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夕,他们竟然这样做……
文/九卿
一
在某次学校课间操的间隔,忽然听见高三教学楼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接着一片白茫茫从三楼飘飞而下,紧接着又是一阵击掌声,欢呼声,呐喊声。
初中的学弟学妹探着头往高中部看,心思全然不在做操上。
散落在地上那一片白茫茫都是由纸屑组成的,准确来说,都是由撕毁的书籍组成的。有保洁人员在底下把纸屑扫进垃圾铲。
那时初中。早操结束以后,友人拉了拉我的手,兴奋的问:“我们高中是不是也会举办同样的撕书大会呀?不对,是不是初三也会举办一场?太解气了!”
我没回话,总觉得有什么,已经偏离了预定的轨道。
二
举办撕书活动的学校,肯定不止我们一间。撕书大会其实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学校的主要目的是让高三学生在高考前可以释放压力,轻松应考。但是这就真的没有副作用吗?
为什么撕书可以释放压力呢?书只是知识的一个载体,那么学生们真正想要用来出气的,是书上那些不得不学的知识吧。
所以在学生的认知里,知识是他们一切学习压力的根源。如果不必接受这么多知识,那他们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老师策划这个活动,很明显对此也是认同的。
没有人来告诉学生们,知识是来减轻压力的,减轻的是以后生活上的压力。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是靠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活着,还有部分人靠自己的体力挣钱。真正靠所谓“爱好”能养活自己的,有,极少。学习是挺大压力,但体力工作者也很累,不然为什么很多体力劳动者都想得到念书的机会?这么说,知识是我们的恩人,但是我们却用撕毁敌人的方法,去对待它,那不是恩将仇报吗?
更可怕的是,这一场恩将仇报的活动,是学校公开策划组织的。
没有人想过,如果我们教给学生的是“知识就是压力”这种负面思想,那老师以后再说“读书是为了你们自己好”这样的话,还会有人相信吗?
没有人想过,如果我们教给学生的是“不用尊重书籍”这样的负面思想,那么老师再说“书上的笔记要好好做”这样的话,还会有人照做吗?
他们只看到知识给他们压力了,让他们活的不好了。却没有想过,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没有知识,他们怎么活?
可惜这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们,还自以为课本只会给自己压力。
三
中华民族时常为自己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而感到骄傲,但是同样也没有人告诉这些孩子要尊重书籍。
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总是翻书,书页有点带卷,外婆帮我听写时看见了,心疼地抚平书的一角,就开始说我:“你怎么能不爱惜书本呢?看书都被你卷成什么样了,我们那时候每本书都是平平整整的!”
从前的我很不理解外婆为什么要这么小题大做,不就是书吗?看多几遍自然就卷了,谁的书能不卷了?可是我现在有点明白了。古代的读书人都把书尊为地位很高的东西,甚至有贫苦家的读书人,看书时是先手抄一遍,再阅读抄本的。在外婆的那个年代,知识也被认为是改变生活的最有效途径,所以人们对书都是虔诚的。现在很多家庭有钱了,孩子却不喜欢念书。生活是好了,可是我们却忘了,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变好的。
曾经书籍和知识是我们的信仰,现在却成了许多学生所排斥的东西。撕书活动折射的其实是人们对于书籍、对于知识尊重的淡化。
四
我去百度上查撕书大会,有大学教授表示,不宜将撕书这种学生释放压力的行为“上纲上线“
”,也不应该夸大的说这是不尊重知识的行为。
呵呵。这种话从为人师表的人口中说来,实在是太令人心寒了。
释放压力,不能以别的方式?可以听歌,可以在模拟测考好时举办庆功宴,可以和同学老师谈天,可以做体育运动……干什么非要撕书呢?
这么多种释放压力的方式,撕书是下下策。
可这位教授本身已经具有较高学历了,对于这种撕书暴行竟然是纵容的,甚至是认同的。是不是在他心里,书籍也是压力的一个象征呢?
策划撕书活动的老师没有想过,如果我们的学生,连尊重知识,尊重书籍都做不到,怎么去尊重师长,尊重他人呢?
如果我们的学生连感恩知识都做不到,那还怎么感恩老师,感恩母校?别人的帮助在他眼里就是负累,就是压力,他将不会懂得感恩为何物,成为一个不懂得尊重,不懂得感激,只会抱怨而没有担当的人。
可是这又能怪谁呢?是学校老师们逼着孩子,亲手撕毁了自己的感恩心,就在高考的前几天。
如果高考前那一片白茫茫的纸屑还持续地落下的话,啧啧,那多可怕。
我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