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竟然是「养真气」最好方法!还原吕洞宾《吕祖百字碑》的真意
随着还原中华源头文化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中华源头文化的神奇!在孔子、老子典籍中,所记载的「内思」方式,竟然就是最近很热门的养真气的最好方式。
这种神奇体验与发现,就记载在吕洞宾的《吕祖百字碑》中……
《百字碑》总共二十句,核心的,是前八句。本文将为大家还原这八句的本来含义:
1、「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我们先从整体上看一下这两句,第一句的「忘言守」与第二句的「降心」,与我们一直讲的《大学》的「诚意、正心」,在心智调整的体验上是一回事。
「诚意」:把冲出去的内在意识收回来,并守住。内在意识守住以后,能明显体验到,内在意识的念头是非语言的,不像外在意识的念头是语言的。所以,「忘言守」的含义,就是「诚意」:把冲出去的内在意识收回来、并守住!
而「正心」:把心沉下去。换个角度来看:把心沉下去,不就是把飘在上面的心,降下来吗?所以,第二句「降心为不为」的「降心」与「正心」,在心智调整的体验上,也是一回事。
这两句的整体含义是,在「忘言守、降心」的状态中做事,就是在养真气。
「为不为」就是对「在忘言守、降心的状态中做事」的强调,前面这个「为」字表示做事的意思,后面一个「为」字表示平常人做事时的妄为,「不为」就是不妄为的意思。「为不为」就是做不妄为的事。
2、「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这两句所表达的,是在承接前两句的意思。
前两句的结尾是「为不为」,讲到了做事,那么,后面这两句分别讲了有事时与无事时,应该怎么做。
第三句讲的是,有事时的状态:「动静知宗祖」
「动静」是做事的两种策略,动或静。就好比,我们在日常处理事情的时候,会有热处理、冷处理一样。
这里的「知」,不是我们平常状态下的知,而是「格物致知」的「知」。这个「知」在《大学》里被称为「知至」,是知的最高等级。这种最高等级的知,在《大学》里所对应的心智状态是「虑」,「虑」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就是:内思。(第一次接触心智玩家的网友请翻看前文)
那么,「宗祖」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宗祖」不是指人的宗祖,既然是在讲做事,就是指事情的「宗祖」!
用现代语言来表示,「宗」就是一件事情所处的系统以及相关的脉络。「祖」是这件事情发生的源头、缘由、原因。
「动静知宗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事时,对于事情的处理,要洞察事物所在系统、脉络以及事情发生的源头、缘由、原因。
「无事更寻谁」,前一句讲的是有事时的做法,这一句很明显是在讲无事时的做法。但是,吕祖吕洞宾并没有像前一句那样直白的讲,而是话锋一转,用了一句反问句,意思就是无事时谁也别去找,做好「忘言守与降心」。
这句话,我们可以借用王阳明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来理解。
真正懂得内思这种高级思维的人,没事时,心念是不动的,处在一种《大学》里所说的「慎独」状态:不动念、不动意。遇到事情了,才会随着事情发生的时与机自然而动。
3、「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真常」是相对于普通人的平常而言的,也就是说,把「忘言守、降心」成为一种日常的状态,这就是「真常」。用我们一直在讲的说法,就是从「第一套心智系统」转换到「第二套心智系统」,并一直处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这就是「真常」。
这两句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常须应物」的「应物」上。「应物」用我们的常规来理解,就是思考,但是,这种思考不是普通人的思考,而是在「真常」中的思考。
「真常」中的思考方法,就是「应物」。
那么,「应物」的「应」是什么意思呢?
一个人感知一件事物,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基于肉体感觉(Sensation)的感知{(Perceive),这种感知(Perceive)的主体,是以外在意识为主导的,内在意识基本上就不发挥作用,所以,是根据以往生活经验为依据进行的感知,这种感知方式被称为感觉(Feeling)。
第二种途径:摆脱肉体感觉(Sensation)的感知(Perceive),这种感知(Perceive)的主体,是以内在意识为主导的,外在意识已经不发挥作用了。客体,不是肉眼的视觉影像,而是在意识空间中的意识影像,这种感知方式被称为感应,这就是「应」的含义。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内思」。
「应物要不迷」是吕祖的特别提示,因为在「应物」的时候,内在意识与外在意识同时存在的,如果内在意识内守的劲不够强,外在意识很容易在「应物」的时候也发挥作用的,外在意识一发挥作用,降下去的心,又会浮起来。
这样,就会从「第二套心智系统」有跳回到「第一套心智系统」,这就是「迷」了,所以,吕祖在短短的二十句话中,特意提醒了一句「应物要不迷」。
用内在意识感知意识影像的时候,要不动念、不动心静静地“看”,这样的感知,才是「应物」,否则,一起心、一动念,所“看”到的都是由自己经验、预期、欲望所幻化出来的东西。第一套心智系统有很强的自欺性,相信有点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过这种自欺的体验。
4、「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百字碑》最精彩、最神奇的两句来了……
我们先解释一下前一句中的「性」字,这个「性」字,就是指内在意识:真正的我。
孔子那个时代称这个「内在意识:真正的我」为「君子、仁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不跳回第一套心智系统,内在意识就能守住,吕祖神奇的体验来了:「性住气自回」
这句话的意思是,主要内在意识守住,真气就会自己往回收。
吕祖的这点体验,告诉了我们三点:
第一,内在意识冲在外面的时候,真气也是一起跟着往外冲的,换言之,一个人处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是消耗真气的。
真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真气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寿命长短。
第二,内在意识往回收的时候,真气也会往回收,换个角度来看,守住内在意识,也就是在守住肉体的寿命。
第三,这句话其实隐含了一个人生真理,「性住」不但「气自回」,实际上,与一个人的所有相关系统,不管人自己是否能体验到,都会处在自回、自然、自发、自动的状态中。
换言之,再复杂的人生,对于人来说,其实,是很简单的,只要你能「性住」:把内在意识收回来,并守住,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会自回、自然、自发、自动,不需要外在意识与心去妄费神、瞎操心。
人生其实是很简单的,都是被人自己搞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