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恩系列

肯恩行旅78

2019-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快乐的学徒

第七十八课:愿奇迹取代所有的怨尤

本课更具体地点明了:一切的问题都出自怨尤,而所有的答案则尽在宽恕。顺便在此一提,这是《练习手册》首次全文使用抑扬格无韵诗体的一课。不同的文体对课文的内涵当然没有任何影响,但对于喜好莎士比亚抑扬格诗体的读者来说,可是额外的惊喜。先前的课文偶尔还会出现不合抑扬格的句法,但这一整课从头到尾合乎抑扬格的节拍,直到课文尾声,耶稣才又回到散文形式。当我们诵读本课时,常会不自觉地随着音韵起伏,击节吟哦,这正是抑扬格无韵诗的魅力所在。

(1:1)也许你还不十分清楚,你所作的每一个决定不是怨尤,就是奇迹。

无可讳言,我们总认为人间的选择总是落在外境,到底该选甲还是选乙?该去看这人还是那人?该吃这种食物还是那类食物?该到这儿还是去那儿?耶稣在此却告诉我们,这类形式上的选择,其实是在遮掩它们下面隐藏的唯一选择:我究竟是要选择小我还是圣灵?选择攻击还是宽恕?怨尤还是奇迹?

(1:2)每个怨尤好似成了遮蔽奇迹的一道充满仇恨的阴森屏障。

请特别注意怨尤的真正企图。前文已经讨论过,《课程》一再强调「目的代表一切」,耶稣也明白说过,该提出的问题仅仅只有一个,就是:「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T-17.VI.2:2)可以说,我们对某事物所赋予的目的,就是这一事物的全部意义。上面这句课文直接点出:怨尤乃是一种防卫措施;「仇恨的阴森屏障」,即是防止我们选择奇迹的一种障眼法。所以《课程》才会说:「我们绝不是为了自己认定的理由而生气或批判的。」我们却一口咬定,自己是因为某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或者某个事与愿违的原因而生气的。上述短短一句话,即已揭发了攻击之念背后的真正意图,原来是我们根本不想看到奇迹。

(1:3)你若任凭怨尤在你眼前升起,你就无法看见藏身其后的奇迹了。

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不想看见奇迹?因为如果要看到奇迹,就必须把目光转向自己心内,这么一来,我们便会意识到自己烦恼的真正理由纯粹是因为自己作了错误的选择。换句话说,我们既是梦中之人,也是作梦之人,故也只有我们才能改变自己的梦境,而这正是小我抵死不愿我们发现的真相。进而言之,我们之所以相信小我真实不虚,只因我们不想忆起它根本是我们凭空捏造的。小我本身既非真实的存在,那么,由它孕育而来的世界岂不顿失立足之地!然而,请记得,整个世界栩栩如生的表相,纯粹是圣子的信念力量所赋予的。

一言以蔽之,小我的隐忧并不是上主的爱(因它对爱一无所知),而是圣子心中的那位抉择者。那位抉择者既然有能力选择小我,表示他也可以随时随地地撤回他赋予小我的力量而重新选择圣灵。果真如此,不仅小我,连带我们的个体意识也会在这神圣一刻消失于无形。故说小我根本不怕上十字架,它最怕的反倒是救赎。(T-13.III.1:10-11)。为了确保不落此下场,小我不惜编出一套曲折迷离的罪咎惧之思想体系,并且投射到现实世界里,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来烦恼或愤怒。它为了掩饰埋藏于心底的罪咎,结果把心灵深处的爱一并覆盖了。小我的「仇恨屏障」就这么遮蔽了奇迹的踪影,阻断了我们选择它的机会。

(1:4)然而,奇迹一直在光明中等候着你,你却只顾盯着自己的怨尤。

具有修正作用的奇迹,始终在等着我们选择它;这个修正,明白的说,就是圣灵。圣灵就是修正。为此,我们若想推开圣灵的爱,只消找个人去斗就成了。耶稣在《教师指南》论及「上主的平安」时,也提过类似的观点:

愤怒所在之处,上主的平安绝对无法进入,因愤怒必会抵制平安的来临。只要你还想为自己的愤怒寻找借口,不论以什么方式或在任何场合下,你等于公开宣告平安没有存在的意义;那么你必然也会相信它没有存在的可能。(M-20.3:3-4)

