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樊登)与教育(刘良华)

《安家》:讨好型人格,赚不到钱,是因为你也犯了跟朱闪闪一样的问题

2020-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观心自醒

来源 l观心自醒(ID:innerwork)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innerworker)

刚刚追完的热播剧《安家》,让我们看到了坚强的房似锦在原生家庭中的无力,看到姑姑的细心温暖了很多人。但今天我想聊聊戏中的一个小角色——朱闪闪。她的戏份不多,人长得漂亮、可爱,心地善良,有点花痴、有点小倔强,被同事称为开心果、吉祥物。但唯一的遗憾是总不能开单。看着985和小楼都陆续开单,但她的人生第一单总是那么的遥遥无期。在卖房给宾利男失败后,房店长、姑姑和王子把一个已经明确租房的意向客户送给闪闪,并提前将这个客户意向做成一次销售培训单独给闪闪进行“漏题”培训。而在这次培训当中,也暴露出朱闪闪为什么赚不到钱的原因。同时,这也可能是我们大部分“善良”的人,赚不到钱的原因

先来看看培训中,朱闪闪的对话内容:

姑姑:假如有刚刚毕业的两个大学生来咱们门店找合租房,你谈谈,你怎么接待?

闪闪:他们什么关系?是两男?还是两女?还是一男一女?

房店长:这个不重要,闪闪,你要记住你的目的是开单,而不是探索他们的关系。

闪闪:那我先给他们倒水!

王子:你首先要告诉他们这套房子哪儿好,……(省略)

房店长:然后你要从价格上去打动他们,这么好的房子,地段小区都没得说,你们两个人平均只需要5000元。……(省略)

闪闪:5000块!!!合租房这么贵的吗?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学生,租得起吗?我的工资都没有那么高,那他们的钱都拿来租房子了,怎么吃饭? 我们可以看到闪闪的第一关注点是在人际关系上,如果按照闪闪的思路,她很可能会延伸到,两个男的我应该怎么服务?两个女的我应该怎么服务?一男一女我应该怎么服务?而房店长和王子马上把闪闪引导到工作目的(开单),以及客户最看重的需求上。

关系 vs 目标

那一直着急开单的闪闪,为什么不能像房店长目的性这么强,不能切中客户需求的要害呢?

这个就需要我们不仅仅看到行为和言语的表象,而是要看到其内在价值观:

因为有些人是目标导向,他们是通过达成目标来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为了确保有不断的成绩证明自己,他们会把精力投入到最能体现价值的的地方,虽然有时,他们会显得比较“现实”,我们可以观察身边那些特别有成绩的人,很少 儿女情长的优柔寡断,目标很强,干净利索的行动派,时间观念很强,有点像房似锦;

而有一些人,虽然也很希望自己有所成就,但相比成功,他们更在意别人的评价,通常要先得到对方的接纳和认可,才有力量完成目标,他们会在人际关系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确定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他们的人际关系相较价值导向的人会处理得更好一些,但行动力会比别人慢半拍,所以会不容易短期出成绩。

朱闪闪关注的是如何服务人,而不是满足对方的需求。往往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人际关系的人,是非常在意别人评价的表现。因为对于大部分人的存在感,总是建立在别人评价反馈的基础上,或者更准确的说——他们无法客观评价自己,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不断讨好、付出、才能通过让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喜欢和接纳,来确定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虽然房店长已经明确了“开单”是目的,但朱闪闪的第2个回答依旧不是以目标为导向,还是人际关系为导向:“我先给他们倒水”。这就是思维惯性的魔力,不是闪闪听不见房店长的提醒——目的是“开单”,而是闪闪的头脑自动化的忽略她认为对于“自我存在感”不重要的元素。

讨好者有个预设:我只有不断付出,先让你舒服了,你认可我了,我才能有勇气确定自己有资格可以提出自己的要求。

你看看,送上门的客户,闪闪竟然接二连三的让其他同事帮忙接待。如果不是贴心的王子,提前帮闪闪安排了一个“独家”的环境,闪闪可能又要与开单擦身而过。

讨好者有时看起来比较被动,面对唾手可得的成果会产生退缩,这是因为讨好者对自我评价很低,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个事情。

在两个毕业生都已经确定要定下这个房子,只需签合同就可以close的单子,但朱闪闪又是送面膜,又是透露这个房子好久没租出去,还主动替他们帮房东砍价,通过牺牲自己,来拉近彼此的距离。你是不是也跟王子一样诧异,为什么还要不断的加大讨好力度?为什么闪闪要画蛇添足呢?

朱闪闪,从一个没人看好的“吉祥物”到 竟然有人叫自己“朱经理”,而且对于从没开单的闪闪,马上又要开单,这种超预期的认同和成绩,就像一剂兴奋剂,仿佛人生就要到达了巅峰。但除了兴奋开心,闪闪内心也有难以被察觉的不相信“这是真的”

过度的付出,隐藏着一个人深深的自卑。而所谓的自卑,来源于匮乏感,而匮乏感来自于自我认知的误区。讨好的人,潜意识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亏欠别人的,必须对别人先做出补偿,我才能被关注。而如果一个人突然对讨好的人好,她是不敢接受的。她们会觉得受之有愧。

也许有些人认为,朱闪闪这是特例,那我们来看看金牌销售冠军王子,在岗位优秀的王子,但在珊珊面前,就变成一个讨好者,只能隐忍、讨好。在迎接珊珊及其妈妈突如其来的好感——谈婚论嫁的时候。王子的表现也是如此——跟做梦一样,太快了,不真实

我们很多人都相信“付出才有回报”这句话吧,但每个人对“付出程度”的定义,因为内在需求不同,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

