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三高”教师
虽然当了这么多年教师,身体指标真的很“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我题目里所说的“三高”并不是这些,我要说的是做一个高雅、高效、高尚的教师。
做一个高雅教师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那种源自内心的自信、洒脱的气质会不由自主流露出来,为自己也为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丛书》之《高效教师的七个好习惯》,这本书共分为七个专题,分别是:做快乐者,播洒愉悦教育阳光;做求索者,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做合作者,搭建师生成长平台;立足本位,三尺讲台演绎精彩;赏识期盼,创造奇迹的力量;勇担责任,教育长宜放眼量;敢于放手,自主天空更蔚蓝。
按照我的理解,如果做到了这七个方面,养成这七个好习惯,就是一名高效的教师。但是到底应该养成哪七个好习惯呢?我试着进行了概括,力图用几个简单的词汇来描绘一下。
首先,专题一是:做快乐者,播洒愉悦教育阳光。这个专题下面又分为六个小主题。主题一:教育,是职业更是事业;主题二: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主题三:相信自己,我能行;主题四:你微笑看着学生,学生也微笑看着你;主题五:“问题学生”才是“潜力股”;主题六:多些冒险精神。
在每个小主题里,作者引经据典,联系实际,既有理论支持,又有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每个命题。其实归根结底,作者在这个专题里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名从事繁杂的教育事业的教师,一定要尽量或者说想方设法让自己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情,要快乐,要愉悦,要心情舒畅。当我们情绪不佳的时候要学会调整,减少负面情绪的干扰。概括成一个词就是:调整。所以,要想成为一名高效教师,首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以最佳状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这是高效教师应该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
本书的第二个专题是:做求索者,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我用上述方法,也提炼出了一个词——学习。不断地学习,充实、提高自己,这是高效教师应该养成的第二个好习惯。
同样,我从专题三至专题七分别概括出了“沟通”、“坚守”、“赏识”、“担当”、“信任”五个词,也是高效教师应该养成的好习惯。
现在,可以将以上的词语概括成一句话了,这句话也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如果你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让负面情绪左右自己;如果你能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如果你能和领导、同事、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让流言和误解阻碍自己的脚步;如果你能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有所坚守,不在频频改换的表面花样中迷失自己;如果你学会赏识学生,多一点儿爱心和耐心,尽量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如果你能够有所担当,能够为学生的长远打算,不只教书,兼顾育人;如果你能充分信任你的学生,不让他们丧失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决心,做到了以上这些,你就是一名高效的教师。
让我们记住这几个关键词:调整、学习、沟通、坚守、赏识、担当、信任,这是高效教师必备的七个好习惯。如果养不成这七个好习惯的话,其中几个习惯则必须要养成,如:坚持学习,不断进步的习惯;坚守价值,不敷衍塞责的习惯;有所担当,为学生长远打算的习惯。养成了这三个习惯,不算是高效的教师,但一定会是高尚的教师,其实,这已足够。
就拿“有所担当,为学生长远打算的习惯”这一条来说吧,我们都做得远远不够。
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让我难以释怀:
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儿流下泪来。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的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儿危险。”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考过后的某一天,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妈妈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这则案例引起我深深的思考:难道这位教师就不能转换一下语言的方式和方向吗?他就不能为孩子的长远目标打算一下吗?教育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书中说得好: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平静和平和,需要细致和细腻,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
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我们有太多的恨铁不成钢,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多的急躁冒进和揠苗助长。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点滴错误、点滴成绩、点滴感悟积累而发生质变的过程。它提醒我们不能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我们的关爱、我们的赞许,不能只给予回答正确的孩子、给予听话的孩子,不能以学生成绩的优劣来选择对待孩子的态度。在我们眼里,有的孩子可能永远达不到我们那一套衡量标准要求的所谓“优秀”,但我们可不可以也多给他们一点儿鼓励,多一点儿温存的话语,让他们成长的过程也多一点儿快乐,多一点儿成就感,而不是卑微地、畏首畏尾地或者是叛逆地、愤世嫉俗地长大。学生都有一颗纯真的心灵,我们的使命在于发现、在于唤醒、在于引导,使学生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羸弱的体魄强健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神明亮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一步步迈向理想的彼岸。
读完这本书后,我立志做一个“三高”教师,立志做一个高雅、高效、高尚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