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块钱〈三〉

2025-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萧让听雪

我们都做了世间的游子,成为了别人的过客。

不刮风了,天也晴了,麻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桐树叶子在清早起来的那一刻,叶片上略微带一点儿露水,透明的水滴似落非落,只有树枝上的小鸟胡乱动着,它才不愿意地从树叶上滴落下来,落在地面上的草丛里。

村子里表面上都很安静,不过,从家家户户的厨房屋顶上的烟囱里就可以看出,大人已经起来做饭了,青色的烟从烟囱里颤颤悠悠飘出来,不知道谁家的狗叫了一声,全村里其他的狗也都跟着叫起来,它们不知道在叫啥,只知道其他的狗叫了,一个个的也都跟着叫起来。

“志军,志刚,你俩起来吃饭,赶紧,还得上学哩。”父亲王铁柱刚从厨屋里烧完火出来,喊两个儿子起来吃饭,然后再去隔壁村里去上学。王志军和王志刚不情愿地起床,他们俩没有起床气,因为从小到大,他们兄弟俩都很听话,属于中规中矩地那种,父母让干啥都干啥。

吃完早饭,王志军和王志刚去隔壁的王金门村的淮海希望小学去上学去了,王志军上五年级,王志刚上四年级,每天上下学都是一起,他们俩也是村里其他人家羡慕的一堆兄弟,觉得他俩很听话,不给爸妈找事儿,不像邻居家的狗蛋儿,三天两头在学校里打架,被老师请家长请了好几回。

中午上完课,王志军和王志刚回到家里,妈妈杨秀英从东地干完活儿也回来了,给兄弟俩下了面条子,杨秀英属于不会做饭的妇女。她把面和成面团,然后用擀面杖擀成圆圈形状的饼,折叠成一摞,用刀切成条状,这就是擀面条子。只不过,杨秀英做的面条子并不太好吃,用热水煮熟,倒点儿食用油就行了,有一回,王志军在吃面条的时候,都吃到吐了,也不好说啥。那一刻,他在心里也默默发誓,以后自己做饭下面条的时候,一定要做的比妈妈做的面条子好吃。

“妈,俺爸哩?”王志刚问。

“恁爸和你东头的秧子大爷,还有你超哥,一起出去打工去了,今儿早上你俩上完学的时候,他们就走了,从咱们南地上的车。”妈妈杨秀英解释道。

晚上的时候,王志军和王志刚各自躺在板床上看着条几桌子上的黑白电视机里面正在播放的电视剧《倚天屠龙记》,那个时候家里都很穷,唯一接触外面世界的就是每家每户的黑白电视机。

就在电视机里面播放广告的时候,王志军看到了电视机旁边的卡片,他拿起卡片,仔细辨认一下,就发现和身份证一样大小,上面还写着“十元”的字样儿,“妈,这是啥?是钱么?”王志军不解地问。

“你别动,那是我的工资卡,张万三个鳖孙,也不知道咋想的这个招儿,从今天起,不再发钱了,干了一天的活儿,就发个工资卡,月底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拿着工资卡去兑换钱,一张十块钱哩。”里屋的杨秀英解释道。

夜,无声地向我袭来。中间夹杂着蝈蝈地叫喊声,如果不是它们在叫,还真不知道季节已经到了不知不觉的那个时候。

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贵在用心。如果所有人都在用心,那他们的关系将会走得很远,亲情是,爱情是,友情是,任何关系都是。

第二天,村里的申芝兰也和妈妈一起去干活儿去了,申芝兰命苦,自从嫁到王寨村,先是生了一个大儿子,后来生了一个闺女,接着老三也是一个闺女,第四个孩子是一个儿子。生活还没有享受几年幸福,丈夫王宗辉就死了,在外面打工,从楼上摔死了。

