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
上一份工作,我是在一个小公司做产品研发部经理,当时的团队成员包括我在内,一共是6个人,清一色的心理系硕士。每天九点上班,正常六点下班,我一般会在七点左右回家,当时感觉自己还蛮敬业的。
回想那两三年,每天至少2个多小时是在想后续需要做什么、接下来几天给团队成员安排什么任务,整体节奏还是比较OK的。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之间,都会处于比较困的状态,也是最频繁跟公司其他同事qq聊天的时间段,在小群里唠一下八卦、吐槽一下公司/大领导啥的。
13年底,加入到了现在的公司,才知道什么叫忙,经常多个事情同步推进,特别是在来年的2月份至5月份,是集中的项目期,更是恨自己没有三头六臂。于是周末之余,都是泡在国家图书馆,翻看各种《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从最开始的一天一本、到后来的一天数本。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如何最大化地提升单位时间的效率和产出。阅读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虽然看完书之后并不影响某些耽误时间的动作依然发生,但心里门清,在后续带团队时,也能及时察觉团队成员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能给理论点拨、给技术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日常对于工作的管理要比时间管理复杂的多。比如,花10分钟把院子堆积的落叶扫除,和花1个小时把小院打扫得一尘不染,两者孰优孰劣?这要看你对这个工作本身的定位到底是什么、打扫院子是解决什么问题。回到工作情境,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各项工作都尽心尽力、追求完美,固然花的时间要长不少,但个人在细节打磨之时却无形中提升了工作技能、也积攒了很多做事的感悟。所以,对于工作的管理,与其说是对时间的管理,倒不如说是对愿意投入的精力的管理。特别是在成为管理者之后,你花了多少的时间在执行、在团队辅导、在工作长远规划,对于整体工作结果的影响差异很大。同样是勤奋,有些人可能用在了战术上,有些人则选择用在了战略上。
此外,相较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在于可调整。每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既定的24小时,但是每个人所拥有的精力却不同,消耗了同样的能量,有些人可能已经蔫蔫的了,有些人却还精神抖擞。所以,和他人比拼,除了方向清晰之外,还要打持久战,做好精力的提升。对于从事不同类型工作,提升精力的方式也会各有不同。对于体力工作者,养精蓄锐最好的方式就是睡觉,让机体静下来;对于脑力工作者,一味的睡觉反而会让自己更乏,最好的休息方式莫过于让大脑放松下来,比如拨弄一下花鸟虫鱼、让身体动起来,所以对于像我一样久坐办公室的人来讲,最简单有效提升精力的方式,莫过于健身,保持身体轻盈、充满精气神,特别是长期加班之时,更要做好身体锻炼。
这么一想,从手臂划伤到现在的一个半月,身体就没咋锻炼、一直处于疲惫状态啦。嗯嗯,白日健身,从今天开始,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