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 Vienna day-3
维也纳的第三天,也是最后的一天了。今天不打算去远处,计划上午看看家门口霍夫堡的瓷器(银器)博物馆,茜茜公主博物馆,下午去一条马路之隔的维也纳艺术博物馆。
霍夫堡后门处的米歇尔广场,广场中间有个大坑。这两天出来进去的,一直以为这里是施工进行时,今天终于探头看了一下,原来是个历史遗址。
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罗马军团四处征战,最终把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随后军团就驻扎在各地,维也纳也是其中一处兵营,Roman camp。1991年这里整修的时候,扒开了上层的17,18,19世纪遗迹,发现了原来下面还有罗马时期的建筑地基和墙体。
今天的霍夫堡后门这里看起来格外繁忙,十几部马车在这里排队等着客人,马车夫也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问我们坐不坐车。。。
这一辆写着“8八”,估计没少拉中国游客,知道投其所好。
我们先来到了了瓷器(银器)馆,博物馆现在有藏品约7000件,而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时代共有收藏约15万件,想想就令人咂舌。
欧洲瓷器起源于德国的Meissen,1710年,Meissen制造出欧洲第一批瓷器,当时的萨克森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就想尽一切办法要把白瓷生产的工艺的秘密保护起来,申请了大量的技术专利,并把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都用在了技术工人身上,以确保Meissen在整个欧洲做到瓷器的垄断。
这种“白色黄金”诞生之后,自然也遭到周围不少国家和王公贵族的羡慕嫉妒恨,这其中就有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他手下有一个大臣荷兰人Du Paquier也对瓷器非常感兴趣,并试图研究出瓷器秘方,据说他根据当时在中国的传教士从江西九江给他的几封信里写的一些关于中国瓷器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来尝试制造硬瓷,都没有获得成功。而此时他听说Meissen已经制造出了硬瓷,心中就打起了主意,要从Meissen把硬瓷秘方偷来。
这一件就是同时期,德国梅森的大花盆,确实是赏心悦目!
1717年,Du Paquier通过当时驻扎在萨克森王国的罗马神圣帝国使臣联系上了Meissen的镀金和珐琅工艺师Christoph Konrad Hunger,并以重金和一些许诺把Hunger给挖到了维也纳,然后又召集了一个维也纳法院的工作人员Peter Heinrich Zerder,加上维也纳一个商人Martin Becker,组成了一个财团,并且向查理六世申请在维也纳独家生产和销售瓷器,查理六世在1718年5月27日签署了独家授权文书,授权的期限是25年。于是维也纳瓷厂Vienna Porcelain Manufacutory 于1718成立,成为欧洲第二家生产瓷器的厂家。
在授权期限是25年之间,维也纳瓷厂和德国的Meissen有过一系列十分狗血的商业竞争,瓷厂初期的产品还带有浓厚的中国风格或者Meissen仿品的痕迹。25年授权结束后,瓷厂被奥地利皇室收购,在解决了高质量高岭土原料,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后,瓷厂从1744年到1783年进入了蓬勃发展期。在古董市场上如果淘到一件当时的维也纳瓷,从底部的几个小标记,不仅可以准确看到生产年代,还能结合历史文献,找到这件作品的拉坯工以及画师的名字,这质量控制可见一斑。
1784年后,维也纳瓷厂在新老板Sorgenthal 带领下真正走向辉煌。Sorgenthal 认识到不能单一的模仿Meissen以及洛可可风格,成立了工厂艺术学校,要培养出自己的画师来创新图案,装饰花纹等,创造出了属于维也纳的独特风格。
这里展出的每一套瓷器往往都有一个鲜明主题,花鸟鱼虫,风景山水,宗教典故等。维也纳瓷厂还招募了当时行里赫赫有名的几名画师,擅长历史题材绘画的Leopold Lieb,擅长花草的Joseph Nigg,擅长瓷偶绘画的Anton Schaller等等,那时候的瓷厂可谓人才济济,产品也是奢华精美。
一组装甜点的盘子,画的是奥地利的几处城堡,都是lower Austria著名的历史遗迹。
到了1793年,维也纳瓷厂已经研发出属于自己的颜色36种,这些颜色再加以组合,可以产生成百上千的新颜色。这些是色彩丰富的花花草草系列。
生动活泼的花鸟鱼虫系列。
同时期,描金画师Anton Kothgasser 的加入,让Sorgenthal时期的维也纳瓷器更多的使用了描金作为装饰,也更显奢华。
瓷器馆的藏品当然不仅是奥地利本土工厂Vienna Porcelain Manufacutory 的产品,也包括了世界各地的精精品。这里是1870年,英国造的餐桌中心的水晶摆件。
这件有着中国风的带银器支架的汤碗,实际上是18世纪早期的日本作品,肉眼可见的继承了中华文化因素。
除了瓷器,银质餐具肯定是不可缺少的,既实用又奢华。
银器还有个特别的作用,关键时刻可以换钱 !