愤怒有如一道坚固的屏障,遮蔽了上主的圣爱。我们知道那个圣爱一旦出现,自己的特殊性便会消失于无形,故避之犹恐不及。最简单的逃避方式,莫过于找个人去斗,也许拳脚相向,或逞口舌之快,即使仅仅怀恨在心,都能达到目的。不论我们以哪一种形式表达愤怒,背后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想借着怨尤的黑暗来遮蔽奇迹的光明。

(2:1-2)今天,我们的眼光要越过怨尤,正视奇迹的存在。我们要彻底扭转你看的方式,不让眼光停留在眼前之物上。

这几句话显然在说:眼睛没资格充当看的工具。前文也说过,真正的看见(或慧见)只可能发生于心灵内,也就是我们选择耶稣作为慧见之源的神圣一刻。因此,耶稣一旦被逐出心外,我们就真正失明了,在内只看得到分裂及罪咎,对外,自然也只能看到一个充斥分裂及罪咎的世界。但那种看见,绝非真实之见,可还记得先前引用的一句话:「没有比只看外表的知见更盲目的了。」现在,我将它的前后文引述如下:

凡是肉眼能见之物,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错误、偏曲的知见、一个失落了整体意义的扭曲片段。……肉眼只能看到外在形相,它是为了什么目的而造的,它就无法超越这一限度。肉眼是为了看见错误而造的,不是为了看穿表相。这种认知能力确实怪异,它仅看得见幻相,却穿越不了罪的铜墙铁壁,只好驻足于虚无表相前喟然生叹。在这种病态的目光下,外在一切都成了挡在你和真相之间的高墙,而且显得真实无比。纵然那铜墙铁壁只是虚有其表,但你的视线一旦被它挡住,怎么可能看得真切?它必会被表相蒙蔽,因为那些表相正是为了确保你看不到真相而造的。

肉眼既不是为了看见而造的,因此它们绝对看不见真相。它们所代表的观念离不开造出它们的主人之居心,也只有它们的主人才会透过它们去看。主人当初既是为了不想看见而造出眼睛,这一双肉眼自然成了有眼而看不见的最佳工具。你现在总算可以看清,肉眼是如何仰赖外在形状而无法越雷池一步的。你也看清了,它如何被挡在虚无之物前面,无法穿越表相而看清此物的意义。没有比只看外表的知见更盲目的了。只知着眼于外形的目光,透露了此人的理解能力必已受损。(T-22.III.4:3;5:3-6:8)

正因如此,耶稣要我们千万别相信感官显示给我们的知见。只因肉眼所瞩目的表相,全是小我分裂及罪咎思想体系所投射出来的幢幢鬼影。

(2:3)我们不再踟躇于仇恨的屏障之前,而要将它撤下,轻轻抬高自己的眼光,静静瞻仰上主之子。

刚接触《奇迹课程》时,我们多半会认为上主之子就是眼前的那个人,直到操练一段时日后,才慢慢体会出,所谓上主之子和眼前所见的那个人根本是两回事;我们只是把内心经验到的圣子形象投射到外面那个人身上而已。根据「投射形成知见」的原理,我们在心里把圣子误解成什么模样,就会在外面看到一模一样的人。对于我们特殊之爱或特殊之恨的伴侣,这几课足以扭转我们看待他们的眼光,但说得更透彻一点,真正要改变的,其实是我们内心对上主之子的认定。也就是说,在我们能够把自己心里对圣子的知见由有罪形象转变为无罪之前,必须先意识到那位圣子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有了这番领悟,我们才会心甘情愿撤除那道仇恨的屏障。

(3:1-2)他正在你的怨尤之后等候着你,只要你能放下那些怨尤,他便会就地大放光明。因为每个怨尤都阻挡了你的视线,障碍一除,你就会在上主之子恒在之处看见他。

圣子始终活在天父内,不曾片刻离开祂。正因如此,我们也可以说,圣子始终活在心灵内,不曾失落生命根源的记忆。救赎原则就是要我们记住:仇恨的黑暗阻挡不了光明,小我的怨尤也遮挡不了基督的圣容,祂的圣容会借由我们的宽恕翅膀,飞越任何障碍而大放光明的。