打个比方:如果把付出的程度划分成10个等级,在工作中,目标感强的人,清楚知道自己要什么,对方要什么,他们是通过结果来证明自己有价值,所以会有一个付出和回报的平衡点,而且在清楚自己底线后,他们还会做出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争取,也许 付出等级5或5以下,就已经被看作是付出的上限了。

但讨好型的人,因为特别需要通过别人的反馈来认可自己,隐含的意思是别人比自己重要,所以往往会站在对方角度更多一些,可能付出的下限设在7以上,不能让对方“吃亏”,他们才认为这种关系是和谐的。先通过“牺牲自己的利益”,证明自己不自私,都是为了对方好,获得自认为的“关系平衡”,以换取“微弱的勇气”提出自己的要求。

而这时,我们就可以发现,那些成就多的人的内在价值排序是:目标>关系;而讨好的人的内在价值排序是:关系>目标

在社交场合,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关注人际关系没问题,但对于此刻的销售任务来说,关系就不是第一重要的了。

所以你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讨好的人很难赚到钱,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认可、获得关注,可以妥协、可以放掉一些原则和自身利益,尤其是被质疑后,产生情绪和委屈的时候,会用各种方式去证明自己,乃至于可以放弃原先的目标,也要尽一切可能去建立关系,来打造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形象的束缚

你看看,朱闪闪因为听到有人叫她“朱经理”,这是多么的兴奋,经理这个词,对于没有开单过的人,是一种极大的身份认同。影片中,还有一个更有趣的情节,老板娘来店里大闹,原本是骂房似锦“狐狸精”,但闪闪却以为是在说她,之后闪闪还为了捍卫自己“我才是门店的狐狸精”的地位,不分场合的跟房店长进行理论。

关于维护形象,我们简单聊聊,形象按现在的流行语就是个人IP,是一个标签,是一个人的理想化角色,更通俗的讲就是面子。

有人可能热衷于做一个好人,坚强的人,成功的人,这些都是让他们确保自己在社会中有一个独特的认知标签。

这个面子不仅来自于日常生活的习得,也是来自于社会的集体意识。比如:女孩子,不能太主动;男人不能哭等等。这些我们不假思索的认为正确的教条,其实,是在牢牢的限制住我们的成功。我们自认为努力去学习这些条条框框,可以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生存。实际上,你并不会因为“不犯错”而获得理想的生活,反而生活的局限越来越多。

尤其是讨好的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只要能让别人称赞他,认可他,他们都会去迎合、去遵守,并可能成为日后的行动准则。他们会满足别人的需要,在父母面前表现的特别乖。在同事面前表现的特别贴心。

但实际上,成功的人很少在乎面子的,你看任正非是这么说的。为了面子,丢了里子。

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任正非(华为总裁)

“善解人意”的代价

闪闪:他们都刚毕业,租得起吗?还有钱吃饭吗?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讨好的人有一个很容易犯的“毛病”——善解人意,换位思考。这是因为他们会为了迎合关系,绞尽脑汁的去推演对方的需求,并尽可能的满足对方需求。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是看着父母的脸色生活的,从而锻炼出这种敏感的生存技能。把别人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时候,这样可以给人带来一些温暖,拉近关系。

确实朱闪闪帮助了他们省下了200元的房租,但这并不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是牺牲了自己的利益。

同时,对于讨好的人,需要在这里看清楚一个代价——你管了别人的事情,谁来管你的事情呢

这也就是讨好的人不能赚到钱的另一个原因——没有界限感。讨好的人并不一定都像朱闪闪那样傻白甜,也有很多讨好的人非常有能力,但问题是,因为界限,讨好的人给自己做事情的动力并不大,但如果别人有事情,他会非常有干劲的帮忙,甚至会放下自己的事情,牺牲自己来帮助对方。

讨好的人经常有一句宽慰自己的话——你们好了,我就好了。

但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有些机会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如果经常把自己的时间分配给别人去实现梦想。那自己的梦想又有谁去完成呢?

讨好者对别人太多的善解人意,很少去关注自己的需求,往往只有当重要关系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才能看清楚自己内心的渴望。你看朱闪闪为王子排练向珊珊求婚,当王子离开的背影渐行渐远的时候,闪闪才发现自己心里是如此的喜欢王子。

理解 “讨好者”

还记得房似锦生病,闪闪在传单上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这段情节吧,原本房似锦以为闪闪是趁人之危,一番质疑后,才发现闪闪的动机是如此的纯粹,担心客户的咨询电话影响到生病中的房似锦,最后,闪闪将意向客户和看房安排的,即周到又体贴的交给房似锦。

小编也是一个资深讨好者,所以对这个角色很有共鸣,这篇文章也是写给自己。

如果你想身边多一些闪闪这样愿意付出、善良的朋友。请先不要用世俗的成功来衡量他们,因为讨好者真的更在乎彼此关系中自己的位置。他们不是能力不行,不是不能成功,只是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多一些鼓励,认可,让他们有多一些的力量去行动。

不要嫌弃他们做事的效率太低,只是他们考虑人际关系的精力过多,这是他们想要做的更好的方式。他们还没学会文末的自我觉察工具——使自己既有成果,又有良好关系。

同时,也请在他们付出后,只需要你一句真心的“谢谢或者辛苦了”,也不需要你多大的回报,真心换真心,被看见,被认可对我们这些讨好者是很在意的事情。

有时,不是讨好者离成功很远,而是当成功降临时,我们内在的不自信,让自己主动推开了成功的机会。

多些理解,多些认同,我们会有更多更好的一面。

愿每个讨好者先学会爱自己

让自己先变美好

再去影响别人变美好

不再错过属于自己的成功和美好

感悟/VX 观心自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