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的四个古老习俗,最后一个你肯定没见过
春分
长卿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2020年3月20日是农历节气中的春分。根据《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顾名思义,春分的意义,是指这一天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又因春分正处在春季三个月之中,将春季平分。据说,这是自1896年以来最早的一次。
春分,对于农耕生产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说的就是,农耕和抵御外敌,是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
俗话讲:"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场春雨过后,就是耕作的大好时节,全国各地都开始了春管、春耕、春种等阶段。
春分过后,地里的农作物进入生长阶段,需要做好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水量需求较多,农民们会加强蓄水保墒。所以便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
我国是农耕大国,农业生产关乎国家生死存亡,是历代帝王最为看重的日子。根据儒家经典《礼记》记载:"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两代都是在北京的日坛进行春分的祭祀活动。每年春分日出寅时行祭礼。
春分的祭祀,在古代被国家明文规定"承包"了。那老百姓在那一天就只能下地干活么?还真不是。
(一) 簪花喝酒:簪花习俗,从唐代就开始有了,到了宋代最为鼎盛,男性簪花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水浒》中的很多英雄好汉都有簪花的习惯。书中有很多男性人物的介绍里,都有簪花的出场:阮小五的"鬓边插朵石榴花";杨雄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的"鬓边长插四季花";小旋风的"头戴一顶皂纱转角簇花巾";那个刽子手蔡庆,因为最爱在头上戴花,所以他的绰号就是"一枝花"。
(二) 野外挑野菜:朱淑真的《春日杂书十首》中写道"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三)放纸鸢:清代高鼎的《村居》里有这样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说的就是春分放风筝的情景。
(四)竖鸡子:又称竖鸡蛋,其玩法很简单易行,并且充满了乐趣:首先要挑选好鸡蛋,平滑匀称的最为合适,以刚生下四到五天的新鲜鸡蛋为最佳,小心翼翼地在平整的地上、桌子上将鸡蛋竖立起来。
那为什么偏偏要在春分这个时候竖鸡蛋呢?根据不完全的考证,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所以在这一天很有利于竖鸡蛋。至于是否科学,我们暂且放下,把这个当作一个游戏未尝不可试一试。
说了这么多春分的轶事趣闻,只是希望在疫情后的这个春分时节,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开始我们的新生活。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歌词
- END -
作者:菁莘
编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