历史上的几次大战的关键时刻,当帝国财务枯竭的时刻,皇家的银器就全部拿出来熔炼用来补充军费。这也是奥匈帝国的银质餐具现在留存并不多的主要原因。
瓷器馆最著名的收藏是这组 “Milan Centerpiece”,1838年为纪念奥地利费迪南一世,加冕为意大利伦巴第和威尼斯国王所制,摆满了整整三十米长的餐桌。
纯金打造的各种摆件,在镜面底座的衬托下,整间房间都被照耀的金碧辉煌!
这一组酒杯酒桶,是当年的皇帝大人模仿圣经中的典故,每年会选择12位年老的穷人臣民,亲自给他们洗脚,并赐予食物和礼物。这些就是当年的御赐礼品。
随着1918年一战失败,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的覆灭,奥地利共和国成立。
这是奥地利共和国时期的餐桌摆设。看说明,这种餐巾的形式仍然保留了帝国时期的风格,并且只在国宴中使用。
极富想象力的餐巾折叠艺术。
仔细看看,几乎是艺术品了。
霍夫堡博物馆群中,还有珍宝馆,盔甲馆,乐器馆,书信文稿馆,图书馆,茜茜公主馆,等等等等。小小的瓷器馆在其中不算最有名的,但哈布斯堡王朝600多年的积累,赋予了其丰富的馆藏,令人印象深刻。
出了瓷器馆,上楼就是茜茜公主博物馆。维也纳的一些博物馆是不允许照相的,这里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处是郊外的美泉宫),只好偷偷摸摸拍了几张。
茜茜公主“伊丽莎白·阿玛利亚·欧根妮”(德语:Elisabeth Amalie Eugenie,1837年12月24日—1898年9月10日),通称“奥地利的伊丽莎白”(Elisabeth von Österreich)或“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Elisabeth in Bayern),为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之妻,奥地利皇后、匈牙利王后,她的美貌和魅力征服了整个欧洲,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
茜茜公主生于德国慕尼黑,小时候基本就是个乡下疯丫头,而性格上却带有忧郁的气质。15岁时陪18岁的姐姐和皇帝表哥约瑟夫相亲,没想到自己被一眼相中,而且是非娶不可的,就这样一年之后,1854年自己成了奥地利皇后,开启了出道即辉煌的人生。
茜茜公主很快在婚后五年连续生下了两女一子,但由于孩子抚养权被剥夺,长女夭折等原因,夫妻二人关系逐渐恶化,进而产生了诸多健康问题。随即,在1860年,她就开始了以治病和缓解压力为目的的逃离维也纳的旅行。
这里是霍夫堡的微缩模型。最近处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霍夫堡的旧城门,穿过两个封闭的广场后,是霍夫堡的扩建部分和气派非凡圆形的英雄广场,最远处左右对称的两栋建筑是下午要去的艺术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
茜茜公主和约瑟夫皇帝在一起感情融洽的时间并不很长。在维也纳的时候,他们也是住在郊外美泉宫的时间更多一些,后期大段时间都是在外旅游。足迹不仅覆盖老欧洲地区,还包括许多皇室从没去过的地方,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马耳他、希腊、土耳其,埃及等等等等。旅行不仅变成了她生活的意义,而且帮助她逃避自己的痛苦。
茜茜公主,也就是伊丽莎白皇后不仅只因为她的美丽而有名。报纸针对她的时尚感、饮食和运动处方、马术运动的热爱等发表数篇文章。她极端重视其外貌,以致花了很多时间来保持她的美丽。此外亦遵循着严格且苛刻的饮食和运动疗法,以维持她约50公分(20英寸)的腰围。身高173公分的皇后每当她的体重超过五十公斤时,就会进行“禁食治疗”或“饥饿治疗”,以至于后期达到神经性厌食症的程度。这些都直接间接的对她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霍夫堡,在美泉宫,在布达佩斯也都有茜茜公主的主题展览。霍夫堡这里的展览主要是茜茜公主的一些私人物品,包括日常服饰,生活用品。游客也得以一窥200年前欧洲皇室的日常生活。
