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里和碗里——正说读书(1)
曾经写过一篇《戏说读书》,旨在鼓吹一种休闲式的非功利阅读。
所谓非功利,就是不图什么,比方说一卷在手,是本《水浒》,你绝对不会想到读完之后必须吹糠见米,自己也写一本什么“浒”,或者预备学梁山好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然后提了板斧,跑去杀人放火受招安。呵呵,这是开玩笑。换一种说法,我提倡的不图什么,至少是不图眼前获得什么利益,立即从书中读出金钱,读出美女。要金钱好办,你尽可以去打麻将,没准手气好,来得快,当场就赢了。当然,也可能会输。
爱读书,便是非功利阅读。
非功利阅读针对的是不以写作谋生以及热爱码字的人群。文人的阅读就不能不讲究了,可以既是休闲,但更是充电。要想写出受欢迎的文章,自己首先要做到广泛地阅读。通过阅读,不断搭建和完善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便是人们常常说的锅里有了碗里才有。
人们把书本比作精神食粮,一篇文章好比从锅里盛出来的一碗饭,作者的脑子便是锅。我读别人的文章,喜欢猜测作者读了些什么书、受了哪些前辈的影响。这就好比吃着碗里,望着锅里。作者的这一篇文章或者这一本书,是碗里的;他读过的文章和书,则是锅里的。没有人天生就是个作家。没有人敢说他不需要阅读便可出“手”成章。天才如李白也有其师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说的是他学习了庾信和鲍照。可见每一个成功的作家的脑子里,都有一口看不见的锅。
此外,相比而言,锅同时又是碗。一个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阅读若干本书,你正在读的那一本便是“碗里”,尚未读过的书自然是“锅里”了。那口锅很大,大到浩如烟海,里面的书是不可能一一尽读的。如此,阅读便需要选择了。
最初的选择是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什么?是爱。你看,最初我们读书是因为爱,爱,就是没有功利的阅读。
我们最早选择的书,都是能引起共鸣的书。儿时看小人书,先是看打仗的,看妖魔鬼怪的。为啥?有趣。年龄稍长,趣味发生了变化,且更加广泛,能引起共鸣的事物越来越多,阅读面就会因“博爱”而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从前引以为自豪的自己的那口锅显得越来越小了。
著名作家余华特别看重阅读时产生的共鸣。他说《山海经》里有一种叫蛮蛮的鸟,只有一只眼睛一个翅膀,不能独自飞翔,必须与另一只蛮蛮连成一体后才有两只眼睛两个翅膀,然后“相得乃飞”。因此蛮蛮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比翼鸟。坦白地说,从前我并不知晓比翼鸟的来历 ,它不在我的“锅里”,听余华一说,方知“比翼”是何等的不易。余华说文本是一只蛮蛮,阅读是另一只蛮蛮,它们没有相得之时,文本是死的,阅读是空的,所以文本的蛮蛮在寻找阅读的蛮蛮,阅读的蛮蛮也在寻找文本的蛮蛮,两只蛮蛮合体之后才能比翼而飞。这时候阅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产生的共鸣已经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我很想替余华补充一句:,蛮蛮与蛮蛮,文本与阅读,其实也可以说是作者与读者。在茫茫人海中,他和她或者她和他相遇了,共鸣了,比翼齐飞了,这何尝不是最美好、最浪漫的一见钟情!又何尝不是千年万年修来的缘分!
余华还说,每一个读者都会带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阅读,在阅读一个细节、一个情节、一个故事的同时,读者会唤醒自己经历里的细节、情节和故事,或者召回此前阅读其他叙述作品时留在记忆他乡的点点滴滴。这样的阅读会在作品的原意之上同时叠加出一层层的联想,共鸣也好,反驳也好,都是缤纷时刻的来临。
好一个“缤纷时刻的来临”!
除了选择,还有运气。
来看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加西亚·马尔克斯来到了墨西哥,来到了胡安·鲁尔福所居住的城市。在此之前,加西亚·马尔克斯认为自己十分了解拉丁美洲的文学,自然也十分了解墨西哥的文学,可是他不知道胡安·鲁尔福;他在墨西哥的同事和朋友都非常熟悉胡安·鲁尔福的作品,可是没有人告诉他。当时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已经出版了《枯枝败叶》,而另外的三本书《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恶时辰》和《格兰德大妈的葬礼》也快要出版,他的天才已经初露端倪,可是只有作者知道自己正在经历着什么,他正在经历着倒霉的时光,因为他的写作进入了死胡同,他找不到可以钻出去的裂缝。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朋友阿尔瓦罗·穆蒂斯提着一捆书来到了,并且从里面抽出了最薄的那一本递给他,《佩德罗·巴拉莫》,在那个不眠之夜,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胡安·鲁尔福相遇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运气太好了,他找到了可以钻出死胡同的裂缝,《佩德罗·巴拉莫》成为了一道亮光,可能是十分微弱的亮光,然而使一个人绝处逢生已经绰绰有余。
那一道光,成就了不朽的《百年孤独》。
余华认为:这是文学里最为动人的相遇之一,正如让·保罗·萨特在巴黎的公园的椅子上读到了卡夫卡;博尔赫斯读到了奥斯卡·王尔德;阿尔贝·加缪读到了威廉·福克纳;波德莱尔读到了爱伦·坡;尤金·奥尼尔读到了斯特林堡;毛姆读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这些在文学史上一个比一个显赫的名字,原来都有过动人的相遇。然而,运气如同机遇,那是给有准备的人留着的。首先你得爱读书,爱读“没有用”的书,然后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另一个“蛮蛮”不期而遇。
不要以为自己已经是一口锅了。
那不是锅,是碗。
而且碗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