(3:3)他伫立于光明中,是你一直陷于黑暗。

这位上主之子就是基督。尽管我们一直在用分裂、罪咎以及仇恨的纱幔将祂罩在黑暗中,基督依旧透过圣灵而临在我们心灵的正念部分。不幸的是,因着妄心的作祟,我们选择了这道纱幔,宁可忘却光明的存在。

(3:4-4:1)每个怨尤都使黑暗显得更加幽深,使你无法看见。

今天,我们要试着正视上主之子。

此刻,耶稣又给了一个宽恕的练习,帮助我们越过小我充满敌意的判断黑幔而看到光明的临在。请记住,耶稣显然是要我们在自己一直不肯放过的弟兄身上,看出他就是上主之子。既然我们在外面的镜子里所看见的,不过反映出我们在自己里面所看到的,那么,我若在你身上看到基督之光,表示我在自己心里看到并且相信的这位圣子也必然充满光明。是的,只要我肯学习把你这位充满特殊性的弟兄看成上主之子,我必会在自己心内看到同一个圣子的。

(4:2-5)我们不愿继续对他盲目下去,我们不再只盯着自己的怨尤。只要我们放下恐惧,朝真理望去,我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也会扭转过来。我们会选择一个你怀有宿怨的对象,然后试着放下对他的怨尤,重新正视他。他也许是你又恨又怕又爱又气的人,也许是你视为朋友,却又感到难以相处、难以取悦、过于苛求,令你反感或不符合你心目中的理想形象,也未活出你为他设定的角色的人。

耶稣在《正文》「梦中的角色」那一节说得很清楚,我们对别人发怒,都是因为对方没有尽责演出我在梦里为他编排的角色(T-29.IV.4:1)。请注意,这类的练习会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在整部的《练习手册》,用意就是要我们随时随地落实在生活中,而不仅仅限于这几课里的练习。每一次,当我们快要被惹火时,正是最好的操练时机。每个人都有自己忍不住攻击的对象,但耶稣说的绝对不限于此,因为这个对象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朋友或爱人。只要某人的一个言行刺到我的痛处,就是帮我自己认出「人际关系只是一个烟幕弹」的大好机会,表示我又把自己因为推开耶稣之爱而生的罪咎投射到对方身上了。说实在,如果我们容许自己浸润在耶稣的爱里,是不可能被任何人激怒的。我之所以说「不可能」,正是基于心灵「非此即彼」的原则,因为仇恨与宽恕,恐惧和爱,两者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每当我们忍不住发怒时,背后必定有更深的意图,它们可以归纳为几个历程。其一,我们感到耶稣的爱对自己的特殊性构成了严重威胁,不得不跟它划清界限。其二,我们对这个意图自知有罪,想方设法压抑这种内疚。其三,最后忍不住向外寻找相称的投射对象,把罪咎投射到他身上去,窃盼自己能够因之神奇地摆脱罪咎感。除此之外,最厉害的一招便是:冲突之后,我们会故意遗忘这三层经历,只记得事件的结果——受害、愤怒与失落之感。也因此,每当我们陷入这类境况时,务必记得用这些练习提醒自己回到心灵层次,向耶稣求助,坦白承认:「我一定错看了这人,因为我存心把自己的不安怪在他头上。」(T-5.VII.6:7)倘若能如实做到,现实生活的种种际遇便能给予我们无数的机会,看清「外在之所见真的只是内在罪咎的倒影」。只因我们完全心知肚明,自己仍然不想面对或接受内心的罪咎,才会投射到他人身上去的。

再说一次,唯有向耶稣求助,与他同心协力,才化解得了真正的烦恼根源,也就是我们因为拒绝了他的爱所引发的罪恶感。这就是何以然求助于耶稣或圣灵成为《奇迹课程》如此重要的主题。要明白,「向真爱求助」本身就具有解除人间所有困境的力量,不论我们用什么方式求助,都毫无差别。到了《教师指南》的结尾,耶稣还不断耳提面命:「请求圣灵指引」乃是摆脱罪咎之捷径。我把这段重要的教诲引述如下:

你若愈常把决定权转让给圣灵,对你愈有利,而且是相当重要的利益。你也许从未想过这一点,然而,它的关键性不容轻忽。遵循圣灵的指示,能够帮你消除自己的罪咎。这是救赎的真谛。也是本课程的核心。你想象自己已经篡夺了原本不属于你的任务,这是恐惧的基本原因。反映在你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证明「你确实干了此事」的幻相,你不可能不心怀恐惧的。因此,把决定的任务交还给本来就非祂莫属的「那一位」,你才可能由恐惧中脱身。如此,你等于是让爱的记忆重归自己的心灵。因此,切莫认为你必须按照圣灵的指示是因为自己的不才或无能。其实它是带领你出离地狱的善巧方便。(M-29.3)

这就是关键所在,以至诚之心向圣灵求助,这种心态最能帮助我们把注意力由形式转向内涵;原本只想向祂祈求某个东西,结果祂却把小我自以为是的傲慢悄悄化解掉了。

为此之故,唯有切身体会出「自己对他人的愤怒和失望」,以及「心灵与罪咎认同后却存心压抑而投射于外的这一决定」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疗愈才算真正开始。因此,倘若想了解自己是否真心想修《奇迹课程》,只要看看自己遇到状况时有多快求助圣灵,当下便能了然于胸;因为我们想要多快改变自己对他人的看法,完全反映出我们希望多快改变对自己的看法。

(5:1-3)你知道该选哪一个了吧!他的名字已经浮现在你脑海里了。他就是我们期待为你显示真实面目的上主之子。你若能放下自己对他的宿怨而真正去看他,你就会懂得,你在他身上看不出来的隐形特质始终都存于每一个人之内,且昭然若揭。

这段话援引了「一体适用」的理念,那正是下面两课的主旨:如果我敢承认我对你的怨尤全是自己一手捏造出来的(世上所有的人都不乏可供操练的对象),并且将这种体验延伸到某种程度,我必会发现,原来自己对所有人都怀有不少的怨尤。准此而言,如果我在你身上看到黑暗,必然也会在所有人身上看到黑暗,因为它原是我的一部分。反过来说,我若能在你身上看到光明,表示我也会在所有人身上看到光明,因为这光明也是我的一部分。正因如此,我必须先在具体的人事物上踏实磨炼,才能够把这样的经验套用在所有事件上。终有一天,我们会彻底明白问题真的只有一个,答案也只有一个。耶稣在《练习手册》后面也说过类似的话:

自从心灵教会自己具体的推理思考之后,它再也无法领悟那无所不包的抽象意境了。我们只需看清这一点,所学到的就已不可限量了。(W-161.4:7-8)

(5:4-6)你视如仇敌的人,其实比朋友还亲,只要你肯释放他,容他重拾圣灵所指派给他的神圣角色。让他今天就成为你在人间的救主吧!那才是他在你天父的救恩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

弟兄不只「比朋友还亲」,他根本就是我们的救主!这不是由于他具有某种神奇能力,而纯粹是靠我们领悟出「自己在他身上看到的,原来是我们的自我认知之投射」。光凭这一点,便足以帮助我们跳脱罪咎,从此再也不受种种错误选择的后遗症所苦了。试想,若非这个特殊关系,我们岂有从中解脱的机会?由此可见,所谓「上主的救恩计划」,一言以蔽之,即是:原本为了攻击上主以及取代圣爱而打造的世界,如今变成帮助我们忆起上主的人生教室了。换言之,世界本身没有任何救赎能力;真正的救赎,全靠我们赋予世界另一种目的而从中解脱的。

(6)今天的「长式」练习就是要你看出他的这个角色。你不妨先想一想自己心里对他的感觉。回想一下他的种种过错、你与他的种种争执、他带给你的痛苦、他的漠不关心,以及他所带来的大大小小的伤害。你还会注意到他外型上的各种缺陷或是还算不错的地方,你会想起他所犯过的错,甚至他的「罪状」。

耶稣要我们对自己(以及对他)诚实一点,坦承面对自己的怨尤,切莫隐藏任何幽微的感受。我们若还企图压抑,表示自己仍有保留那「一点黑暗」的私心(T-31.VIII.12:5),并非由衷想要放弃黑暗来换取宽恕的疗愈之光。为了治疗自己的伤痛,我们只好把这些黑暗阴影投射在他人,也就是投射到自己的救主身上。