茜茜公主在旅途当中,在匈牙利颇受欢迎并且能够使她暂时远离受约束的奥地利宫廷生活,身心得到了充分的休养。匈牙利给茜茜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象,而茜茜对匈牙利热爱也远远超过自己的奥地利。她欣赏那里的音乐、马匹,也喜欢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她十分欣赏匈牙利的传奇人物久洛·安德拉希伯爵,并促成了自己丈夫奥地利皇帝与安德拉希伯爵之间,两个曾彼此敌视的男人,共同团结起来应对西部崛起的普鲁士帝国的威胁。在她的努力下,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作为回报,安德拉希被任命为第一位匈牙利首相。同年6月8日,在安德拉希的见证下,弗兰茨·约瑟夫和茜茜加冕成为了匈牙利的国王和王后。次年被称为“匈牙利孩子”的小女儿出生在布达佩斯,茜茜也如愿以偿,终于开始亲自抚养自己这最后一个孩子。
1898年,茜茜公主在瑞士日内瓦遇刺身亡,结束了自己华丽而痛苦的一生,享年60岁,这是茜茜死后取的面部石膏像。茜茜被葬在维也纳嘉布遣会教堂的皇家墓穴内,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员的主要安葬地。据说在得知了茜茜去世的消息后,弗兰茨·约瑟夫一世曾悄悄的自言自语说:“她永远不会知道我是多么爱她。”
最后,来一张普通美女和最美皇后的合影。
下楼来到英雄广场,新皇宫(Neue Burg)这里有新图书馆,古代乐器博物馆、皇室武器博物馆。太多了,我们来不及参观,下个目标是马路对面的艺术史博物馆。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是奥地利著名美术馆,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古埃及至18世纪末七千年的艺术珍品,其中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收藏又尤为珍贵。艺术史博物馆由八个分馆构成,这背后的主馆是位于维也纳环城大道(Ringstrasse)中心路段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与霍夫堡皇宫相对,珍藏着哈布斯堡王朝(Haus Habsburg)数百年的艺术珍品。
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建立之前,哈布斯堡王朝的所有的艺术品和收藏被分散在好几个地方。1848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开始担任皇帝,他有一个想法,希望能建立一座博物馆把所有这些的收藏珍宝都集合到一个屋檐下,这就是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最早产生的背景。从1871年开始建造,主体建筑10年,内部装修10年,于1891年竣工完成。
然而随后奥匈帝国因一战失败而解体,短短25年间,哈布斯堡王朝彻底覆灭,皇室的全部财产被收归奥地利共和国政府所有。值得庆幸的是,在一战和二战中,这些艺术珍品都毫发无损。其中1938年德奥合并后,博物馆入藏了许多纳粹掠夺的艺术品,这些藏品的合法性及所有权问题引发大量争议,迄今仍有部分藏品未能归还原主。在1939年,这些作品被移至小城阿尔陶塞的地下仓库,得以完好保存。二战后期,艺术史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损坏惨重,直到1958年才修复完毕,艺术史博物馆也重新向公众开放。
1891年,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落成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在他看来,这座博物馆是展现哈布斯堡家族辉煌的佳作,也寓意不朽的皇室生命力。
