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种子的世界,开启更广阔的生命旅程
“世界上什么东西的力气最大?”答案是“种子”。如果不信,你去读一读夏衍的《种子的力》,那可是当年入选了小学语文教材的。
一粒小小的种子,它能够撑开坚硬的头骨,能够掀翻压在身上的巨石,这是生命坚韧不屈的力量,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
可是人们对于种子的了解太少了,小孩子尤甚。他们更喜欢各类动物,即便是观赏植物,也是以缤纷的花或高大的干为主。是时候让孩子们了解种子的神秘世界了。
这本《一粒种子中的世界》虽是科普读物,它的颜值、专业、有趣和格局却让我欣喜不已。要知道,我可是拿了本硕博三个农学学位的人。喜欢生物,我是认真的,也是挑剔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5810349/b2f90a561d106829.jpg)
该书的作者是被授予了意大利科学院院士称号的贝蒂·碧奥朵,她的专业涉及生物多样性、种子繁殖等领域,已经出版了200多部作品。
她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动物与植物共生的案例,人类的生活更是与种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种提及的动物和植物都附有相应的拉丁学名,要让孩子知道,这可是个好东西。
本书插画作者为作品屡次获得国际重要奖项的乔亚·马尔凯嘉妮,她经常举办讲习班和各类教育创意活动,以提高人们对绿色植物的关注。
这样的强强联合打造的作品不止是颜值和内涵担当,也颇具情怀。比如在“小小实验室”里提到了黏土丸子,它由日本植物学家、哲学家福冈正信发明,将种子放入紧密的黏土球中撒至未开垦的荒地上,种子便会自然发芽。
黏土丸子常被应用于荒漠绿化,如果你把它撒在其他荒地上,便也能为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做出微小而有价值的贡献。继续敲黑板——要让孩子们明白“多样性”的意义,这是“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在自然界的体现。
我好像成功把节奏带偏了。没关系,只要你喜欢自然,喜欢探索生命,总会在书中找到你想要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它也告诉我们,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身边处处都是机会和素材,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启一堂生动有趣的自然教育课。开展自然教育,其实就是进行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