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化学课和生物课的的"道"与"德"!

2022-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胡俊俊姐

这是我的第九篇原创文章。

今天研读的是《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好像是再简单不过的由少到多的数字演化,

但是《道德经》的这个理论的解读,确很有意思。

道看不见,也说不明,但是确却可以彰显成肉眼可见的"德",也就是"道生一"。一又可以生发阴阳两面,这是怎么回事呢?二生发出三,三可以演变出万事万物。又是什么原理呢?

我很惊喜的发现,符合"道德经"规律的三类自然现象。

先看化学界和生物界

原子,非生命物质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单位。

细胞,生命物质的基本功能单位。

原子和细胞都含有阴阳的两种属性。

原子=带正电的原子核(属阳)+ 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属阴)

原子核所带的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

但电性相反,从而保持自身的阴阳平衡。

一个原子的体积=原子核+核外电子的体积+中空气场

不同数量和类别的原子又构成不同的物质。

这是化学课上讲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哇,太厉害了!

再来看生物界,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每个细胞核,有阴阳两套染色体,呈双螺旋状的阶梯结构,碱基阴阳成对排列。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停地旋转运动。

其旋转运动就是由于道德经里提到的元气,存在于空间。有了运动空间,阴阳两性物质形成一定距离,才能因气而动,交感而生,从而演变出新的原子和细胞。

自然界的道,彰显在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如出一辙,是不是太有意思了!而这一切,早就记录在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更确切的说,阴阳☯︎和相关理论,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的《易经》。

就在今天,我们快乐地敲打着键盘的时候,这一段段的文字,都是通过电脑的“0”“1”的二进制算法“流出来”。二进制的鼻祖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他认为自己的"二进制发明" ,深受中国古代周易思想的影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咱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木有?有木有!

看完大自然,再来回过头看看我们的小家。哪一个家庭,不是先有一家之主,再有夫妻二人,然后添个一个小宝宝,然后二宝,三宝,这样的?这是去解释《道德经》比较浅显易懂。

我有一篇文章,专门写这个方面的。

的孩子和老公同时落水,你会先救谁?——《道德经》里有答案

预告下一篇文章。

我的"《道德经》与教育" 连载,十篇原创日志的最后一篇。很快就见面,敬请关注!

我非常期待,能收到你的留言和反馈,这对我来说特别重要,也是我写作的动力源。

很美的一个书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