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之情绪管理

2021-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文子_b876

作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深受情绪管理不当的困扰。为了不让娃深受其害,参加小步早教的情绪管理营,力争做一个高情绪粒度的好榜样(高情绪粒度的人能更系统、更精细地应对情绪,也更不容易在压力下崩溃,更不容易伤害自己。低情绪粒度的人,无法真正地识别情绪,遇事更容易消极处理,伤人伤己。)。以下是亲子教育中情绪管理的一些理论与实践。

一、大脑发育与情绪管理

大脑可以分为上层脑和下层脑,下层脑(又叫情绪脑)是产生情绪的地方,主要负责最原始的一些功能,比如基本功能(呼吸眨眼),与生俱来的反应和冲动(比如打斗和逃避),强烈的情感(比如愤怒和恐惧)。上层脑(又叫理智脑),是控制情绪的地方,负责比较高级的功能,比如说决策能力、自我认识、对身体和情绪的控制、道德、共情等等。下层脑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十分发达,而上层脑要到二十几岁才能完全发育成熟。当情绪来了,上层脑和下层脑之间楼梯就关上了。因此,需要先疏导情绪,让楼梯门打开,才能跟孩子沟通解决办法。即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二、如何识别情绪

要想孩子可以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成为高情绪粒度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识别不同的情绪,只有让孩子认识到情绪的多样性,才能更好地疏解孩子的情绪。识别情绪“三步走”:

第一步:帮助孩子扩展情绪词汇。比如:开心、难过、惊讶、恐惧、悲伤等

第二步:教孩子认识一些关于情绪感受所对应的身体反应

第三步:孩子有情绪时,帮助他分辨当下的情绪时什么,他有什么表现,并记录。

三、为什么会有情绪

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要去指责或者压制,而是要认真去观察,看看这个表象下面有着什么样的未被满足的需求,是什么在阻碍着这个需求的满足。我们要以这个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契机,来从根本上处理孩子的情绪。一岁半之前的宝宝更多的是胜利需求和安全需求。比如:看不到妈妈,想让妈妈抱。一岁半之后,已经有了自我意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需求。不是孩子淘气不懂事,而是需求没被满足,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

四、如何处理情绪

情绪处理“五步法”

第一步:识别孩子是产生了什么情绪

第二步:及时地给与孩子肢体上的安抚

孩子发脾气时更需要陪伴,陪着孩子先把情绪抒发出来,然后再进行孩子可以接受的肢体安抚。可使用拥抱/眼神对视/靠近蹲下等方式,让宝宝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可依赖的。这样可以起到缓解宝宝情绪的作用。

第三步:用复述的方式帮孩子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描述出来

避免使用但是、必须等词语。当我们把事情叙述出来,既表达了孩子产生情绪的原因,也表达此时孩子的心情,孩子就知道了,妈妈是理解我的,也是接纳我的情绪的。情绪又进一步得到了缓解,甚至已经基本从情绪中走出来了。

第四步:和宝宝一起讨论,接下来还可以做什么事情,会让这件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呢

目的在于教会孩子在情绪稳定后,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给孩子的方法和建议是孩子可以接受并且可以完成的,而不是高于孩子能力无法做到的。

第五步:等宝宝情绪缓和之后,可以鼓励宝宝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目的在于帮助宝宝更好的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越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情绪的时候,他对情绪的认知就会越深刻,情绪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就会越少。在这之前先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的情绪,然后,当他产生这种情绪是或跟他谈论这一情绪时,他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五、实践案例

把理论运用到日常操作中来,经过不断的刻意练习,在引导孩子方面做情绪管理会越来越有方法,孩子也会越来越懂得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在使用“五步法”时,孩子的情绪是不稳定的,反复的。所以在跟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安抚情绪这一步,因为孩子的情绪会随时变化,同时当孩子情绪变化的时候要及时安抚,有可能需要你反复安抚才能缓和,等孩子情绪稳定之后在进行后几步。

1. 宝宝一岁了,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吃的满地都是,还会乱扔餐具,帮他捡起来还是会仍,不让他仍就哭闹,怎么说都不管用。看到这些,我之前很焦躁,并认为孩子很淘气。其实,这是因为孩子进行手部肌肉锻炼和探索因果相关性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现在每次吃饭时,给宝宝准备勺子,让他尝试自己抓勺子,自己喂饭。虽然会弄得满地都是,但是这是学习的必经过程。大人多收拾一下就好了。

2.最近工作忙,回家比较晚,回到家之后孩子总是扔东西,在我面前跑来跑去大声喊叫,其实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难过或者不满的情绪。但是,由于他的语言还达不到直接表达出来的水平,所以只能表现在行为上,通过乱扔东西大喊大叫来吸引妈妈的注意,发泄自己的不满的行为。所以,回家后第一时间抱娃,让他得到充分的情绪满足之后,再去处理其他事情。几次下来惊喜的发现他越来越“乖巧”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