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学画画的人的自白
想必大多数人对于美术的热爱,多半是从小时候的信手涂鸦开始的吧。
在我的童年时代,看了许多小人书(感恩于那时上高中的小叔,他偷偷藏起来的一大箱小人书,都被我翻遍了......),简单黑白的线条,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那时候看得最多的是《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之类的。而后,就渐渐对画画产生了兴趣。
于是自己动手,在空白的作业本上,开始临摹小人书里面的古装美女,乐此不疲。那应该算是对画画最初的启蒙吧。
而后又接触了许多漫画,喜欢那些大眼睛的美少女(日系的,你懂的),又开始临摹起来。
就这样断断续续画了好些年。
最近这一两年的作品,凭着兴趣,自己临摹。很喜欢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画画的过程中,尤为喜欢那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后来又接触了彩铅,于是试试。觉得挺有意思,那时候刚好在读Coco Chanel的传记, 于是画了一幅山茶,然后把它框起来。现在想想,真的蛮自恋的哟~

临摹梵高的星空。后来接触了水粉才知道,用彩铅画的效果真心不好。整体颜色都偏淡(都怪我,把水溶性彩铅当油性的来使,颜色的过渡丝毫没有体现啊),一定要再画一次嘿嘿~

正是因为这幅《星空》,我就打算用水粉来试试,于是又接触了水粉。在画画的路上,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于是什么都想试试的孩子伤不起啊。不过不得不说,本姑娘真是一个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行动派啊~想好了就去做咯


事实证明,我是个见异思迁的孩子。水粉还没画几天,今年的某一天,我又开始研究针管笔画了。


没多久,偶然看到丰子恺的漫画,发觉他的画风,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传神的画面,于是按捺不住,又开始临摹。

苏曼殊的《本事诗》节选
春雨楼头尺八箫,
何日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
踏破樱花第几桥?

宋代谢逸在《千秋岁·夏景》里头描写道:“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丰子恺先生寥寥数笔,就将这种人去楼空的意境勾勒了出来。 能够想到的是,刚才品茶的朋友们在这里谈笑风生的样子;或者散去的人们各自走在归家的小路上;或者还能从缓缓散去的茶香中感受到茶的余温…… 一轮新月当头,如水的夜空明亮澄澈,仿佛带着心灵透过这个明月夜进入无限的人生。 人生有限,聚散无常。无论是离开的,留下的,还是明日是否再聚的,终归同在这轮明月下……
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不幸,自娱自乐画了这么些年,尚未接触过正规的美术学习,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乱画,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压力,随心所欲。一时兴起,画上一张,哪天不高兴了,又开始换一种画风,完全不得要领,真的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
最大的收获就是,每每静心坐下来画一幅画的那两个小时里,心无旁骛,自己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安宁和快乐的。
曾经有想过去找一个专业的画室学学,万一自己有天赋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