边气愤边交钱。
媒体传播的各种幼儿园虐待、殴打小孩的视频与新闻,更令人心惶惶。
小宝贝送到自己无法监管的地方,本就是因为无可奈何,不得不强迫自己抱一腔信任。假如受到那样的待遇,哪个家长不为之疯狂?
每个学生家长都绷着敏感的神经,任何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都会迅速做出应激反应。因为在事情没有发生前,所有看过听过的学生遭遇,已被一一对号入座。
去年在妹妹的幼儿园,就有家长听信孩子的话,深信老师揪了她的耳朵,导致破皮。在早操时间,冲进园区,当着一帮小朋友殴打老师。
一群家长都表示不可置信,怎么有这么暴力的事发生。小朋友们纷纷向父母讲述早上的经历,说有老师被人打了。给孩子们造成非常恶劣的心理影响。
而事实上,那位小朋友耳朵上的小伤,只不过是挠挠就破皮的那种小伤,明眼人都看得出绝不是揪的。
然而又怎样?家长早就在心里给老师投下了不信任票。
其实,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大部分老师仍真心教书育人,只是被歪风邪气殃及池鱼。
所以就有了武大新闻系主任夏琼辞公职,她说:只想好好教书!
厌倦了校里高层尔虞我诈,受不了纯净校园不正之风,瞧不起教室里摆不下三尺讲台。面对现状却又无能为力,唯有用行动表态。成为教师界一股清流,力证老师并非人人市侩。
(三)
老师正在成为一个特殊的高危职业,曾经备受尊敬,如今却一言难尽。
撇开追求经济效益,带给老师名誉威望的损害。还有人权的保护,儿童的权益,早熟的心智。让老师在面对学生时,畏手畏脚。
现在的未成年人,有着成年人不具备的冷酷与暴戾,更有初出茅庐的莽撞,又懂得法律给予的宽容。一旦思想跑偏,就是一个移动的定时炸弹,惹不得。
去年邵阳杀师案,就已充分暴露了这些隐患。
三个十来岁的少年,周末偷盗学校小卖部,疑心被住校老师看到,决定杀人灭口。
杀了老师还冷静的破坏现场,又若无其事去上网游戏。
这已经不是心理素质的问题,而是对生命的严重蔑视,缺少基本的敬畏。他们犯下惊天惨案,却面不改色。甚至清楚自己在法律管制的边缘,毫无畏惧心,何其恐怖!
还有今年的夏老师自杀案。老师利用午休给学生们补课,因对某学生作业不满,用教鞭抽打了该生屁股,并造成瘀青。
学生回家添油加醋,父母怒火攻心,最后惊动了教育局。层层问责下来,夏老师停职,检讨,通报批评,反复被盘问,树反面典型。
一周的时间,夏老师心理防线彻底崩溃,用自杀结束了一切。
或许夏老师下手是重了点,触到了师生关系本就紧张的敏感神经。也触到了教育局害怕舆论的底线。就宁可牺牲一人,换来天下太平,乌纱长稳。
难道不能先协商了解,用温和的方式来解决吗?非要用极端的行为,来置一个本是奉献私人时间用于教学的老师于死地。
夏老师死了,冷了多少热衷教学的老师的心?
面对这些情况,老师们就纠结。严管,怕一不小心触了某些人的痛点,招来学生的奋起反抗;不管,对不起自己的责任心,家长们会致疑不作为。
能把握好这个度的人微乎其微。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老师,可能仍会一如既往,严格要求。
明哲保身的老师,则睁只眼闭只眼,混完一堂课,安全下课就好。
师生关系走到今天这地步,不是谁一个人之错。事关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亲子关系局部过份重视。
钱,已经成为所有行为的终极目标。道德、追求、理想,被践踏得一文不值。在这样非正常的观念里,人又怎会有正常的行为准则。
亲子关系,说到底也是毁在钱上。父母能陪伴左右的孩子越来越少,都以为孩子将来奋斗的理由,终日忙碌,忽略了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单一的来自学校,或通过网络接收一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各种暴力、反面信息充斥其间,缺了监管的少年,按着自己幼稚的理解疯狂成长。父母来不及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被远远抛在身后。
一年一次或几次的见面,除了补偿式的溺爱,那轻飘飘的告诫,被他们当成耳旁风。随着离开得越久,父母对孩子负疚之心越重,总觉得为其付出太少。
当听到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心里的愧疚与愤怒,一瞬间找到出口。怒不可遏,不分青红皂白,誓为孩子讨一个公道。以此来证明自己对孩子的爱,比孩子想像的还多。
这就是我说的“局部过份重视”。平时疏于教育,抓住一件事大做文章。
殊不知在这样不理性的行为后面,给孩子做了非常错误的处理事情的示范。
用行动告诉孩子,鲁莽与冲动是应对事件的第一选择。将来长大的孩子,要经历多少的心理挣扎,才能纠正这反面的影响。也许终其一生,都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方法。在待人接物上,始终不得要领。
要改善师生关系,从长远来看,唯有改变社会价值观,但实在太难。谁愿意做那个吃螃蟹的人?任重而道远!
那就从自身做起,重视孩子家庭教育,如果不能时时陪伴,至少电话常沟通,关注思想动向,灌输正确的观念,做好引导工作。
多给予老师信任,相信人性本善,相信专业操守,相信老师肯为教育奉献。否则,当时在万千行业中,就不会选择老师这个职业。
被信任才会回报以值得信任。在信任与被信任之间,总要有一个先迈出一步。一起营造健康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校园氛围。为老师职业的未来,为下一代的成长,略尽绵薄之力。
附旧文,欢迎品鉴:
《岭上多白云》《还能等来好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