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我的日记

雨中那老屋……

2022-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晚勤

       

字数1336

一阵秋雨下来,淋落了树上仅有的几片残叶,操场旁边的梧桐树上只剩下几根光秃秃的枝丫,在秋风中瑟瑟发抖。

梧桐树下积满了落叶,就连树下的石凳子上,也铺上一层厚厚的叶子,被雨水淋湿了,夹杂着泥土贴得死死的。

凳子周围杂草丛生,有的已经枯死,也有的还在疯狂生长,快要没过石凳。

显然这里好久没人住了,从我记事起它就是那样的存在,现在看到它,有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感觉。

这是我上学启蒙的地方,离我老家只有一里路,很近很方便。现在村里很多住户都搬进城了,留在村里的没有几户人家,而且还都是老人在家。

这是一所很有年代感的老屋,石墙上石灰早已脱落。它曾经是一所学校,只有两个年级,一个老师的学校。

由于我们村庄比较偏远,离村小较远,全程山路,孩子们太小上下学很不方便,村民们找领导提议,在我们村庄建所学校,只设一二年级(那时没有学前班和幼儿园)。提议得到批准,这所微型小学就成立了。

老师姓张,是从外地来我们那里的上门女婿,因为他有文化,就被推介在我们村当民办教师,后来他通过努力考上了中师,成了正式教师。

张老师是我们村庄大多数七零八零后的启蒙老师,也都得过他的恩惠。

房子分上下两层,一楼是一间教室,两个年级分两边坐;二楼是老师办公室,和他居住的地方。

房子虽虽小,操场蛮大,到了秋天,附近的村民经常把稻子晒在操场上。妨碍同学们玩耍,有一些顽皮的孩子在稻子上到处乱跑,还惹得个别村民大骂。

这个时候张老师就会出来,一边给村民赔礼道歉,一边又请求村民下次不要晒得太满,给孩子们留一点空间,同时还教孩子们要爱惜粮食。

张老师的爱人身体不好,过世得早,他们没有孩子。

自从他爱人过世后,张老师就没回过家,他也没再成家,学校便成了他的家,他就是大家长,一住就是一辈子。

张老师,教学一辈子,从无所求,自己省吃俭用,日子过得清苦,他还总是把自己的工资用来救济那些比较困难的学生,或者购买一些教学设备。

他就像是我们这个村庄的大家长,哪家有困难,他都要帮衬一把。他时刻关注着这个村庄的孩子的成长,他是我们村庄的摆渡人,是我们的大家长。

我考上重点初中的时候,他比我爸妈还高兴,他嘱托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离开的时候,他送我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要我天天写日记,记录我的生活,记录自己的成长。至今我还保持着这一习惯。

每个星期放学回去,我们总是先去张老师那里去看看,他教我们练毛笔字。

张老师在那个学校辛苦教学了几十年,他早就到了退休年龄,可是没有新人愿意来这么偏远的村庄教学,他一直在坚守岗位。直到学校拆迁,学校不存在。

事实上也只是教学设备的拆迁,学校的房子还存在,它就是张老师一辈子的家,养老的地方,两间石墙屋。

学校没了,房子还在,老师也还在,只是就老师孤零零一个人。

前不久回娘家,路过过学校那两间小屋,心里不由得又想起张老师来。听妈说他在两年前就过世了,还是村里组织埋葬的。

看到那两间小屋,心里顿觉酸楚,它就像是一座孤零零的碉堡,在风雨中摇摇欲坠。

人生漫长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那些美好的褪色的经历,拼凑了我们完整的人生,值得让我们回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