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124)
不一样的曾国藩(124)
第十九章
顺祖意躬身修谱 铺张婚事为哪般
修谱之方略概要
又,月余之间,曾氏父子几次与族人研学修谱之方略技巧。曾国藩觉得祖父已有此心,便不待其再催,就主动“作书与曾传球、曾希六、曾大启”等,筹办启动湘乡大界曾氏族谱大修之事。经与族中执事之人共商共举,构建资事骨干,拟定修谱章程概要,并与族人整理书写出来。一则供有心之人参考,一则供共举众人描红之用,以防粗心遗漏。
尤其曾国藩氏,心下之意:现已是朝廷命官且已翰林之身,本就该有学术精益之自律、之领先楷模,若谱修成尚不如他姓则徒增笑谈了,故欲更须躬身亲为,方才心中略安。也于暇时,亲撰辑录一份自用,亦缉录存档。总揽概要“八三一五”编纂之法。即:八大步骤、三大结构,壹拾伍项内容。
首先,家谱编修须八大步骤,缺一不可。
一、二确定版本 拟定家谱编修计划。首先是确定版本 有精装、线装等不同类型;其次,要确定修谱的编修计划、结束时限;第二步,要成立修谱委员会,确定修谱团队。第三步,确定家谱中入谱成员的范围,这个范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域范围,可能还包括了其支系、年代等范围;最后,要准备好修谱的工具,例如各种参考书籍,还有家族中的旧谱等(说明:这里的计划大纲由发起人草拟)。
三、确定组织章程。组织的章程主要由修谱的大纲、分配其中责任、发凡起例,三部分组成。常规情况下,这一部分是由确立好的家谱编修委员会来共同确定细节。
四、修谱资金的筹集。由于家谱编修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所以在人员以及工作进行中的经费保障非常重要。但由于家谱编修多为一件非功利性的工作,所以这时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一是有经济实力的族人赞助;二是全体族人捐资(说明:依实际情况与资金需求决定基金来源)。
五、资料分析。资料包括了参考所用的本族旧谱、族谱的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等。由于许多修谱人员之前都没有过修谱的经验,所以这里应多多请教那些有修谱经验的修谱专家,可以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六、谱书编辑。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始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由于每个家族所存留的资料多寡不一,所以也不必依照一个特定的内容完成,按照现有资料实际操作。
七、审订内容。当所有内容编辑完成后,须由修谱人员或请专家进行三审三校,多次审核以确定谱书的正确性。因为自己所作内容会存在检查的盲区,所以这时建议最好请专家参与审订。
八、印刷出版。许多家谱一般会将家谱中前边的重要的图片印刷为彩色,再将后边繁多的核心内容印刷为黑白,这是家谱编修中的常见印刷方式(家谱编修是一件复杂而又漫长的工作,随着现代人的需求不断提高更是让家谱编修之路变得尤为艰难,但只要肯吃苦,家族人士同心协力,一定能摆脱困难修出完美的家谱!)
其次,按惯常家谱,其结构主要有三:
第一部分:世系图,一般以五代为一图,即家族族人的世系所承,属于何代、其父何人;
第二部分:家谱正文,是按世系图中所列各人的先后次序编定的,分别介绍每个族人的字号、父讳、行次、时代、职官、封爵、享年、卒日、谥号、姻配等。简历文字,长者几十字,短者仅几字,乃人物小传;
第三部分:附录。内容涉及历代谱序、像赞、迁徙源流、祠墓寺图表、世德、训典、文献、遗事、丘墓、祭田、家规、后序、跋等。
还有家谱者,立谱时,即确定家族世系命名辈分序列,且事先标定字号,辈分清楚,名之为“字辈”。男子起名时,须将“字辈”某字放在全名三字中间或最末,有约定俗成之规。
再者,壹拾伍项内容。其具体内容如下(为了叙述上符合当下阅读习惯,序号不再采用传统的“甲乙丙丁”等编序方法):
1.谱序:每修谱都有一篇序言。序言,是谱之象征与门面;它反映了某次修谱之要旨。具规模家谱者,卷首有一篇至多篇序文。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2.恩荣:主要为历代皇帝对族中官员及其家族显赫成员之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目的以重君恩彰明祖德,以显家族地位和身份。
3.凡例:亦称谱例,主要阐述家谱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家谱每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修谱遵循原则。如家谱之编写体例,收录范围,各种着录规则、结构特点,家谱中各类目的分类理由,适用范围,入谱和不入谱人物之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
4.图像: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一般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一般具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水源或住宅四张图。并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的目的,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5.源流。每个家族都有其独特世系源流,主编应根据老谱所载源流,搜集和参考近代本氏源流之研究成果,尽量将本族的世系源流考证清楚,可单独成文,亦可列入序言之中。源流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本姓历史、始祖、始迁祖、家族迁徙经过和原因、某些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
6.世系:也称家族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系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中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以五代为一表。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甚至千余年,其家族世系通常需要进行考证详细,方可列入。
7.世录:也称作“世序”、“世系考”、“傅实”、“行实”。是对世系表的解释,详细记录家族每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
8.字辈:也称班排,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辈,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有的是由皇帝所赐,但大多是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改名,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9.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方可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10.族规:可单称为家规、家训、家箴、规约,相当于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家规,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处罚。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事的道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训。
11.祠堂: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次、祠产、义庄、义田的管理和祖茔及各房墓地的分布和坐向等。
12.史志:是家谱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数据的汇集,如科名、节孝、仁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历代祖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成。
13.文献:也有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是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14.修谱名单: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末,以示表彰。
15.余庆录: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为家庭添丁加口时及时记录之用,意为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简谱之概要
曾国藩将上述定为具规模浩繁者,应自用之。若他族别姓问学曾氏家族谱系,则宜简略者教之即可。一则可保曾氏家族族谱之繁领先之风气。二则可传习友朋之谱修之技艺。简略家谱之简,亦须如下五项之要,必不可少:
一曰:源流。《家谱》中有详细记载。从一姓到一国一家,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由于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
二曰世系。“世系表”,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
三曰家训。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就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曰家传。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三种。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五曰著述。“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