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期一节全
示难友
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
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
这首就义诗不是古人写的,是共产党员杨匏安烈士的作品。
杨匏安(1896-1931)是党的早期理论家、宣传家,也是诗人。
1931年春,因叛徒出卖,杨匏安被捕。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位置很高,影响面也大。蒋介石写了两封劝降信,也亲自打电话劝降。杨匏安不为所动,撕毁信件,摔掉话筒。8月,杨匏安在上海就义,年35。
这首诗是烈士死前一夕所作。既抒己志,也勉励一同被系的难友,相期全节,为理想信仰誓死奋斗。
诗开头,就是慷慨从容的告别。诗人先行一步,期待同志们继续战斗,保持革命党人的气节。这是革命者最重要的叮嘱。大敌当前,形势严峻,牺牲,连续不断的牺牲不可避免。革命者要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颈联连续用典,强调临难不要苟且,不可失节。两个典故,涉及两个人物。一个是望门投止的张俭,一个是被信弃义做贰臣的褚渊。
《后汉书·党锢传·张俭》:“ (俭 )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投止,即投宿。张俭与宦官集团做斗争失败,被诬告被讨捕,他四处奔逃,收留他的人家因为收留他而屡屡家破人亡。张俭最后被李笃送到塞外,逃离宦官势力范围。这场逃亡大比拼中,张俭忠于刘姓皇朝,誓不向宦官势力低头,全忠臣之节。争相收留他的那些人家为保全忠臣之节纷纷自我牺牲,一样全忠义之气节。杨匏安用这个典故,意在鼓励战友,无论怎样一种情况,即使默默无名地牺牲,都要做有气节的人。
《南史》卷二十八《褚裕之传·褚彦回传》记:“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明帝尝叹曰:‘褚彦回能迟行缓步,便得宰相矣。’……然世颇以名节讥之,于时百姓语曰:‘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彦回生。‘”《南史》卷十九《谢灵运列传·谢超宗》记:“褚彦回因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阁道坏,坠水;仆射王俭惊跣下车。(谢)超宗拊掌笑曰:‘落水三公,坠车仆射。’彦回出水,沾湿狼藉。超宗先在僧虔舫,抗声曰:‘有天道焉,天所不容,地所不受。投畀河伯,河伯不受。’彦回大怒曰:‘寒士不逊。’超宗曰:‘不能卖袁、刘得富贵,焉免寒士。’前后言诮,稍布朝野。”褚渊深得宋明帝信任,和袁粲都是托孤重臣。然而风度翩翩的重臣终于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卖主求荣,依附萧道成篡宋。在当时即为人深深不齿。“唐末诗人韩偓作《感事三十四韵》有句:“中原成劫火,东海遂桑田。溅血惭嵇绍,迟行笑褚渊。”即以保卫晋惠帝而死的嵇绍做对比,讽刺外表风度闲雅而内里利欲熏心的失节之臣褚渊。杨匏安这里直引韩偓句,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杨匏安反复强调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也与当时极其恶劣的革命环境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大革命走入低潮,大批共产党员被反动派杀害。投机革命的一些人纷纷变节,出卖同志。包括曾做过党的高级领导人的顾顺章、向忠发,都投敌做了可耻的叛徒。杨匏安这一批16个同志也是被变节的叛徒出卖的。所以,越是在危难艰难的时候,越应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越应保持革命者的气节,是杨匏安特别在意、急迫关心的事情。这关乎着党的发展,关乎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在临难前夜,他把自己的关心、忧心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呼吁、鼓励同志们保持气节,坚持斗争。“相期一节全”,是全诗的诗眼。
尾联照应开头,到这里就跟大家生死离别了。革命者为理想而死,死得其所,同志们也不要用眼泪送别,要鼓起勇气,继续战斗下去。革命者的磊落情怀、铮铮铁骨、满腔豪气,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