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文艺天地散文特辑

情结的意义——还有多远(二十四)

2021-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贞真润泽

      写完《家排情结》,忽然有个发现,这半年来,我似乎一直都与“情结”待在一起,从家排课,到易学预测,再到毕业论文关于古龙的个性分析。

      它们都是哪些情结被激活了呢?这些情结,对于我的意义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回看。

      八字情结,让我看到了内心深处的原始恐惧,它来自于集体潜意识,也来自于神秘的看不清楚的地方。当我看到它在易中不过是无限空间里一个不起眼的小点时,我感觉可以放下了。我这样说的时候,似乎已经不再受它影响,但我知道,这只是现在,或者,未来某个时刻,我依然可能会被它所影响。

      家排情结,体验过场域边缘、场域中心、场域源头的位置的感受后,似乎也过去了,开始回归客观理性。透过它,我看到了自己自我成长的起点。

      古龙,牵引的是我少年时代的武侠小说情结。视线穿越时空,一个影像浮现在脑海里:厨房里,一个小女孩,在擀面条,案板上放着小儿书,旁边椅子上开着收音机,灶里烧着火。这样的画面应该是持续了小学大部分阶段,初中学校距离家有六七里路,没法回来做饭了,但假期里依然会有重复这样的画面。从小儿书到武侠小说,从同学家到村里可能有书的人家,对于课外书的饥渴似乎持续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

      这些课外书中,最具吸引力的就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看了很多,涉及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柳残阳、诸葛青云等作家,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古龙的作品。他的《武林外史》《多情剑客无情剑》《陆小凤传奇》《楚留香系列》让我彻底臣服,当然,他的一些作品也让我失望,现在可以理解了,有些作品是徒弟代笔,还有些作品就是速成,拼凑而成的,为赚钱而码的。

      在写关于古龙的论文期间,对他的作品、散文和有关传记做了深入了解。这是我第一次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看他的作品。我看到了真实的古龙,也更深刻体会到孤独是怎样从这样一位浪子的身上一点一点流出来的。他的灵魂,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在作品里以各种形象活现。通过他的作品,我看到了他的自卑情结、英雄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孤儿情结、烟酒情结和理想化。理解了他,我也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被他的作品吸引,因为我也有同样的自卑情结、英雄情结和理想化。

      写到这里,又有一个觉察浮现,我似乎总会不由自主去寻找自己与一个有成就的人的共有的特质。知道与张艾嘉同一天生日,更喜欢她的《爱的代价》,知道与海明威同一天生日,试着去读他的《老人与海》,看荣格的传记,看到跟他生日只差几天,会对他的理论感了兴趣。这些表现的背后,隐藏的是什么呢?这让我想到科胡特的自体理论。似乎只有借着与那些名人有联系的特质才能让我看到我自己。我仿佛看到一个虚弱的个体总是渴望攀附在另一个强大的力量上,现实里,我不断地在理想化一些关系里的客体,又不断地体验着理想化的破灭,一次一次,似乎要有个足够理想化的力量在那里,我才能让自己安定下来。但,外在的客体,不是自体,怎么可能支撑起自己的整体呢?也许,自我成长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又想起,前几天,与赵老师约定,荣格理论开始时,我切入课程学习。   

      原来,这一切,都是潜意识的牵引。我已经在无意识中跟随了它的选择。

      或许,我现在的写文,也是一种夸大自体的表现癖的体现。管它呢,想写就写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