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小清谈02|原来,北宋之后不是南宋?
大历史•小清谈
——历史/人文/国学/艺术/哲学类清谈播讲栏目
——业余历史学爱好者笔记•给孩子们准备的课外读物
文 · 编辑 | 清河
— 小清谈 • 第02期 —
知乎上曾经有一个帖子非常火。在话题“用身边的故事讲讲中国的阶级固化现象”下,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的回答引发了网友激烈的讨论。
他讲述了在接待北京两所来访学校时的不同体验。其中一所位处北京东郊的中学师生整体都没有时间观念,迟到早退。参观的学生们都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孩子了,知识结构却非常匮乏,表达能力很差。刚到博物馆不长时间,带队老师便急着打道回府,理由是“学校给学生们订了营养餐,我们不能让送餐的公司等,不然要被多收费的,我们必须要按时赶回去吃营养餐。”
而另外一批来参观的孩子来自东四某著名重点小学(据猜测是史家胡同小学)。这所学校是自愿组织学生来国博上课的,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这些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与讲解员的互动也非常良好。当到了就餐时间,带队老师问孩子们是想继续听课还是去吃饭,所有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要求继续上课。期间,讲解员在讲课时提了一个很常见的问题:“孩子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呢?”按套路,孩子们应该回答“南宋”,然后讲解员就借此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个孩子给出了“伪楚”这个答案。
这个“知乎伪楚”事件引发了网友关于“中国现阶段阶层固化是否非常严重”的激烈讨论,当然,它并不是我们这期节目想要主要谈论的话题。这是《小清谈》的第02期节目,同时,今天也是“七七事变”纪念日,我们借此来聊聊伪楚、伪齐、伪满洲国和汪伪这些伪政权的事儿。
壹 伪楚政权是如何建立的
要说伪楚和伪齐,就不得不先说说金国和北宋,因为这两个伪政权就是在金国攻破汴京,俘虏北宋徽钦二宗(著名的“靖康之耻”),占领北宋北方大片国土后建立的短期过渡性傀儡政权。公元1127年,当时的金国刚刚灭掉辽国和北宋不久,仍尚处于奴隶社会制度的晚期,还无力统治封建社会制度已高度发达的北宋国土。因此,两宋交替之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几乎被人遗忘且不被历史承认的伪政权——伪楚就先一步诞生了。
“靖康之耻”确实是华夏文明历史的一个大低谷。想当年汉武帝举全国之力,遣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十三击横扫漠北;唐朝连灭东、西突厥,踏朝鲜,征吐蕃,平南诏,降回纥。再看看靖康之耻,汴京城本能拼死一战,皇室却率众投降,惨招金国羞辱,真觉得宁可我汉族男儿尽皆战死也不能受此奇耻大辱,昏庸徽钦二宗,真乃历史罪人!