(7:1)然后让我们向深知上主之子真相的那一位祈求,让自己能以不用的眼光看到这一位人间救主在真实的宽恕中光华四射。

耶稣再次耐心提醒,我们应该向圣灵求助,请祂改变我们的心灵所作的错误选择,而不是请祂改变外在的境遇;因为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心灵,而非外面任何一人。上面这几句课文跟《正文》的一段说法完全紧密呼应:

你会温柔地梦见自己的无罪弟兄!他会与你结合于神圣纯净之境。天堂之主会亲自进入这个梦唤醒祂的爱子。梦见你弟兄的仁慈吧!不要在梦中计较他的过错了。只去梦他体贴的一面,别再追究他对你的伤害。宽恕他所有的幻相,感谢他为你带来的所有益处。不要因为他在你梦中显得不够完美而不把他的礼物当一回事。(T-27.VII.15:1-6)

(7:2-3)我们因上主及与祂同等神圣的圣子之名,向祂祈求:

愿我在这人身上看到我的人间救主,祢派遣他来引领我进入他所在的神圣光明中,使我得以与他合一。

是的,求助的目的无他,仅仅是为了「与他合一」。但严格说来,我们并非真的与他合一,因为我们原本就是一体的。只不过,借着与他结合的一体经验,必然有助于化解那分化彼此的攻击之念。也因此,这句祷词其实是针对自己(也就是抉择者)而发的——全心祈愿自己早日认出圣子的一体真相。不论你是我特殊的爱还是特殊的恨,只要我对你发动攻击,等于宣称圣子不只分裂了,而且形成我与你的对垒。在此同时,圣子奥体的其他部分全都包含在这个「你」里面。可以说,上述的一体祷词完全是针对小我的疯狂思维而痛下针砭的。

(7:4)闭上你的肉眼,想一下那带给你怨尤的人,让你的心越过怨尤而看到他内在的光明。

这段话当然不是要我们转变外在的知见,而是课程独树一帜的奇迹性转变,也就是转化怨尤为奇迹的心灵历程。

(8:1-3)不论你要求什么,都不会被拒绝的。你的人间救主一直在等待这一天。他会重获自由,使你也得享他的自由。

这几句话可由两个层次来体会。首先,我们确实需要彼此宽恕,因为这有助于彼此了解我们都曾经作过错误的选择,而现在终于能作出正确选择了。如其不然,倘若我因着你受困于罪咎而对你大肆攻击,便无异于助纣为虐,恰恰证明了你听信小我之言是正确的选择。反之,不论你怎么看待我或攻击我,我都能听从正念而不加反击,这样,就等于向你传递另一种讯息:「你内在也有两种应对的方式。我和你一样都作过错误的选择,如今,我修正了自己的心念,等于为你示范另一种可能性。」确然如此,这绝对有助于对方作出类似的选择。可还记得我先前引用的《教师指南》那句话,它要我们彼此提醒:

他们这样温柔地互换弟兄远离死亡之途:「上主之子,请看永恒生命赐给你的礼物吧!你何苦选择疾病(或罪咎),而不惜放弃这一恩赐?」(M-5.III.2:11-12)

终究说来,「一直在等待这一天」的那位救主,其实就是我自己。因为《课程》的形上理念一再告诉我们,外面没有别人,眼前的那个人原是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也就是自认为有罪而有待宽恕的那个我。就这样,借着修正自己对这位兄弟的错误认知之机会,我们修正了最原始的那个错误自我认定。

(8:3-5)他会重获自由,使你也得享他的自由。圣灵透过他俯视着你;祂在上主之子内看不到任何分裂。你若透过祂而看,你们两人都会同获自由。

奇迹学员修炼到这个阶段,很可能还意识不到上述说法绝非一种意境,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圣灵绝不会把你看成你,我看成我,而是把我们看成上主所爱的一体圣子。我们在祂眼中根本是同一生命,毫无差别,因为我们确实如此。接触《奇迹课程》愈久,体验愈深刻之后,我们对这句话的了解也会更加精深入微,便会明白它真的在说:你我不是分裂的个体,而是更大的一体生命分裂出去的碎片,只因我们原是那唯一且真实的自性。

