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名的人类简史讲了什么?

2024-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勤言不勤语

人类简史享有盛名,自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并且全球销量超了2500万册。卖的书比我赚的钱还要多两个零,只能说牛逼。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是个牛逼的人。3岁开始自学读书,8 岁在海法的 Leo Baeck 教育中心的智力天才儿童班学习,17岁开始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学习历史和国际关系。本身是个历史学家,却横跨生物,经济,军事等多个学科完成了本篇巨作。

关于作者,还有点小八卦,维基百科上说,这位大名鼎鼎的教授,有一位男性伴侣,并与其在加拿大结婚。另外,截至2021年5月,他不使用智能手机。

言归正传,那么,人类简史到底讲了什么?

从名字看是关于人类的演化史。

确是如此,全书主要讲解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三大革命,再现了人类从非洲草原的普通生物,最终成为地球主宰的漫长历史。其中也夹杂了人类走向融合的大趋势分析,以及对智人未来的担忧。

这是一本历史书的必要素养,但光完成这个基本任务,显然不能让这本书成为一本现象级的书。就和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一定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在里面,这个特质深深捕获了读者。

《明朝那些事儿》靠的是通俗易懂且诙谐的讲述方式,打破历史的一本正经。

《人类简史》则凭借其颠覆性的观点。

是的,当然不是刻板的填字游戏,而是特立独行地深刻解读。

纵观全书,虚构的共同想象是全书绝对的内核。正是这一主角的精彩表演,让这本书摆脱了历史,走向了哲学。

农业革命推动了人类从采集生活过渡到定居生活,引发了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的根本变革;科学革命让智人拥有近乎造物主的力量,各种能源被智人驱使,活动范围从陆地,扩展到全地球,现在更是奔向了宇宙。但这都源于认知革命,也许是一次偶然的基因突变,人类开始有了构建共同想象的能力,从此,人类就和其他生物彻底分离出来。

那这个共同的想象怎么理解?

让我们用手摸摸我们睡觉的床,穿的衣服,还有树上的花朵,这些东西有能被看见的外形,由分子组成。

再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想古代的神明,想想我们的社会,以及每天都在讨论的自由和文明。它们没有形体,叫人看不到,也摸不着,不能对它们进行切割,试验,揪不出它们的分子成分。可它们无处不在,像空气,被全人类共同呼吸。

构建共同想象的能力一出场,世界就大不一样了。从此人类不再依托实际存在的物体,而寄依托于虚无的想象。物体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想象却能超脱时空的法则。

一开始,只是十来上百个生物相依为命的小群体,守护同一个山洞,抵御大型野兽和恶劣自然的侵害,然后某个聪明的两脚兽,编了一个关于蛮熊图腾的故事,又或者是关于五爪金龙的图腾故事,谁知道呢?但图腾的守护,让这个小群体,慢慢壮大,成为了一个有几百上千人的部落。

一个莫须有的故事,一个无从考证的谎言,却让这个两脚兽走向了王座,他尝到了甜头,于是他继续钻研这个能力,并不断改良,故事随着版本不断迭代,直到再也没有人能区分到底是真是假。

图腾,部落,城市,国家,虚构的想象越吹越大。更安全,更富裕,更自由,更文明,总会有美好的故事,成为共同的信仰,叫越来越多的人聚在一起。

生产,交流,娱乐,纠纷,协调,为应对越来越庞大的生物群体,宗教,金钱,法律以及文化也随之进化,虚构的秩序越演越复杂。

到了现在,都不用怀疑,虚构成了真实,想象有了呼吸,成了一个庞大的有机生命体,每一个智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微细胞,每时每刻都在为这个生命体尽心尽力。

时间继续往前,人类带来越来越不可思议的新科技,虚构想象包装也必然越来越繁密,那么,人类的下一站会通往哪里?

会越来越幸福吗?也许会,也许不会,谁知道呢?我们不关心,留给以后关心,就像农业革命留给我们关心一样。

这里我们暂停一下,冥想两分钟。

冥想结束,再看看作者的其他颠覆性的认知。

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

传统上,我们都认为,农业革命,让智人从此摆脱了采摘和狩猎,有了固定的住所,有了厚实的衣服,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进步。

但,赫拉利指出,尽管农业革命期间,人类族群在物种数量上的确得到壮大,文明也得到发展,但这并不意味个体层面的幸福感随之增加。就好比现代工业化养殖的鸡鸭猪牛,它们会因为数量得到成千上万倍的增长,就躲在人类的饭桌上沾沾自喜吗?

是的,人口得到增长,可资源竞争也加剧,矛盾频发,冲突不断,聚集的群体也容易成为疾病的温床,大规模的传染病时不时爆发。

更重要的是,产生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分化,大部分农民生产的粮食和物资多数都进入了精英和军队的口袋,一年烈日当空的辛苦,只留下勉强活命的极少数,汗水是给太阳的贡品。肉类稀缺,饮食也变得单一,营养极度不良。

而这些采集时代统统没有,汗水是等值交换的货币。

贫瘦的大多数和肥硕的三两只成了农业革命的绝佳写照。

科学和帝国的结合推动了科学革命。

我们常认为,世界的发展来源于科学的发展。

作者显然不这么天真,他认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和帝国主义的结合。

科学一直就存在,为什么要到近现代才爆发巨大的力量?

缺少帝国的野心是极重要的一个原因,所以火药,这项炼丹师练出的无上仙丹,刚开始只能当做烟花。

只有当一个有野心的帝国和有力量的科学结合了,才能形成正向的推进力。

不难想象,强大的帝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大力支持各类科学研究和探险活动,包括资助远航探险、测绘地理坐标和研究天文现象等。

当年的达尔文就是坐在英国皇家海军派出的“小猎犬号”上,收集各种实证资料,发展各种想法,最后形成他的物种进化论。

而为了维护帝国的统治,出于军事竞争、行政效率提升和社会改良的需要,有野望的帝国,对新的科技表现出了极高的接纳速度,例如航海技术、武器及先进的医疗手段等。这种及时有效的应用,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科学领域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崇高”的科学和“卑劣”的帝国相互拥抱,才是现在。

快乐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这其实也是对虚构想象的补充。

我们都希望快乐,可快乐到底是什么?

书中,作者做了一种另类的解释。他说,快乐是个人对其生活意义的主观认知与所在社会共享的集体叙事或价值观念之间的一种同步状态。

有点拗口,但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想要快乐,就让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传递的价值一致就行。

比如,有些人只要花钱就感到快乐,就是个人理念刚好和现在资本宣扬的个人消费主义吻合的极佳佐证。在一个讲究节省的采集社会,花钱绝对不会让智人快乐,相反更多的猎物和野果才会。

这一点,可以引申很可怕的未来,三体中有个思想钢印的说法,倘若有一天,科学发展出了类似技术,只要给人打上一针,那么快乐就由掌握这项技术的人说了算。

也许未来吃屎也是种快乐。


以上,是赫拉利极有意思的想法,是不是都很反传统?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中规守矩的我是一颗守旧的古树,长不出这些叛逆的果子,好比智能手机,我只想玩它,盘它,而作者,只是摆手拒绝它。

深感佩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