可是,历史的轮回总是令人无可奈何,三百多年后的大明王朝险些又重蹈覆辙,要不是兵部尚书于谦以一场荡气回肠的“北京保卫战”力挽狂澜,那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这场“土木堡之变”同样又是一场“正统之耻”了。
好,我们继续回来聊聊伪楚的建立。金国攻北宋的本来意图可能只是为了岁币、劫掠和割地,他们都没想到北宋如此不堪一击,战事顺利到他们根本就没有对战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更别谈还能把北宋皇室一锅端......金国虽然现在已经占据了北宋的大片领土,北宋政权也完全崩塌,但是他们自己也是要回北方老家的,那这片土地该怎么处置?这令金太宗很头疼。
最开始,汴京的一些官吏百姓等向金军请求复立赵氏,被金军直接拒绝。经过反复商议,金军绝不允立赵氏,所以二月十一日,宋百官议立张邦昌。在金兵的压力下,十三日,留守司、开封府召集文武官员到宣德门集议拥戴张邦昌事。
国人熟知的奸臣代表性人物——秦桧这时候却站出来表示反对。秦桧时为宋政权的御史中丞,他上书反对拥立张邦昌,请求复立赵氏主政,但结果可想而知,金太宗后来把对赵氏政权“忠心耿耿”的秦桧也一同带回了北方。
至于当事人张邦昌,他其实是死活不同意的——虽然当皇帝是所有男人的终极梦想,但是大宋原来的皇帝还没死,现在这个傀儡皇帝要是一当,自己就相当于是逆臣贼子。当时张邦昌诈病拒绝登基,百般推脱,甚至威胁自裁,但最后金国以屠城相要挟,迫张邦昌就范,张邦昌只能哭着登基了。
靖康元年三月,在汴京的百姓和百官的“拥护”下,张邦昌被金人立为大楚皇帝,国号“大楚”,又称“张楚”。(这就是前面的图片里那个小学生提到的,张邦昌要比南宋政权的赵构还要早两个月登基)
虽然已经登了基做了皇帝,但张邦昌也知道自己名不正言不顺,这个皇帝是做不长久的。不久,张邦昌就迎接元佑皇后由私第入宫,并派遣蒋师愈等奉书给当时候还是宋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表示不敢窃居皇位,等待其善后。四月九日,张邦昌召集拥护自己的官吏议事,选择还政的处理办法。当晚,请元佑皇后孟氏垂帘听政,自己以太宰的身分处理政务,表示还政。
四月十日,元佑皇后孟氏正式垂帘听政,张邦昌退位。至此,张邦昌的大楚伪政权宣告结束。“伪楚”政权至此宣告灭亡,前后存在时间不过三十三日。其后不久,元佑皇后撤帘归宫,宋高宗赵构正式即皇帝位,建立南宋政权。
张邦昌深谙政治法则,因此在当政期间其实非常小心谨慎,也尽量不做出格举动。黄袍也就是外交礼服,张平日一律只穿素服,与臣下交谈一律不称“朕”而称“予”,公文往来时用“手书”而不是“圣旨”,以此来表达对赵氏政权的忠心和自己的身不由己。但是,傀儡政权的篡权者都是没有好下场的,南宋政权建立之后,李纲等议张邦昌僭逆及受伪命,要求给予处分。宋高宗赵构将其流放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不久赐死,年四十七。
客观地说,伪楚政权的建立对于减少“靖康耻”之后产生的社会动荡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而且为南宋的建立做了一定的铺垫和缓冲。而张邦昌能不顾个人名节做了金国的傀儡皇帝,其实还是有“皇帝梦”的巨大诱惑作祟的。为追求无尽的权力而导致最终身败名裂,这样的教训在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也同样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贰 南宋早期的真正对手——伪齐
如果说张邦昌建立的“伪楚”政权更多是被金国胁迫的,那刘豫建立的“伪齐”政权则是彻头彻尾的“割肉养金”的傀儡政权。伪楚政权的存活时间太短实在没有什么存在感,而伪齐政权则实实在在地统治了黄河以南地区长达八年时间,也配合金兵在正面战场上跟南宋缠斗了很长时间,它算得上是南宋政权在早期战场上的真正对手。
这个刘豫是谁?虽然这个名字和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同音,不过这个伪皇帝跟刘裕相比真是不值一提。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也。世业农,至豫始举进士,元符中登第。豫少时无行,尝盗同舍生白盂、纱衣。政和二年,召拜殿中侍御史,为言者所击,帝不欲发其宿丑,诏勿问。未几,豫累章言礼制局事,帝曰:"刘豫河北种田叟,安识礼制?"黜豫两浙察访。宣和六年,判国子监,除河北提刑。——《宋史》