(8:6-8)现在,让自己平静下来,瞻仰你光辉的人间救主。再深的怨尤也遮蔽不了他的面容了。你终于让圣灵透过他而完成了上主要祂拯救你的天职。

直到小我特殊性的刺耳噪音平息下来,我们才可能听到圣灵救赎的温柔低语。祂在圣子身上只会看到与生俱来的无罪本质,这一慧见足以取代我们眼中充满怨恨及敌意的阴森景象。我若能在先前无法去爱的人身上认出他是救主(别忘了,这位救主其实是我自己),整个圣子奥体便会在此慧见下恢复一体了。

(9)上主十分感谢你在今天这段宁静时光中甘心放下自己的形象,去看圣灵在他们身上显示给你的爱之奇迹。世界与天堂也同声向你致谢,上主的每个圣念都在为你的得救而欢跃,因为整个世界都跟你一起得救了。

说到底,我们最该感谢的还是自己,因为我们终于作对了选择:选择一体而非分裂,选择奇迹而非怨尤,选择上主而非小我。整个圣子奥体就在这个选择中获得了疗愈,因为圣子终于忆起自己不曾毁掉一体生命。在那一刻,圣子奥体的祈祷之声便融入了宇宙的感恩之颂,正如同《颂祷》开篇即提到的「爱的祈祷」:

祈祷是上主创造圣子之际赐给他的最大祝福。自那一刻起,它就成了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互通声息的唯一声音;它是圣子献给天父的颂歌,也是天父还报圣子的感谢。他们永恒不渝的爱和谐地共振,欢悦地共鸣,而且无远弗届。上主的造化在此圣爱中不断地推恩。上主也透过圣子向自己的创造致谢。而圣子借天父之名继续创造,并向他的创造献上感恩之歌。当时间一结束,祂们之间的爱便成了唯一的祷声,响遍永恒。这原是时间幻相出现以前的真相。

(10)在这一天里,我们要随时记住这一点,并扛起上主指派给我们的那份任务,不再独断独行。我们若肯让今天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来拯救我们,不再把他的光明藏在我们的怨尤之后,诱惑就慢慢消失了。但愿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论是偶然想到的,或是过去记忆中的人,都能充当人间救主,如此你方能和他共享同一角色。我们要为你们两人以及所有视而不见的人这样祈求:

愿奇迹取代所有的怨尤。

这一段仍然在讲上主之子的一体生命。只要我们还把圣子奥体视为一群彼此排斥又相互纠缠的个体生命,我们就需要练习把「上主的救恩计划」套用在每一个人身上,宽恕彼此的特殊关系。于是,每一个人便成了我个人的救主,因为每一个人都给我一个机会,修正自己曾把分裂弄假成真的错误选择。修炼到某个程度,我们会逐渐意识到,每一个人其实代表了所有的人;到最后,我们终于悟出外面根本没有人,唯一存在的,唯有自己心内的唯一圣子。既然心灵是一体不分的,这位上主之子必然也存在于所有人心内。这奇迹式的光明慧见便会顿时撤除怨尤的阴森面纱。《正文》「人间救主之慧见」有一段极其动人的描述:

正视你在这宇宙扮演的角色吧!上主造化的每一部分都有圣爱与生命之主所赐的救恩,使他永远免受地狱之苦。祂赐给每一个人成为救主的恩典,拯救上主特别托付给他的神圣之子。当他开始对待弟兄如同自己,还能进一步把弟兄当作自己的一面明镜时,表示他已在学习人间救主的功课了。他的自我概念从此被打入冷宫,再无一物阻挡得了他的视线,扭曲他对眼前事物的判断。就是这一慧见使他看到了基督的圣容,并且了解自己看到的每一张脸都是基督圣容。往昔的黑暗如今充满了光明,遮住他视线的那层纱幔终于揭开了。(T-31.VII.8)

我们马上就要进入第七十九及八十课了,这两课继续从不同角度及形式切入同一个救恩理念。这首「宽恕」交响乐为我们谱出无数的变奏曲,实在美不胜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