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万物 千载和风
阅读日本历史和文学时,难免会遇到种种中文世界没有的名词,尽管可以通过注释的描述来了解其大致所指,但终究少了直观的感受。而在影视剧中出现的种种日本器物,也徒令人好奇,往往不知其究竟是何物。譬如战国主题的影视剧中,往往出现骑马武士身背一只大球,在战阵中往返奔驰的场景,这类别具一格的装束还有很多,有时难免令人疑惑。《日本文化图典》基于日本平凡出版社的《大百科事典》《世界大百科事典》等编成,书中辑录了4000多幅线描插图,并附简洁的说明,为我们打破了这层文化的障壁,可以从诸般器物中细细领略日本文化之美。
影视剧中的母衣 书中的插图千年文明的演进历程
《日本文化图典》收录了自古坟时代到昭和三十年,即自日本古代大和政权诞生到战后早期,日本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万物”的外形和名称,其中许多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通过这一幅幅插图,我们不仅能品味日本文化,而且能串联起千余年来日本文明的演进过程。以衣装为例,书中以数十幅插图展现了从大和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镰仓时代、室町时代以至江户时代的日本衣装,包括富有代表性的朝服、十二单、直垂、打挂等。从早期酷似中国服饰样式的装束,到发展出日本特色的和服,可谓一目了然。
大河剧中奈良时代的宫廷服饰其中不能忽视的中国的影响。早在大和时代,大陆人东渡就为日本带去了先进文化。日本“大化革新”后,仿照隋唐建立律令国家,更是广泛吸收了中国的典章文物。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本书中多有体现。譬如介绍“门”时,即说“日本大门的形式大多源自中国建筑”。在介绍“鯱”时,即提到这一安装于屋顶正脊两端的鱼形装饰出现于中国宋代,并于室町时代传入日本,用于城郭的建筑。其他在介绍丝织、茶道、佛教等方面谈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其中很多器物让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亦可见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之盛。
虽然是以图为主的图典,但书中所配文字信息同样很有价值,讲述了有关器物的源流、用途等。通过书中图文并茂的讲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自古以来日本文明的发展演进和日本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武士之国的多重面相
古代日本社会区分为士农工商这些不同阶层,其中武士阶层自平安时代末期崛起后,长期成为了日本的统治阶层。《日本文化图典》将生活文化分为9个类别,分别是:武具、农水、工商、衣装、酒食、住火、运输、游技、神佛,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文化。
如“武具”,展现了武士上阵装备的各类铠甲、弓矢刀枪、以及日本特色的马印、旗指物等装备,还呈现了大名行列、参勤交代等江户时代的历史制度。
大铠的细节
“农水”展现了农村生活中耕种、捕渔的各种用具。
“工商”展现了城市工商业者和手工业者所用的种种工具。
其他“酒食”、“运输”、“神佛”等章节全面展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娱乐、宗教等生活。
借助图示,种种生活细节得以呈现,让我们窥见了历史上日本各阶层社会文化生活的众生相。譬如牛车,作为平安时代贵族的主要出行工具,其总是令人想起《源氏物语》中的种种风雅故事。譬如平安时代的大铠,不由令人想到《平家物语》中一位位武士在阵上的风采。其他火盆、镜台、提灯和各类工具,则是古代普通市民和农民日常生活的写照。
牛车实物书中器物种类繁复,并配有大量细节描绘,如木工的榫,就展示了重榫、平榫、扇榫等数十种;介绍寺院建筑时,描绘了和式寺庙的侧面和断面,并一一注明其中局部名称。
雅致独特的和式审美
在与大陆相对隔绝的环境中,日本人发展出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以“侘寂”“幽玄”等为其核心概念,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的造型艺术风格。
茶道是侘寂如何显现在日本文化中的例证,书中描绘的茶室布局、以及种种茶釜、茶入,虽然是线描,也能感受到其朴实无华。书中很多器物如门窗五金、衣柜等,大多外形拙朴,线条简约,没有繁复的装饰,也是这一审美韵味的体现。
对细节的追求也是和式审美的重要特征。 “酒食”一章中,根据用途不同,厨刀就细分为十几种。
书中还展现了日式造型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表现,大到建筑中的日式城堡、寺庙,小到“衣装”一章中展示的日式梳、簪、绳结、纹样等,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郁郁和风,这些都展现出了日本传统工艺的精巧造型艺术。
大阪城天守阁《日本文化图典》如同一扇跨文化交流之窗,打开它,通过插图和文字中流连这些事物,我们就进入了异国的文化世界,从这一件件器物中感受到平安的风雅、战国的厮杀和江户的繁华,体味了这背后东瀛的千年时光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