这座由最好的建筑师,室内装饰师,画家和建筑家建造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建筑、室内装饰艺术的集合,和收藏形成了一个整体,构成了一种对话,每年吸引着几百万参观者的到来。
博物馆大楼中心是宏伟的楼梯厅,其正上方是楼梯平台,上面矗立着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卡诺瓦的雕塑群。墙壁上的壁画则出自奥地利画家马卡尔特和克里姆特之手。
天顶画是穆恩卡西的作品《文艺复兴的神话 》 ,金碧辉煌的装饰与博物馆的建筑和收藏相得益彰,整体的新巴洛克风格成为十九世纪晚期维也纳最庄严、华丽的建筑装饰之一,也是其它欧洲博物馆无法比拟的。
博物馆藏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罗马时期,从古埃及到十八世纪末古典时代以来的艺术品荟萃一堂,藏画尤以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弗兰德斯、西班牙最为著名。按时间顺序和地域特色展陈作品,分为四大部分:
欧洲绘画
埃及和东方艺术
古代艺术品收藏-维也纳皇家珍宝馆
纪念章和货币
先来到艺术画廊,绘画部分是馆藏最为辉煌的一笔,这主要受益于收藏着皇帝鲁道夫二世(1552-1612),她购入了一批优秀的威尼斯绘画作品,丟勒、老彼得•勃鲁盖尔、扬•凡•艾克、提香、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等大师的作品都收藏在此。
进入画廊,对于先从哪里看起是非常难的选择。一个好办法就是按图索骥,每个展厅几乎都有一副手册重点推荐的“镇馆之宝”。
别的不懂,在威尼斯看到过真正的中世纪宗教画作,人物呆板木纳。而文艺复兴之后,同样的宗教画人物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可观赏性强了很多。
头发内有活毒蛇的希腊神话人物美杜莎。传说那些凝视她眼睛的人都会变成石头。美杜莎被英雄珀尔修斯斩首,然后珀尔修斯使用她的头作为武器,这恐怖眼神令人难忘。
画家老彼得伯鲁盖尔是16世纪中叶的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在布鲁塞尔工作,也去意大利旅行,他的画作不仅是描绘了农民的生活,也作为很多时期的一个思想存在。“通天塔/巴别塔”这幅作品,由12张木版构成的一副作品,基本上是他最重要的作品。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记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结果触怒了上帝,它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此事件,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
反过来说,如果人们不交流,不协同工作,如果他们没有办法彼此了解,所有的一切都会注定崩塌。这幅被绘制在精良木版之上的作品,探讨了人类的混杂性。顺便说一句,08年北京奥运会,其中一个地球展开的文艺节目就有通天塔的合作共赢的含义在里面。
博物馆古典艺术部(古希腊和古罗马),这里展出了约2500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青铜时代塞浦路斯出土的陶器直到早期中世纪遗存,几乎就是一部完整的欧洲古代文明史。
这里的展览除了大量精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特藏以外,展览有三大特色:
以奥古斯都石(Gemma Augustea)为代表的古罗马浮雕挂坠;
中世纪早期的珍宝遗物(罗马尼亚圣尼古拉市出土的黄金制品);
古希腊陶器花瓶收藏。
奥古斯都石(Gemma Augustea)!
