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2018-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木又sun
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我妈(婆婆)平时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想吃什么菜。我的回答总是两个字“随便”,一如既往的随便。偶尔会说你喜欢吃啥就买啥,我不挑食。这样的回答估计时常也让她陷入两难。她买菜的时候还要去猜我喜欢什么菜。

在我内心深处觉得妈每天买菜给我们做好吃的,我没有资格去挑剔和选择,她做什么我吃什么,即使有不太喜欢的食物大不了少吃一点那道菜,多吃其他喜欢吃的菜。我和她在食物上有很多共同爱好。而且我还很享受饭前看餐桌上都有些什么菜。早早就知道这一餐有哪些菜反而没有很惊喜的感觉。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喜欢说随便的人,真的那么随便吗?》在脑袋里一阵搜刮我发现,我说“随便”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且成功掩盖了我的不配得感。还给自己的“随便”做了一个善解人意的粉饰。

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和老公在一起的头几年,我妈问我喜欢吃啥就跟她说然后她去买。我曾经说过几次想吃什么,但是她并没有给我买。或许是她忘记了也或许是她不想买。无论怎样,那也是我的能量状态吸引她做出那样的选择。写出这句话,我发现自己已经将问题归于她不愿意买。那时我甚至认为是她不想把媳妇惯坏了,她想维系她在家中的地位和身份。因为一开始她就跟我说女人要会做饭会做家务。我内心深处并不认同甚至反感这些所谓的观念。其实直到现在也都是她做饭要么就是老公做饭。但是她的那席话却印在了我的心里,就在此时还蹦哒出来。

一边码字我也一边在想,为什么一句话我可以无意识记这么久,而且还能升起那样的情绪。其实回想这些年来,妈对我还是不错的。

就像周老师说的,是我自己享受让自己处在这样的情境中。自己享受把自己作为一个弱者或者受害者来看待?

继续转念,其实妈并不是针对我个人。她是针对儿媳妇(甚至女人)这个身份而言,哪怕老公娶的是别人,她依然会有这种想法。她自己本身是家庭主妇,负责一家人的“胃”。她也希望我能和她一样。况且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活得轻松呢?

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回想我和老公刚刚在一起的时候,一开始她内心是有焦虑和担忧的。她担心媳妇不够孝顺,担心媳妇好吃懒做,担忧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更深层的底部是她依然把老公当做孩子。于是每天一通电话等等。

这也是她在那个当下能做的最好的选择。我也做了在那个当下我能做的最好的选择,尽管我很反感这重保护式的家庭关系,但我依然选择了这样的家庭。我选择了义无反顾和老公在一起。所以,这也是我自己选择的。

当有人说是别人让他导致这样的结局的时候,是因为他自己本身没有足够能量去做其他选择。依然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所以,最终我们依然要学会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负全责。这样就不会期待别人来为我们负责。也不会把自己的力量拱手让人。

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在和朋友聚餐的时候我依然喜欢说“随便”。内心其实并非真的心甘情愿“依来顺受”。我发现当我说了随便之后有两种模式:1.如果朋友选了一家我不喜欢吃的餐厅我会立马说出来,然后朋友再重新作出选择(所以,真的不是说的那样的随便,只是想让自己看起来好相处,无所谓)。2.如果朋友选了一家我不喜欢吃的餐厅我不说出来,但是心里很明白自己不太乐意(压抑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是内心是最清明的)。

下次如果再相约的话,我可能会逃避,不愿参与,宁愿一个人在家独处。

我以前超喜欢一个人逛街,也特别享受。哪怕不买什么东西,也觉得很享受,尤其喜欢逛自己喜欢的小店。相反,我不太喜欢和朋友一起逛街,因为那样的话我会无意中去迎合对方,以她的需求为出发点。很少能关注自己喜欢的和自己的需求。甚至还想着今天陪她逛,下次我再自己来慢慢逛。

一旦我去逛自己喜欢的店又担心对方嫌我啰嗦,担心对方等太久。整个过程是焦灼的,后来我意识到,我担心的地方也是我不太愿意接受对方的地方。尤其我们喜欢的风格不一样的时候。于是不爱主动约朋友出来玩。久而久之,觉得相处很麻烦,总会顾虑太多。我也很难彻底放松像自己独处时的那种状态。

当我意识到这里,我想要从这种自我束缚中解脱出来。独处久了我就很享受处在关系当中。

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第一步就是看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随时随地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样的话,朋友也会了解我的喜好和需求。在一起就是平等相处,没有谁更重要之分。学会去尊重彼此的需求和感受。学会让自己舒服,这样我才能让别人舒服。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一味压抑自己或者忽略自己甚至违背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我相信,这样的关系不会长久也经不起考验。回馈给我的也不会是自己想要的。

任何时候把感受放第一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力量。我值得拥有更好的一切。

一次次“随便”带来的觉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