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不回家?
2022-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潜鸟loon
上大学时,被老师要求做土山模型,一定要做有山脊线的山,也就是北方的那种山。而在我的家乡,大多数山都是没有山脊线的,是圆滑的形状。那一次我才意识到,我不愿意做北京的山,因为我家乡的山是另一种山。最后,我按他们的要求做了他们要的山,却第一次意识到了诸多差异。我家乡的人认为北京学校好,但并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培养学生的,不知道我们在那里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想到,如果我们是留学生,以为自己因优秀的成绩考进了国外的名校,却被要求迎合外国的价值观,不然就通不过考试,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乡情怀,向别人卑躬屈膝,这有什么意思呢?
这段经历使我一直铭记至今,也使我一直处在非常矛盾的心理中。在家乡无论遇到再多的问题,只要想起这件事,内心就觉得无所谓了。要是只有迎合他们的标准才能通过他们的评判,而放弃自己原本的认识、放弃自己原本的价值观、放弃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那我宁愿在家乡做普普通通的工作,为我家乡的老百姓做事,在疫情影响下失业也无所谓。假如我有孩子,我也不希望他变得“优秀”,不希望他丢掉了自己的家国情怀、丢掉了自己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