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面面观产品经理@产品

复盘:立项前夜

2018-01-24  本文已影响15人  liouu

刚刚结束对已打包到手机上的产品测试,今天的优化结果也提交完teambition,长舒一口气,就要上线了,感觉终于快熬出了头……

终于有时间去做植发了

时间定位到17年的4月一天,老板发了一篇36氪报道关于厘米秀台前幕后的文章,@我和几个开发一起看看,文章通俗,曾经创下QQ秀伟业的产品团队,在移动端上续写了传奇,将表情包融入好友彼此互动中,结合网络热梗的加入和切入中小学生的准确定位,短短一年蔚然之势已逼近巅峰时期的QQ秀……

看着老板已经发过来的厘米秀邀请申请和站在门外吆喝我们几个开会的神情,我就感觉事情并不简单……

直接说结果吧,就是我们将以虚拟角色互动作为产品特色,做一款面向年轻人的社交工具。(此处敲一下黑板)

果然是这样

老板解释大意如,结合本人的职业经验(老板曾供职微信)以及目前对于社交市场的观察,年轻人对于当前社交产品陈旧形态的不满和接受新鲜事物的包容度是与在座各位有所不同的(/惊 果然是我老了?),他们需要更新鲜,更活跃的产品来代表他们,厘米秀的成功恰恰验证现在年轻一代对于虚拟形象的认可和投入是有市场前景的,QQ体量笨重,功能冗杂,只能把厘米秀作为一个附属功能,没有发挥更多价值,基于以上的分析判断,咱们目前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造一款更受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工具,从虚拟人物入手,把动画和视觉以及交互体验做到比他强大,更有机会成功……

很鸡血,但这正是当初要做这一项目时的真实场景。澎湃之话中,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论点。

既然要做一款产品。肯定是有一批核心用户的,产品解决的问题正是这群用户的切肤之痛,正是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令这一批核心用户长久地留存下来,无论什么时候遇到类似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这款产品。

放到当初这次会议中,提到解决的需求是相当模糊的,让用户因为体验、动画、视觉而留在产品上,本身就缺乏明显的逻辑关联。社交工具解决的是信息的即时传输,在做到这一步基础上优化体验是相当浅显的选择,何况以现有技术,想要达到中上效果并不困难,真正决定社交工具存活的因素只在于关系链的迁徙,像这样一款需要多点启动的应用,是指望不上用户以一人之力撼动身边其他人改用自己安利的产品的。所以这才是重点,解决别人本来就90多分的所谓问题,费力而不讨好。

说否定轻松,可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向却异常抓狂,当时讨论的关键落在“社交+虚拟角色+互动”上,老板坚定地认为用虚拟角色和别人互动的交流方式会是年轻一代喜欢的,通过丰富的服装角色装扮,搞笑浮夸的动作和表情,再配上社交化的游戏,一定可以作为突破口,在00后中引起一波热潮。

而我觉得虚拟角色的引入,放在陌生用户的虚拟社交上或许可以一试。

当时国外陌生视频应用monkey正火遍全美,国内也出现了大批跟风者,概念新颖,可我一想,这种陌生人随机视频的简单粗暴,国情看来,怕是要消化不良,另外,创造陌生人视频聊天的话题也是一个产品要竭力解决的问题,用户一上来,大眼瞪小眼,没话可说,产品出不上力就难免要扑街。

要是可以事先以一个虚拟的形象出境,来进行“双簧”式的聊天,是不是更能迎合当前的交友环境。我还想着“蒙面对歌”的形式是否也能作为互动的形式出现,匹配成功,就出现KTV字幕和旋律,两人上来在BGM下,对上一两句歌,对歌结束,系统再对默契程度做个评分,双方有1分钟左右继续聊天,选择添加好友或者继续匹配下一个。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视频压力,不用让人一上来开口就得“hi~""hello"无从谈起的尬聊。另一方面,使用贴近的形象缓和氛围,也不至于让人对着个陌生面孔,太过陌生紧张。

恩,似乎是可行,可并没能说服领导…

意为不看好陌生人交友发展这一块,对现有关系链的沉淀转移才更有价值。

究其原因,不了了之。

有了现在这款临近上线以虚拟角色互动作为社交方式的聊天应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