这件作品是一件创作于奥古斯都时期的浮雕宝石作品,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件,刻画了帝王奥古斯都的加冕礼,可以说是希腊罗马文物中的精彩之作。精良的浅浮雕刻在一块坚硬的satonics石头之上,这是一块发掘于古代的非常重要的宝石。浮雕非常精美,上半部分的故事情节描绘了奥古斯都的加冕礼,下半部分则展示了帝国的形象,展示了非常高超的传统宝石雕刻技艺。这件作品成为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收藏,是通过皇帝鲁道夫二世之手,他是艺术品的爱好者,更是宝石雕刻艺术品的爱好者。所以自然地,他想买这件非常重要的浮雕作品,作为古老的延续。
中世纪早期的珍宝遗物,1799年发现的“黄金宝藏”,是在已知宝藏中最大的中世纪早期黄金宝藏。制造时间大约是公元九世纪下叶,纹饰带有希腊,以色列元素。
其中这只公牛头容器被重点介绍了,这一组器物中有三件都是转过头的动物造型,十分有想象力的雕刻。
古希腊陶器花瓶收藏,“与战士的告别”。这是一件制于公元前500年的,直径33厘米的陶土大酒杯。作品是在红色粘土烧制的酒杯上留出空间以用黑色进行人物绘制,作者杜里斯是雅典最重要的陶器画家之一。
其它各种古希腊陶器水罐,精美的花瓶,摆件等生活用品。
公元一世纪的古希腊的马赛克地面装饰,在欧洲各大博物馆都有展示,但是这么大且完整的马赛克地面,还是非常少见的,弥足珍贵。
Wiener Kore Statue of a Muse,希腊女神缪斯,主司音乐和舞蹈。她常常出现于众神或英雄们的聚会上,轻歌曼舞,一展风采,为聚会带来不少的愉悦与欢乐。两千年前的古希腊的雕塑,永远以其优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深入人心。
女神维纳斯,穿着透明的薄纱,身材苗条年轻,曲线清晰可见。同样的薄纱题材雕塑,在意大利的博物馆也有几座,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持矛者》,裸体躯干雕像。希腊两位古代雕塑大师之一,多立斯式的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公元前450-420年左右)最著名的作品,就是持矛者。青铜的原件没有被保存,但是罗马有许多复制品。
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奥匈帝国于1882年至1884年间在土耳其西南部,于1873年和1875年在希腊萨莫特雷斯岛上及1896年开始在埃菲索斯,对发掘行动进行了资助。直到1906年,经士耳其当局批准,许多发现才被带到维也纳。这两块不起眼的石块,居然是来自帕特农神庙浮雕的碎块!
亚里士多德的肖像。这是公元四世纪原雕塑在罗马的复制品。
这位希腊哲学家在罗马时期具有相兰大的声望,以至于很多地方都树立有他的肖像,例如图书馆。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去世后,有出现过其铜像的复制品,但都未保存下来。
希腊公元前二世纪的大理石头像群,大雕刻家在作品上表现的精湛技艺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
表情逼真,神态各异,和真人相比,毫不逊色。。。
公元前一世纪的青铜雕塑,都是各种希腊神话英雄题材。
博物馆的工艺品收藏也是数量丰富,跨越不同的年代,其中最老的产生于中世纪初期,最近的产生于18世纪末叶,重点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同时又生气勃勃,动感十足。
这只玉雕的老鹰,无疑是那时候的一件精品,羽毛炸裂,气势雄伟。
最具代表性作品之一《盐罐》,是意大利雕塑家金匠作本韦努托·切利尼制作的唯一存世的品,他是风格主义时代最重要的金匠。这是 1540-1543期间,他在巴黎为法国国王佛朗西斯一世而设计的,展示了海神尼普顿和泰勒斯在两个不同的方向对坐着,一个指向盐,另一个指向胡椒。
