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最好的答案就藏在这里!【文末有礼】

2021-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拙诚学堂

210年,神魂不朽;210年,名业长青。值曾国藩诞辰210周年之际,“小诚讲故事”推出系列主题内容,诠释文正精神遗产,对话传世家教真经。

人为何要读书?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明明读了就会忘记,为什么还要读?

这个问题在知乎高达几万的阅读量,也是当代大部分人都会疑惑迷茫的事情。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藏在《曾国藩家书》里!

世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曾国藩评价或褒或贬,或扬或抑,但对曾国藩家风家教,却是人人佩服。

在他对其子的劝学篇中,就能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理解和实行!

《家书》有诲

作为一位进士出身的高级官员,曾国藩通过读书应试,确实改变了曾氏家族五六百年以来都是农民出身的命运。

但是,曾国藩要求家中的兄弟子侄不要把读书应试做官作为读书的首要目标,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读书首先明白做人的道理,即“明理”,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对自己诸弟诸子遇到的读书问题,他也在书信中给了详细的解答: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在这封家书中,曾国藩强调了读书有两大好处:第一,通过读书可以提升道德修养,讲究诚实正直修身齐家,以期望将来不会生出什么坏念头。第二,读书可以获得谋生的本领。前者是“明理”,后者是“有用”。此二者,俱与功名无关。

而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六月初六日写给弟弟们的信中,他再次强调:

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贤易色”一章,则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弟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弟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在此封家书中,曾国藩认为学问其实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中,在平常的家庭日用之间就有绝大的学问。《红楼梦》里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曾国藩注重的是知识的运用,你所获得的每一分知识,都是“有用”的。这些,都是支撑我们创办事业,日常生活的基础。

与“有用”相比,曾国藩强调读书的目的更在于“明理”。在他给他孩子的书信中,就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相比位极人臣,曾国藩更希望儿子能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不做为他人羡慕的大官。在曾国藩看来,富贵功名,皆是命定,而作一个人的得行则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修炼努力读书而实现。

读书为的是明理,而读书明理的最高目标,是做一个人格健全、品德优良的人。也是改变自身气质的一个重要利器。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谕纪泽纪鸿》)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曾国藩在这封信里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即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质属于人的本性之列,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改变,书籍可以。你可以从书中看出美丑、善恶,从而会要求自己学习什么,弘扬什么,抛弃什么,久而久之,气质性格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在曾国藩看来,读书是明理修身成君子必不可少的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去博取一番事业,这种明理有用的理念与宋明理学家所强调的德业与举业并举的思想是一致的。

留言有礼

除了曾国藩说的这些,各位读者朋友对“读书的意义”还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精选留言者,将有机会获得:

1、唐浩明先生亲笔签名的《听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有声读物。

2、受邀参加由拙诚学堂举办的曾国藩诞辰210周年纪念活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