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运城(5)
(2020.8.11 )
《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
运城舜帝陵河东是中华民族的主根,这里自然资源优越,农耕文明发展最早;唐尧建都平阳、虞舜建都蒲坂、夏启建都安邑,晋南一直属于王畿之地,因之也成为徭役赋税最繁重的地方,诗经里面最富于阶级觉醒的作品《伐檀》、《硕鼠》、《鸨羽》、《陟岵》等出现在魏风中,有其历史渊源。
运城盐池这首诗,将剥削者比作大老鼠,窃食我黍,窃食我麦,连未长成的庄稼苗也不放过,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硕鼠”意象。唐·曹邺《官仓鼠》:“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唐齐己《耕叟》:“春风吹蓑衣,暮雨滴箬笠。夫妇耕共劳,儿孙饥对泣。田园高且瘦,赋税重复急。官仓鼠雀群,共待新租入。”都是硕鼠意象的延续,揭露了官府、贪官对农民盘剥的现实。
面对不堪忍受的重赋,老百姓的反抗其实是无力的,他们只是吁请——“无食我黍”,他们只是想到逃离——“适彼乐土”。吁请是没有效果的,逃也无处逃。孔子见到的那个妇人一家,真逃离了,逃到了无苛政的泰山之侧,结果“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即使如此,其仍不愿离去,引发了孔夫子“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乐土只存在于梦想中,于是有了“桃花源”的梦想。中国古人的桃花源,有河流与外界相通;这里没有赋税和徭役,一群人男耕女织,凭着自己的劳动自给自足,生活安乐;桃花源里的人只求温饱和安居,没有更多的非份想法。
西方人也有乐土梦想,那是“伊甸园”,里面有河流,有金子、珍珠、红玛瑙,有各种奇花异卉、各种长满果子的树木,人却只有两个人,过着不劳而获的日子;这个伊甸园,是封闭的,多欲的。中、西方的乐土梦想是有区别的。
中国古人的梦想现在可以说是实现了,农民种田不再纳粮,相反,国家还给予补贴。当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是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农民对幸福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
鼠在本地有两种:一种叫禾鼠,生活在田地里;一种叫老鼠,生活在家户中。这首诗中的硕鼠应该是指大禾鼠,即田鼠。
“八月十五,禾鼠赛膘猪”。中秋时节,庄稼渐熟,禾鼠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养的肥肥壮壮。一场雨后,我们便相约去地里灌禾鼠,就近在雨后形成的水洼取水,找准禾鼠洞,顺洞口挖几铣形成漏斗状,半桶水灌进去,禾鼠在洞里呆不住便往出跑。禾鼠快出来时,水面就会动,这时两指作钳状在洞口做好准备,禾鼠一露出水面,就被掐住脖子。这一掐要掌握时机,要稳准狠,不然的话,要么禾鼠缩回去了,要么窜出去跑了,要么没掐准脖子被反咬一口。这是个需要胆量和技术的环节,想一想,一个毛茸茸、湿漉漉的头突然颖出水面,没有一点胆气干不了。一晌下来,往往收获颇丰,一律用铁丝穿着嘴串起来,回来煮一大锅肉大家一起改善生活。秋后,则是挖地三尺找寻禾鼠贮藏的粮食,算是一种秋后清算。现在,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地里不种庄稼种果树了,再加上农药的使用,禾鼠已经很难见到了。
诗中的黍子,稻、黍、稷、麦、菽五谷之一,我们这里现在还有种植,植物形状似水稻,子实似谷子。谷子的子实叫小米,黍子的子实叫黍米。黍米与小米的区别就像糯米与粳米的区别一样,在于蒸熟后颗粒黏与不粘。麦子就不用说了,运城是有名的产麦区,因而成为面食之乡。
麦收时节的晋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