2003年5月11日,这一件16世纪珐琅金雕盐罐被盗,被 FBI 列为“价值最高的失窃艺术品”之一,估价超过5000万欧元。2006年1月作案者向警方自首并供认了埋藏盐罐的地点,盐罐经修复后重新在博物馆中展出。
“文艺复兴”的开始,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到16世纪一直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其影响力在艺术,建筑,哲学,文学,音乐,科学技术,政治,宗教以及智力探究的其他方面都得到了体现。这是金质的浑天仪,在16世纪时,欧洲的精密机械工艺就名扬世界。
逛累了,博物馆中庭开辟了大大的咖啡厅,游客可以坐下来边歇歇脚,边欣赏这座辉煌的艺术宫殿。
“埃及和东方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古埃及藏馆之一,跨度近4500年的12000件藏品讲述着古埃及的死亡崇拜、文化史、造型艺术和文字发展。从古埃及的前王朝时期到早期基督教时代,来源范围涵盖埃及、努比亚、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半岛等。藏品主要分为丧葬、雕塑、文化史和书写史4部分,亮点包括法老图特摩斯三世雕像,Nes-shu-tefnut石棺,以及 Chnum-hetep王子墓壁画复制品等。
埃及古文物直到十八世纪一直被视为是神秘的,近代欧洲王朝竞相掠夺埃及的收藏品并在埃及大肆挖掘。自文艺复兴以来,哈布斯堡就收有一些埃及的文物,但经过大型探索考察之后,才在1821年奠定了维也纳收藏的基础,这些收藏不断扩大。直到被归并为墨西哥大公费迪南•马克斯(1867年作为墨西哥皇帝被处決)的广泛和高品质的收藏中,才使该收藏达到了它的巅峰。自1909年以来,奥地利科学家就一直在埃及进行挖掘,1912年发现胡夫金宇塔的大墓地,使得帝国获得埃及古代王国的收藏显著增加。
欧洲各国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基本也是百多年前列强掠夺他国的国力体现。有哈布斯堡家族近代600年的欧洲统治打底,和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这些博物馆比较起来,这里的木乃伊以及棺椁随葬品文物水平绝对一流,丝毫不落下风。
这些品相极好的木乃伊棺椁内外都是黄色底再加上亮光漆,大量的叶子花朵装饰,以及宗教图案,目的都是祈求死而复生。
这里是公元前三世纪,大祭司 Nes-shu-tefnut 的石棺,石棺的每一个面都有精湛的浮雕和象形文字。棺体侧面是描述太阳神通过黑暗时空的绘画,棺盖上布满象形文字。从这个角度看冠盖内侧,天空女神高举双手,古埃及人相信她每天晚上吞下太阳,第二天早上再生出来。
公元前二世纪,另一个大祭司Pa-nehem-isis的石棺。这是很少见的木乃伊石棺,打磨的非常光滑,精心制作的图案和文字也是覆盖了整个表面。
狮子,大英博物馆也有一座非常类似的浮雕。古埃及人崇拜狮子神,因为那是太阳的象征。进而有了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或人面狮身像。这座狮子浮雕是公元前600年的古巴比伦时代作品,古巴比伦王国的另一作品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狮子女神塞克达特,公元前1400年,古埃及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做了大约600个女神塞克达特,安置在神庙中。现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女神雕像差不多都是那个时期的作品。
这只胖胖的河马,被重点介绍,是古埃及十一或十二王朝时期(公元前2000年)的蓝色彩陶,一件四千年前,惟妙惟肖,外表华丽的殉葬品。
公元前1410年左右,国王阿蒙霍特普三世 Amenophis III头像,神情肃穆。
荷鲁斯神(鸟头) 和国王哈勒姆布(Haremhab 公元前1343-1315) 雕塑。几乎是真人大小,这代表的是国王是神的家族。
