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我们的悲欢并不相通

2020-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恬恬酱979

在鲁迅的《小杂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楼上的一个男人病的要死

那件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

对面是弄孩子

楼上有两人狂笑

还有打牌声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性情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先是小时候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会主动交朋友,乐于一起分享喜怒哀乐。一个人发生了有趣的事情大家会一起嬉笑,一个人受了委屈大家都会气愤。那个时候,好朋友的事情似乎就是我的事情,这样的阶段是在小学和初中。

接下来到了高中, 高一最开始是三个人。一个学文离开了原来的班级,另一个因为身体突发状况不得已留了一级。学生时代,大多是抱团活动。我是被迫一个人的。她们离开后,原来的班级已经形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群落,我不想强行融入,就每天努力学习,偶尔思考人生,第一次觉得一个人其实也OK啦,而且不必一位谁谁谁的情绪好坏影响自己。

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我其实是一个尽力去照顾别人的情绪的人,不忍心看到谁独自情绪低落。在一个人独处之前,我努力和别人共情,所以当遇到一个负能量比正能量多的人的时候,心里像压了石头一般的沉重和透不过气来。在那之后心态转变,尽量一个人,遇到主动结交的人也刻意回避,害怕处理关系麻烦。其实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到了另一个极端。

后来直到现在,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解决,就算是自己的爱人也无法设身处地的真正理解自己,何况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别人?快乐分享错了人,就成了显摆;难过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矫情。别人愿意和我倾诉,也就听听作罢,虽然同情但是也不好给出建议。

我们的悲欢,并不相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