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谎怎么办】《谎言的种类》
孩子常说谎,爆发年级小学三四年级。
一对谎言通常有哪些错误认知?有以下3种。
错误认知1。认为说谎是一种主动性的行为。
其实孩子说谎的行为是一种习得性的行为。为了逃避痛苦或追求快乐,人们往往容易说谎。
环境因素使孩子习得说谎的本领,比如考试没及格,根据上几次考试考得不好,挨家长批评的经验而说谎。
先了解孩子的动机,然后再看是什么形成了孩子的思维模式。
错误认知2。说谎的孩子往往是品行有问题。
一听到孩子说谎,家长就会焦虑。
事实上所有的人都会说谎,回想一下,你小时候说过谎吗?你现在还会说谎吗?
一岁的孩子就会说谎,比如大哭就是想让妈妈抱抱。。
孩子到了两三岁开始,学会为了获得好处而说谎,比如为了得到一块糖,为了不去幼儿园装肚子疼。这些并不是品行不端。
任何人所有的动机都是为自己好,有时存在行为不恰当。
错误认知3。通过惩罚可以改变孩子说谎的行为。
要提前建立好规则,惩罚才会有用。否则,家长的惩罚不会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
与家长当时的情绪有关,孩子会认为是自己说谎的策略有问题,以后他会把谎说得越来越高明,直到你无法破解为止。
家长的惩罚并没有,帮助到孩子改变思维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不同的谎言应该有不同的对待,以下4种类型的谎言。
1以取悦性谎言
比如说,妈妈漂亮吗?爸爸帅吗?妈妈漂亮,爸爸很帅,这就是一种取悦性谎言,孩子在四五岁就学会了,是无害的谎言。
2群体性谎言
我们大家都是最棒的,严格意义上讲这个事,无法证实它的真伪,也是一个谎言。但是有积极的意义,能壮大士气。也是无害的谎言
3退让性谎言
比如有的人考得很好,别人问他,他谦虚地说,考的一般一般,这是一种无害的谎言。但是如果明明考得很好,故意说考得不好,就会形成对抗,被认为是虚伪。
4逐利性谎言。
为了获得利益或逃避惩罚说的谎言,需要真正关注的,为了利益或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欺骗性行为。
比如为了买手机,而说需要用手机查资料,不惜欺骗家长。
前三种谎言像取悦性谎言、群体性谎言、退让性谎言很常见,一般无大碍,但是逐利性谎言却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