展厅有一个角落,搭了个Chnum-hetep王子墓的1:1模型,而且把壁画石刻复制品也放在了相应位置,使游客有了身临其境的体会。
仔细看,画的是端着礼物游行的场面(公元前1304-1237),雕刻非常精美,细节毫发毕现。
除了大神,国王,祭司等等大人物,埃及馆也有许多日常百姓的表现。这座可爱的小夫妻雕塑是公元前2400年,古埃及老帝国时期的作品,十分可爱传神。
三千年前的人们日常渔猎工具。
古埃及馆藏品丰富,一些角落展室甚至不容易走得到,如果仔细观看,恐怕一整天都不够。
如果横向对比,公元前一两千年,差不多是中国夏商周时期,但遗憾的是我们那时候的古文物似乎并没有保存下来这么多这么完整,也许是地理环境不允许,是为一点小小的遗憾。
博物馆的最后一部分,是拥有总数超过60万枚,全球最重要的硬币收藏之一,包括奖章和纸币等的铸币收藏馆。当下的基本陈列,共展出约2000枚硬币,第一部分介绍15至20世纪的奖章,第二部分介绍硬币和纸币的历史。
没有研究,随便看看,这是马可波罗时代(1271年)丝绸之路沿线的几种古币,以及中国元代的“至元同行宝钞”!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宋代四川的“交子”,可惜这里我没找到。
唐朝的”开元通宝“,以及同时期西亚以及印度的货币。
其它的各种金币银币古币纪念币,令人眼花缭乱,暂且不表。
终于,结束了维也纳博物馆之旅,收获满满,出门发现天已经黑了。过马路回到霍夫堡后门,揽客的马车还是熙熙攘攘。
晚饭之前,慕名先拐弯来到了DEMEL 咖啡馆,就是和著名的萨赫咖啡馆打了半天官司,最后不了了之的那家。其实萨赫的儿子和孙子都曾经带着奥地利国宝“萨赫蛋糕”的专利在这里工作过,只是没有带着“萨赫”这个名字过来。所以官司的最后,DEMEL得到了“ the real" 的名头,而萨赫那边得到了“ the original“ 的认证。DEMEL算是有实无名。
我们特意坐在了门口橱窗的旁边,看着一位中式大妈厨师在一锅锅做着一种每人必点的点心。
我们当然也要来一份,就是这个。其实就是窗口大铁锅烤制的蛋糕配果酱,味道还可以。
另一个店里十分畅销的蛋糕就是这个,我们也来了一份。
叫不出名字,但看着就好吃,味道果然不错,里面填充的是很香的奶油。
加上两杯咖啡,我们也算是打卡到此一游了。DEMEL咖啡店里面全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所有人都是冲着 DEMEL 和萨特咖啡店的狗血剧情来的,最后一个故事同时成全了两家,大家都要两头都尝尝。。。
最后一顿晚餐,我们也没有辜负维也纳人民的期望,再次来一份这比脸还大的炸猪排。皇帝喜欢的东西,确实可以忽悠老百姓几百年,经久不衰。
我点的是中规中矩多烧牛肉,味道挺不错的。
维也纳老城的夜晚,漂亮的灯饰,熙熙攘攘的烟火气,令人流连忘返。
总结一下,在维也纳,除了每一家博物馆都要门票之外,其优雅的老城,漂亮的建筑,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这三天,第一天去了美景宫,卡尔教堂,老图书馆,莫扎特故居以及金色大厅。第二天是郊外著名的美泉宫,皇家家俱馆。今天第三天,瓷器馆,茜茜公主纪念馆,还有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非常充实,收获满满。
最后一个番外篇,因为第二天早上赶飞机,所以晚上住到了老城外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青年旅舍。
第一次体会这种青年旅舍,简直就是一个上住下玩的大型俱乐部,装修十分现代化,小年轻们都玩得不亦乐乎。
令人意外的是,楼上的房间也是异常干净,设施非常先进,和老城里我们刚刚离开的400年历史老店相比,感觉似乎是一夜之间穿越回了现代。
放下行李,也来体会一下年轻人的快乐。。。
不愿意走楼梯?这个大管道可以自己滑下去。底层有健身房,洗衣粉,一应俱全,难怪年轻人都喜欢住这里。Work Hard & Play H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