刘豫出身务农世家,少年时代曾经偷窃过同学的白金盂和纱衣,这个算是他的一个人生污点了。后来刘豫从政,不少人揪住他的这个小辫子,动用组织程序连番向皇帝弹劾他。
宋徽宗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但是对他也没什么好印象了。不久,刘豫多次上书讲礼制局的事,宋徽宗说:“刘豫是个河北的种田人,他怎懂礼制?”之后贬刘豫为两浙察访。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判国子监,拜官为河北提刑。
但是宋徽宗想不到的是,他招惹的是个“狼顾之人”(典故源自曹操评司马懿,意为非人臣有野心之人),而且这个人给他家的赵氏政权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刘豫被任命为济南知府,同年冬天金军攻济南,并趁机派人以利劝诱刘豫,刘豫想起先前的忿恨,于是蓄谋反叛,杀了他的部将关胜,率百姓降金,百姓不从,刘豫便亲自献城投降。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完颜宗弼听说赵构已渡过长江,就派刘豫知东平府,任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大名、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州,他的儿子刘麟为济南知府,黄河以南,皆由刘豫统领。
这一路逃亡把宋高宗吓破了胆,《宋史演义》里面曾经戏言到,高宗皇帝自己说:“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天地茫茫,他能往何处去呢?尚书左仆射吕颐浩就建议说:“万不得已,莫如航海。敌善乘马,不惯乘舟,等他退去,再还两浙。敌出我入,敌入我出,这也是兵家奇计呢。”好一个兵家奇计!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七月,金太宗正式下诏立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定都北京大名府,管辖黄河故道以南的河南、陕西地区,史称“伪齐”。 九月九日正式成立刘豫伪齐政权。不久,伪齐迁都东平。十一月,伪齐废用金国的天会年号,改用阜昌年号,并以金国的天会八年为阜昌元年。
伪齐的傀儡属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1)刘豫受金国册命,对金奉表称臣。每遇金朝皇帝诏令,需避开正殿接旨听宣;
2)奉金正朔,最开始无本国年号(后为稳定统治,金国授予伪齐年号“阜昌”);
3)伪齐坚定执行金朝制定的“以和议佐攻战,以僭逆诱叛党”的对宋政策。
伪齐政权建立在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在那一年同样正在发生着许多重要的事情:
那一年,南宋政府刚刚成立第三个年头,政权不稳。
那一年,赵构被金军追得满世界乱跑。
那一年,钟相在武陵发动起义,自称楚王。
那一年,江北、荆湖诸路遍布非政府武装,南宋无力控制他们,只能被迫恢复藩镇制度。
那一年,二十万宋军在西北和金军爆发了“富平之战”,被金军打得一败涂地,整个陕西丢了一大半。
那一年,韩世忠在黄天荡阻击金军48天。但是随后呢,韩世忠差点被金军打得全军覆灭。
那一年,岳飞让金军打得弃守泰州,向南转进了。
那一年,岳飞重新收复了建康。
那一年,秦桧回到了南宋。
秦桧回到南宋那一年,完颜宗弼越过长江,把赵构追得满世界乱跑。
虽然说起那段历史时,人们总是说,当时宋军一直如何吊打金国鬼子。但是最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却是,大宋皇帝被金军追得四处狂奔。
但是就如在影视剧中,不论抗日英雄如何吊打日本鬼子,也无法改变一个最基本的历史事实,那就是当时是小鬼子正在追着我们打。
后来主战派一心阻止和议时,赵构就说了,当年我被金国鬼子追得满世界乱跑时,他们在什么地方?
