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只是你的时候
文/沉香红
写作是一个漫长的进程,有点像人类的进化,一点一点从爬到站。
对于写作者,最初都是亦步亦趋的摸索。在做网络培训的这几年,我遇到过各种喜欢文学的朋友,有人加了我的微信,问的第一句是:老师,您告诉我,我这样没有基础的人,需要多久可以发表文章。
我说:不知道,像我这样偶尔能发表的人,坚持了十年。
有人一听,十年才能发表,吓得直接退缩。可是写作不是做数学题,不是吃快餐,交了钱,打了单就能吃到。
写作更多的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老师能指点的,或许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刻的那么两句,更多的时候,靠自己阅读,自己书写。
从八岁开始写作文到二十六岁,我写了多少稿纸,多少文档,早已不去计算。从初中开始,哪一个课本的扉页不是被我写满各种故事?
可是坚持了十年又如何呢?
2013年为了鼓励自己坚持创作,我自费出版了第一部散文作品《苍凉了绿》,我以为这本书会带给我好运,可是它除了让许多人知道了我在写书,没有带给我好的运气。
取而代之的是家里人,是同事铺天盖地的质疑,我的书籍被家里人称为“垃圾”。原因是,我的书籍大多只是自己的事情。
有吗?怎么只写了自己呢?我打开书籍,仔细去看,我看不到问题所在。三年过去了,我终于有勇气写第二本书,这时我也已经找到了矛盾根源。
第一本书,无论真假故事,有太多用了第一人称,就是这第一人称的出现,被只看热闹,不懂写作技巧的人,当作了笑话。
原本我以为,第一人称更能表达文学的艺术性,可是它没有发挥出艺术水平,却让更多人产生曲解。
后来,有人跟我开玩笑说,当你,还只是你的时候,尽量不要书写自己的私生活,因为除了你爸、你妈,没人对你的生活感兴趣。
我问,那我应该写什么呢,总不至于去写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吧。
她说:对,就是写别人,写你朋友的事、同学的事、同事的事、路人甲的事。我似乎并不明白,她继续说:你看看张小娴的书,有几个写到情人的时候,用了第一人称?她都只是微微提一句,一个朋友带着自己的情人。她要不就写W先生、M女士,但是从来不写自己。
很多人,在写作最初,把写文章当成了写日记,对文字的虔诚用在对生活的全盘挪移。为什么是文章而不是流水账呢?
因为它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围绕主题核心,把需要的那一部分写下来,不需要的,将一笔带过,或者忽略。
在某些时候,加工出来的作品,比你经历的更感人,因为你提炼了最感人的那部分。
当你懂了文章的写作艺术,你或许会接受他人说的,当你,还只是你的时候,学会把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套用第三人称书写。
有的故事,适合你讲,有的事情,只适合故事里那个人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