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周500字青春

别用你的思维,掂量别人的人生

2016-12-15  本文已影响118人  简书邮递员

十二月的四六级考试转眼将至,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捧着备考书籍的同学。如果在几个月之前,我会一直催我的同学小育:你这么笨,就应该从初中的英文单词学起;你都没有认真过,怪不得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书都没有认真看,你应该去买一本xx四级试卷;你应该……应该……

别用你的思维,掂量别人的人生

现在想想,为那时的自己感到惭愧,自己并不怎么优秀,为何要强制别人的思维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跑者与作家兼备的朴上春树曾经这样说过:我从来没有向周遭的人推荐过跑步。“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来跑步吧”之类的话。我极力不说出口。对长跑感兴趣的人,你就是不闻不问,他也会主动开始跑步;如若不感兴趣,纵使你劝得口干舌燥,也是毫无用处。也让我想起之前在微博刷得很火的:孩子,我是为你好。一句“为你好”,真的是“为你好”吗?正如我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禁锢别人的想法,其实这不过都是为了自己好而已,让别人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给别人套上一个枷锁,任其挣扎,但是固定的思维还是狠狠地套住了你,你当初的梦想与向往,最终只是一片幻想。

别用你的思维,掂量别人的人生

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过这种经历,作为孩子的我们就应该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考不上一个好的大学你在哪里都一样。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妈妈希望我考上市区上等的高校,青春期的叛逆让我迷上了网游,学习的冲劲抵不过网游的诱惑,成绩由班上的前列一下子跌到了中等,填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填妈妈想要的那所学校,挨她一顿骂之后对我说了句:“以后你的路很难走得通了。”达不到她的期望,她给了我一个全盘否定。每次亲戚或邻居问我:“现在成绩怎样啊”?妈妈来个先机:“还能怎样,也就那样了,最后只能读个大专而已”。我用无奈的眼神看着母亲,可母亲并不认为有什么冲突,反倒问我:“难道不是吗”?她的言语之中从不对我有一点点希望,遵循她的失望,我选择了一个师范大专。亲戚邻居再问那个问题:“考到了哪个大学”?“哪里是什么大学,也就一个大专而已。”“现在读大几了”?“大二了。不过读的是大专,很快就毕业了”。妈妈口中的“大专”与“大学”差的不仅仅是一个档次,更是一种对我人生的寄托。因为我们达不到他们的期望,所以他们从来不会问我们想要什么,让我们随随便便在这迷茫的路途中穿梭。一路走来,又一路跌倒,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冲劲,才成就更好的我们。

小奕成绩一直平平,最终只考到一个三本成绩,他想去大城市深造,可他家人认为他去哪里读都一样,干脆就近原则。他就在一个离自己家较近的大专读书。大学只是另一个开始,你可以读三流的大学。但你不可以选择三流的人生。小奕读的虽然是大专,可是他从一进来就不打算过平淡的生活,参加社团,加入学生会,运动,泡阅览室,一样不差。人生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开始之前的道路有人反对,有人鼓励,路是由我们选择的,哭泣也好,流血也罢,所有的开始与结束,不需要别人的期待,没有人看得到我们的过程,所以结果在他们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时,所有的偏见与想法都压在我们身上,我们的人生便成了别人的思维,因为我们的表现,他们很快就断定我们的未来,或好或坏,所有的流言蜚语杀死了一个又一个迷茫又不断拼搏的人。

在这样一个大专,我看尽了堕落,又或许,每个学校都这样。看过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挣扎,曾许诺过“以后每天都要去运动”。“读这种烂学校,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地升本或者插本”。“熬夜太累了,以后再也不熬夜了”。到最后都变成“怎么舒服就怎么过”。也不知该说自己多管闲事,还是自认为自己比他们努力,处处拘束着他们这种散漫的生活。再好的说服也让他们无动于衷,最终让这些同学得到反感。可是这些人无论再堕落,他们都可以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有的人英文说得顶呱呱,有的人在篮球方面可以吹得比樱木花道还6,而有的人在做事情时可以比其他人更有理智。想想自己的这些方面都比不过他们,自己又有什么理由对他们选择拘束。不是每个人都是读书的料,正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莎士比亚,在这个自由度那么高的社会里。我们不可能束缚每个人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采薇说过: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往往并不是吃一堑长一智,而是不断地进行着强迫性重复,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不断地重演同样的悲剧。每个人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而不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与意见我们只能通过交流与讨论去理解对方的思想。没有最适合的,只有更适合的,不要以为我们自己认为的就是最好的,也不要因为自己的贬低而造就别人的不足。因为一句讽刺,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怀疑;因为一个眼神,我们学会了闭嘴;因为一个转身,我们懂得了放下。我们似乎就是在别人的眼光下不完美的生活着,一个个简单的思维让我们衍生复杂的想法。

每个人在最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路,或宽敞,或狭窄,或笔直,或曲折;被叮嘱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只是当叮嘱变成一种“绑架”,是不是又别有一番韵味?

哥哥从小各方面都很优秀,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一所大学。读大一那年,带着女朋友回家被家人惨遭拒绝,在家人面前一向很乖巧的他在那之后被家人亲戚处处束缚着。该怎么读书,该怎么找工作,去哪里工作,工作后去哪里买房,所有的路都是过早被安排好了。每个人对他的生活管得紧紧的,将近三十的哥哥一直单着,因为一次不懂事,之后的生活被管得死死的。哥哥是个宅男,每次工作回来直接宅在家里。昨晚看到他的个性签名:今天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得了抑郁综合精神病……心紧绷了一下,想起上个月发生在邻居身上的故事:一个硕士得抑郁症在广场上吊自杀。在他最美好的年华选择了死亡,似乎死亡比生活来得更洒脱。原来束缚给别人的不再是心理上的伤害,而是通过心理上的伤害正慢慢的杀死他们。

失败,谁都经历过。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我们更应该从自己的身上找缺点。让别人达成自己所希望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吗?还是希望他们达成自己未完成的目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