(此处引文作者:泪痕春雨,来源:知乎)
金军在第三次南下后依然没有成功捕获宋高宗,就对长江以南的战场没什么兴趣了,战斗重心开始向西北转移。金朝拥立伪齐刘豫亦不是为了与南宋议和而是寄希望伪齐在中原地区可以加强对南宋的骚扰和攻击,并在金军主力移至西北时牵制南宋在两淮的军事力量。刘豫对金主子的意图自然心领神会,遂屡次开展南下攻势。
伪齐虽然在前期取得了一定战绩,攻陷了南宋一部分地区,但是后期在正面战场基本处于不断溃败的局面,尤其是成为了岳飞威名大震的垫脚石。公元1134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大破金齐联军十万众,收复襄阳六府州。
岳飞克复襄汉六郡是南宋这些年来第一次收复大片失地,宋高宗乐不可支,大家都知道宋朝是对军人很忌惮的,而这时候的宋高宗也不管老祖宗们的顾忌了,直接封时年32岁的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这使得岳飞成为继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吴玠之后的第五个建节将领(即节制某一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同时也是宋时最年轻的节度使。
刘豫攻宋屡遭失败,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于是,在公元1136年刘豫奏请金熙宗,欲立其子刘麟为皇太子,以窥探其金主子的废立之意,然而他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先帝之所以立你为皇帝,是觉得你对河南人民有恩德,你儿子算个什么东西?对人民有恩德吗?等我们问问老百姓的意思再说吧。”可以说此时的金廷已有废黜伪齐刘豫之念。
可是,要废除伪齐政权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毕竟伪齐政权已经存在八年,是具有一定的反抗实力的。为此,金国与其和伪齐正面硬刚,还不如玩一把阴的。在公元1137年,金国直接采用军事突袭的方法,擒刘麟,囚刘豫,一举废除了伪齐,并且在汴京自行设立行尚书台,开始独立治理河南、陕西地区,伪齐政权也正式宣告结束。
这种傀儡政权就如同卫生纸一样,当你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主人轻易扔掉,不会存有一丝感情。而这些伪政权的统治者也同样不会得到历史的同情,他们的名声也如卫生纸一样被扔进了历史的马桶中,必将遗臭万年。
叁 历史的轮回——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的覆灭
就像前文所说,在动乱分裂时代,总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皇帝梦”而飞蛾扑火,不顾一切地投入到敌人的怀抱,入侵者们想要找到这类政权代理人并非难事。在抗战期间,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的“伪满洲国”和汪精卫在南京建立的“汪伪国民政府”,就是近代中国人对伪政权最清晰的记忆。
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正式宣告投降,中华民族在20世纪再次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全民族血战到底的卫国战争。全体国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成功击败了日本侵略者,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衡阳会战、中国远征军......我们现在只能从史料中看到与这些战役相关的冰冷的伤亡数字和平淡的战事记叙,而无法想象当时的战斗有多么惨烈,我们的先烈们为了家国荣誉到底做出了多少牺牲。每当读到类似的史料,看到无数默默无名的战士们面对着绝对劣势的战场形势,单凭自己的血肉之躯与日本侵略者奋力搏杀,鼻子都会不由地一酸。
时间拨回到1931年,那时的日本就和八百年前的金国一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了极大的战果,在入侵东北时基本没有遇到什么阻力,除了遇到义军零星的抵抗外,日本关东军基本没有与东北军的正面战役,很快就拿下了东北三省。
当时的东北军是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驻扎在东北境内的兵力尚有约二十万,还有十余万部队驻在关内。而当时的东北军统领张学良以所谓的保存实力为由,命所有东北军退入关内,这使得关内的广大将士极其愤怒!老家正在被敌人侵略蹂躏,而自己有枪在身却不发一枪一弹逃跑保命,有何脸面面对家乡父老?又有何脸面向全体国人交待?
