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的四大困惑
你希望每天多出2小时供自己分配吗?
当然想啦!怎么实现呢?是牺牲休息、休闲的时间吗?
如果这么low就不用往下看啦!
(本文较长,若能耐心读完,必会很有收获!)
对于时间的管理
不是把时间当做乳沟来挤一挤
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做的事情更有质量和价值!
阅读完《每天多出两小时》
结合对时间管理困惑的思考,有这么几个困惑我们可以一起来突破!
一、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时间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做什么的问题。
我们每天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同事、朋友、家人找你做的事情可能也很多,可是时间就这么多,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1-2-3法则”,这个法则核心就是三个步骤。
第1步收集事项
把要做的所有事情收集起来,清空大脑,不要为了经常想做什么而多消耗脑力。
对于日常琐碎的事情,例如吃饭、喝水等等,则可以不必列出。
第2步分析事项
对收集到的事情按照时间管理四象限,从重要、紧急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主要精力分配到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面。
第3步事项排序
对分析出来的事项进行优先级的排序,按照ABC分为三类
a是最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完成,其他事情都可以放一放,这类事情必须要优先做
b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尽量去完成。如果时间不足,不完成也可以接受
c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只有当a和b做完了之后,才考虑c类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做更多的事,而是做最有价值的事情。
二、经常爱拖延,怎么办?
拖延,很多人都会有,拖延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如果严重到一定程度,发展成为拖延症,那就是一个大问题。
拖延会耽误事、会影响人际关系,还会让自己怀疑人生。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有一套 SAD的实用方法,你可以试试。
Stop:
从拖延状态停下来
如果你正在玩手机游戏,那就立刻放下手机,停止玩游戏。
我们还可以起身、换一个环境,或者让自己做几次深呼吸,总之要让大脑从拖延状态中切换过来。
Ask:
和自己友好对话
问自己三个问题:
现在应该做什么?
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要不要现在去做?
要把事情想明白,让大脑真正去选择和接受应该做的事。
Do:
摆脱拖延立刻行动
要把想法落地为行动,立刻去做。
对于难度比较大的事情,我们不妨把它分解为若干个步骤,从小事情、从相对容易的事情开始做,坚持行动就能养成不拖延的习惯。
三、工作效率低,怎么办?
我们都希望工作能进入心流的状态,一气呵成,完美达成目标。
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工作效率不尽如人意,有时甚至很低。
如何保持专注,提升工作效率这里有4个要领。
第一 同时只做一件事
人脑和电脑不一样,电脑可以多窗口放音乐、杀毒、文字编辑等,同时干很多事情。
而人脑同时只能做一件事,如果你在写项目方案的时候,还想思考第2天会议的发言,那肯定一件都做不好。
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完一件事再做另一件。先做哪一件?按照ABC法则提前做好选择。
第二 明确事项目标
如果目标都设定的不清晰,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衡量出结果的有效性。
因此时刻都要清晰目标,所有的行动都要围绕核心目标。
我们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中心主题就是核心目标。
第三 分段开展工作
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相信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你做到了吗?
大脑如果长时间疲惫,就很难一直保持专注,因此我们需要分段开展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番茄工作法。
这个方法一共分为五步。
1、确定任务
注意只有一项
2、设定番茄钟
常规25分钟/个,根据复杂程度预估需要几个番茄钟
3、开始执行任务
每次只用1个番茄钟的时间
4、调节好休息
每个番茄钟结束,休息5分钟。
3~4个番茄钟结束,可以大休息15分钟。
5、循环第3~4步直到结束
悉尼大学《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家》最新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按照番茄工作法进行学习,学生表现出的记忆力明显要好于连续学习的方式,专注工作同样如此。
第四 抗击一切干扰
干扰是专注的大敌,如果不抗击干扰,就无法保持专注,这里也有三段要领。
1、事前做好预防
比如找一个噪声小、人员少的环境,把手机调成振动模式,关闭电脑上的声音等等。
2、事中降低影响
如果中途老板打电话或者同事来找你,而这件事情并不那么紧急,我们可以延迟干扰,告诉对方,你正在忙的重要事情,晚一会儿再过去,这样降低对自己的影响。
3、事后复盘总结
每次抗干扰失败后,要复盘总结哪些地方做的不够,下次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通过以上4个步骤,不断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四、瞎忙没结果,怎么办?
既然是瞎忙,就说明目标不清晰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怎么会有结果呢?
因此,制定出一个合理的目标非常重要。
一个明确的目标,必须要满足smart法则——聪明的目标
S:具体性——代表目标要具体
M:衡量性——代表目标可以衡量
A:实现性——代表目标可以实现
R:相关性——代表目标有相关的要素要考虑
T:时限性——代表目标有时间的约束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好好读书,显然这个目标不够具体,不好衡量
目标如何来衡量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
第一方面叫做范围。
究竟要做什么,需要具体
第二方面叫做时间。
包括消耗多长时间和截止时间
第三方面叫做质量。
以读书为例,读一本书不是随便翻一翻,要列出衡量阅读质量的方法。
第四方面叫做成本。
人力、物力......
理解了smart法则,我们如何才能制定出一个明确的目标呢?
方法包括以下三步:
量化——分解——检查
在量化阶段
我们需要考虑smart原则
以“我要好好读书”为例分析,这个目标不具体,无法实现
按照smart原则,目标修订为:
下周我要花7个小时读完《每天多出两小时》这本书,并写出一篇读书笔记。
在分解阶段
对于熟悉的事情直接分解为小阶段和小目标;
读书可以分解为一周7天,每天1小时,周一通读划出重点,周二到周五精读,周六周日完成读书笔记。
对于不熟悉的事情,只需要确定第1步就可以了。
在检查阶段
分解完毕,一定要检查验证目标是否可以实现。
第1个判断条件叫做是否有弹性
可以设定为两个目标
一个是计划目标,也就是理想情况的目标。
另一个叫做保底目标,代表必须完成的目标。
两个目标之间的差异叫做弹性。
第2个判断条件叫做是否有支持
做一个项目,如果没有人/物/权力等关键资源的支持,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
如果你要组织一个方案讨论会,同事不支持、领导不站台,那还讨论个球啊!
因此,从弹性和支持两个角度检查很有必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1396909/24b246e54cac3b0e.jpg)
时间管理就是一个学习、实践、修正,再学习、再实践、再修正的过程。
时间管理书籍方法非常多,我们学不过来更用不过来,抓住困恼自己的核心关键,持续去做,成效自然就能逐步显现!
相信每一个主动学习时间管理的人,都能够为自己创造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