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录基础教育改革

从商品推介中的文字瑕疵说起

2020-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宋正友

厂(商)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不惜重金进行包装。但笔者经常发现一些厂(商)家只注意包装外形的美观而忽略对文字说明的推敲。

          节日期间朋友来访,给我带来一箱灵芝孢子粉。包装十分精美。

朋友赠送的东西,包装又如此精美,灵芝孢子粉又是名贵中草药,真想尝一尝,于是打开包装,看说明书上让怎样吃。遗憾的是,看了说明书之后却不想吃了。

原因是说明书中的文字、标点符号错的太多了。如,介绍中说:

”防治作用十分显都研究证明”,这是什么意思?

上下文琢磨一下可能是把”显著”误写成”显都”了,还拉下一个逗号。

再往下面看,在每日用量方面,一处写的是10—15克;另一处写的则是5—10克。

这又让人费解,到底每天用多少克效果最好?

至于说明书中的标点符号就更不规范了,几乎是乱用了。

我想,如此不认真的厂(商)家,他们的产品功效还能像他们在说明书里介绍的那样吗?

算了吧,割爱别吃了。

通过这件事我想说的是,这类现象不是个别、偶尔的,几乎是时有所见,随处可见。大家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尽人意的情况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不能不追溯到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改革。我国早就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上的成年人都是至少受过义务教育的,都应该具备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不重视语文的工具性,造成学生语文基础差。

由此,笔者冒昧指出:语文教学改革似应作些反思,找出欠缺或短板!以逐步扭转传统汉语水准下滑的趋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