所以说,时无英雄,竖子当道,使得百姓遭到戕害,生灵遭到涂炭!可悲可叹!东北军的家底都是奉系军阀张作霖苦心经营出来的,他在位期间与日俄周旋也从不落下风,可谓一代枭雄,如果知道自己身灭后东北就这样被自己的儿子轻而易举拱手让给日本,估计会被气得吐血再次死过去。
东北已经全面落到日本人手中,但这时候的日本政府对于如何管理这片土地还没有详实妥当的计划。所以,在1932年,日本撺掇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当时称“新京”)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被日本看作全面侵华战略中的重要后方基地,同时也是为了解决日本本土生存空间紧张问题而建立的重要移民目的地。1932年6月,日本拓务省制定了移民计划,并派出开拓团前往东北。9月,关东军制定了《满洲移民要纲》,强调武装移民在军事、政治方面的目的是为了扶植日本在东北的"现实势力"。
网上曾经有一篇文章叫做《东北——竟然曾这样富强》,里面夸大其词搬弄是非,不停为伪满洲国“洗地",里面不断提到“伪满洲国是当时亚洲乃至世界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到1945 年,东北工业规模超过日本本土,亚洲第一”,以这些内容对日本人殖民下的东北经济进行吹捧,但实际上却与当年真实的情况严重不符。
其实,“伪满洲国”统治下的东北就是当年日本的“半殖民地”,一个宗主国怎么会真心善待殖民地区的人民,怎么会真心考虑这个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能更疯狂地掠夺东北地区优质的自然资源,以支持他们的全面侵略战争罢了。
此外,1931年-1945年,东北地区的中国民族工业也几乎被日本彻底摧毁。在我们熟知的电视剧《闯关东》里,也曾描写过朱家与日本森田物产争夺山河煤矿开采权最终失败的故事,这可以看作中国民族资本在东北不断衰败消亡的缩影。况且,故事当时发生的背景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前,1931年之后,情况变得越来越恶劣,中日之间已经不再存在平等的商业竞争关系了。
所以,“伪满洲国”那段屈辱历史不该被国人遗忘,而把这段历史中日本殖民者的侵略“洗白”的行为也同样不可被原谅!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也相继失守,抗日战争正在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使得中日双方都疲惫不堪。在这个所有中国人都在咬紧牙关的时刻,汪精卫于1938年12月29日由林柏生代为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式声明,表示其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声明史称《艳电》。
这份声明一出,举国哗然,国人愤恨不已,各地政府也纷纷通电,斥责汪精卫通敌卖国,并表示拥护政府抗战到底。
不过汪精卫已经无法回头,1940年3月30日,南京举行所谓“国民政府”还都仪式,正式成立傀儡政权。汪精卫担任该政权的“国民政府代主席”及行政院院长,这就是后来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到的“汪主席”。
汪精卫最被后人诟骂的就是提出了那个所谓的“曲线救国”理论了,这个臭名昭著的歪理邪说为后来所有投降日本的汉奸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谓曲线救国,就是强调不要和日本侵略者正面硬刚,要从侧面迂回牵制干扰的策略,一点一点地争取和保卫胜利果实,有时候可能还要放弃一部分已经得到手的东西,但斗争的大方向不变。
大概什么意思呢,用知乎某匿名网友的话就是:
“敌人在东面,你为什么往西面跑?”
“报告长官,地球是圆的!我这是想迂回到他们后方去包抄!”
——所谓曲线救国,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吧。
这种本就该丢进垃圾桶的胡言乱语汉奸言论就不在这里多做评论了。汪伪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方面都听命于日本的安排,也以维持沦陷区的稳定来支持日军在前线的侵华战争,所以,汪伪政权是彻头彻尾的傀儡政府。
此外,汪伪政府还设立了“特工总部76号”,这个由李士群领导成立,位于上海极斯菲尔路76号的特务据点也成为了近年来影视剧的热门素材。这个特务组织主要负责捕杀策反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手上沾满了罪恶的鲜血,同时和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组织不断缠斗的场景也在近年来的影视剧中屡见不鲜。
当然,随着抗战的最终胜利,日本的战败投降,这个伪政权也走向了末日。不过汪精卫并没有得到最后的审判,在战事结束前的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的病房里停止了呼吸,结束了他复杂且耻辱的一生。
· 听说,喜欢点赞并转发的人会有好运哦 ·
感谢并欢迎您的转发。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您可以在公众号下方留言,告诉我您喜欢的话题。
『往期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