一个女人和四个孩子,那几年在村里生活真的很难。幸亏申芝兰没有婆婆,一家五口人相依为命,邻居之间也互相帮衬着。后来,孩子大了,老大不想上学,就出去打工去了。打工期间,村里媒人说,让申芝兰在找一个丈夫。没有人看他们家笑话,可是说是这样说,农村里的人说话根本藏不住事,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被村里长辈们玩的手到擒来了。

再后来,申芝兰经不住村里人说,就同意了媒人的要求,但就只有一条——让那个男人倒插门,否则免谈。申芝兰后来找的男人叫个周少卿,是老王集乡西周庄村的周少卿,他是一个大龄青年,长得很显老。知道周少卿是一个老实憨厚,踏实过日子的男人,申芝兰也没说啥,因为有孩子的缘故,他们俩的婚礼就简单举行了,没有大摆,没有张扬。

申芝兰最初和周少卿打交道,是因为想让他帮着自己照看丈夫留下的几个孩子。可日子一长,她发现自己挺乐意为家里人忙这忙那儿。周少卿不一样,他也说不上来为啥,每次他踏进这院子,心里头就感到特别委屈。

不过,周少卿是一个年龄大的老实人,因为年轻的时候喜欢过一个女孩儿,不敢说不敢表白,直到那个女孩儿嫁人了,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心里的爱,唯一不足的就是等来等去,自己年龄也大了。这或许就是周少卿心底里对家庭温暖的渴望,能找个平凡、温柔又持家的女人一起生活,其实也挺美满幸福的。在他心里,估计申芝兰就是这样的人,他还特意在某天晚上,给媒人送了两条鱼,很大。

申芝兰没几个文化,但她能整出一桌子好菜,就等着周少卿从窑厂上回来吃。这种暖心的感觉,正是周少卿在经历那么多磨难后特别渴望的。两个人相亲的时候,背着媒人,俩人偷偷去东地小树林里约会,有那么一回,周少卿喝高了,就直接在申芝兰家过夜了,一来二去,媒人不用说啥,这段婚姻就成了,唯一不成的就是申芝兰的几个孩子都比较抵触周少卿,觉得他不是自己的亲爸爸。

在农村里,这种普通的情感,无论是头婚,还是二婚,跟真实生活中的我们更为相符。没有谁瞧不起谁,只要是俩人能够过一块,就是幸福。

仔细想想,人生里哪有那么多大事壮举,还不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堆成的日常。慢慢地,几个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也都知道喊周少卿为“叔!”了。

对于农村人,生活要求很低。丈夫能够出力挣钱,妻子能够相夫教子,孩子上学成绩也得好。下起雨来,有个知道往屋里跑的妻子。天气变冷,有个能取暖的地方;心里憋屈,有个人愿意听你唠叨;干了一天活儿,有个家永远盼着你归来,这就是最让人安心的温暖,这也是组建家庭的意义。

所以,周少卿最后还是决定和申芝兰在一起。

小时候,我见到他俩,听奶奶说他俩的故事,一直不明白周少卿为啥要那样决定,还觉得他是自己在跟自己较劲,有点掉价。现在看来,不管是申芝兰还是周少卿,他们俩挑的那条路,其实是最合他们心意的。

如今,他们夫妻俩也老了,辛苦了半辈子,头发也白了。尽管周少卿内心依旧纯净如初,但身体已被岁月折磨得疲惫不堪。他现在渴望的不再是浪漫与梦想,而是安稳与实际,是他和申芝兰,慢慢地度过日常生活中那些简单又普通的日子。

命运的剧本,从来都不是按照常理出牌的,俗话说:麻绳专挑细处段。日子没过多久,周少卿也死了,村里人说女人克夫,都不愿意搭理申芝兰。慢慢的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流走了。

时光磨平了表面的棱角,却抹不去心底的刻痕。那些失去的,像退潮后搁浅的贝壳,空留形状。

时间并不能抹平一切,它只是把原本重要的,变得不再重要。

那不是抹平了,是被磨平了!就像一些伤害,不是原谅了,不是忘了,而是算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