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鉴赏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江晓白书评集

一曲爱情探戈,一场悲凉的深情----读《倾城之恋》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387人  江晓白
一曲爱情探戈,一场悲凉的深情----读《倾城之恋》

文|江晓白

01

最近读了李碧华的《胭脂扣》。从艺术角度看,行文线索颇多,因果的铺陈又严丝合缝,读下来,不由生出“是这样的吗?只能是这样”的感叹。

在她辛辣冰冷的文字中,我暗暗揣测,这应该是一个既可以行走喧嚣世间,又能遗世独立的女子,看透世情却不失痴心。

而常常被与李碧华相提并论的另一位女作家张爱玲,学生时代草草读过的几篇小说告诉我,她的文字是冷静的,越是琢磨越感觉苍凉。

李、张二人何以相提并论?缘由大概是,二人都喜欢刻画人性。

李碧华在粤语的音韵里,表达利落又跳跃,评论犀利又刻薄;张爱玲在平平淡淡的描写中,冷静又深厚,自持又有内涵。

02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曲曲折折、贴近世情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白流苏是个家庭日渐败落的大家闺秀,经父母包办婚姻嫁了个浪荡子,浪荡子肺痨死了,她回娘家住,寄人篱下、受尽白眼;

男主人公范柳原是个华裔商人,人家介绍他跟白柳苏的表妹认识(相亲),不想他却喜欢上白。

在二战前夕,白随同朋友一起接受范的邀请到香港玩,他们的感情随之若即若离,却又暧昧丛生。

两个人都有各自的世俗背景,范俨然情场高手,淌过无数条女人河,他不想被婚姻捆住,却又对白呵护有加、情话不断;白因为想借婚姻逃离家庭(娘家),对范在应酬中周旋、试探、防范。

后来,因为战争,香港被日本人侵占。在这座倾覆之城里,这对落难而寂寞无助的男女,因为患难与共而结合了,迎来了大团圆结局。

兜兜转转、曲曲折折的故事背后,是一场并不纯粹的爱情探戈。

一曲爱情探戈,一场悲凉的深情----读《倾城之恋》

03

且看这一场爱情探戈,范柳原和白流苏如何演绎:

男人情话绵绵:“有些傻话,不但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见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

他赞美她那一低头的风情;

他孩子气地耍赖:我自己也不懂得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

女人呢,对男人由一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因为想逃离寄人篱下的处境,她决定“赌”。

她小心防范、步步为营,既风情地敛眉谈笑,又不让自己因过早被男人“得到”而失去议价资格;

当她看出男人没有一句扎实的话,看出他并不想给自己一个婚姻的承诺,只是做出亲狎神气想让她就范,委身于他做情妇,她为免万劫不复,辞别男人,回到了上海。

一个秋天过后,男人终于拍来了“乞来港”的电报,她因为忘不了他,前去了。这一次,男人真正得到了她。

而后战争爆发,他们在凄惶无助中相守互助,并且有可能,相携余生。

男人和女人,在进退相宜中相互追逐试探,权衡算计,有几分真情不言而喻。

04

学生时代的我读这篇小说,看范柳原引用《诗经》中的“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对白流苏表白,认为他们是浪漫的。

如今再看,却是无奈和哀伤

一个想要新鲜刺激,一个想要长期饭票,这目的是万万上不得台面的,只能藏在暗处;而怀揣着秘密的两个人,要如何相处?

只能是,如履薄冰、殚精竭虑去应对,稍有差池,情事的走向便大不同:或者男人被套牢,走进婚姻,收起浪子心性,担起家庭责任;或者女人失守,沦为情妇,一场露水情缘之后,被弃之如敝屐。

即使后来,香港的沦陷给予了他们患难与共的经历,然后成就了他们的婚姻,但这就一定是最后的、最终的结局了吗?难说。

这篇小说,张爱玲给了温暖而琐碎的大团圆结局。表面上看是因为战争而诞生了一段爱情佳话,实际上是以圆满掩盖苍白,以世俗的表象掩饰爱情的悲凉。

合上书,我们看到的,是那一对成年男女,各怀心事、各有衡量,在跳一场探戈。表面上看,舞步华丽高雅、热烈狂放,内里的计算,却是盘根错节。

而这盘根错节里,是明争暗斗,是真假难辨,也是交易、游戏、传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