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1天阅读名人传记之旅
阅读日志
9月29日-10月7日:国庆加班,如何8天阅读5本书
10月8日-10月13日:沉迷于学习,不知春秋——阅读名人传记(二)
以下内容是第14天到第22天的阅读日志。
【10月14日】第16天,84页
《哥白尼传》,60分钟,39-122页
【10月15日】第17天,259页
《哥白尼传》,39分钟,123-190页
未读此书前,我对哥白尼的了解仅限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只知道他是一个天文学家。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哥白尼不仅仅是个天文学家,他还是经济学家、神学家、法律学者,行政管理者。
当然,他最大的成就还是在天文学上,哥白尼在《浅说》中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提出的地球每昼夜围绕自己的轴心旋转一周和每年围绕太阳旋转一周的理论在当时是一条惊人的的新闻。然而,哥白尼这一惊人发现竟然只是借助普通的简陋仪器——象限仪、三角仪和捕星器完成的。
另外,此书还介绍了文艺复兴的起源。书中是这样说的:
意大利能在十五六世纪成为重要的科学和文化中心不是偶然的。在此之前,许多意大利城市,特别是弗洛伦萨和威尼斯的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古罗马帝国衰落之日起,意大利就分裂成许多小国。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产生了一种怀古之情,普遍怀念强大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日子。怀古者掀起一个学习古典作品的热潮,对古老建筑的遗址发生了兴趣,并且开始广泛收集被人们遗忘了的古典艺术品。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当时极大地冲击了教会统治,因此教会当局百般迫害他本人和他出版的书籍。他的划时代巨著《天体运行论》被心怀不轨之徒篡改后出版,让人痛心。然而,时间是最公正的。后来哥白尼的著作终于以原稿出版,他的学说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虽然那时哥白尼早已作古了,但他在天堂看到这一幕想必也是欣慰无比的。
《伽利略传》,1小时26分钟,1-191页
这本书刚开始是一张一张看的,后来觉得没什么意思,就跳读啦。伽利略似乎注定要成为划时代的大科学家。他出生的地方,离达芬奇的出生地不远。他出生的月份,米开朗琪罗正好去世。
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和显微镜,前者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后者则于19世纪初期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微生物学上。
伽利略晚年受到了宗教裁判所的审判,生活悲惨,他死后300多年,1992年,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才为自然科学家伽利略恢复名誉,宣布17世纪对伽利略进行的宗教审判是毫无根据的,300多年前的冤案终于昭雪。
社会在发展,科学在不断进步。希望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不再重演。
【10月16日】第18天,81页
《毛泽东传》,1小时6分钟,21-82页
《行是知之始》,20分钟,1-19页
【10月17日】第19天,41页
《行是知之始》,20分钟,20-54页
我对陶行知先生的“行知合一”很感兴趣,他不赞成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的主张与宋代诗人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类似,都提倡从实践中得出真知。
《巴菲特传》,26分钟,1-6页
今晚泡脚手机快关机了,不得已才放下手机,只能看书啦。但《毛泽东传》和《行是知之始》都不想看,于是把这次上班带的书都拿出来,《巴菲特传》被我挑中了。你别说还挑的真准,我一开始就对这本书着迷。看来,书与人确实也是讲究缘分二字的。
【10月18日】第20天,130页
《巴菲特传》,2小时31分钟,7-136页
【10月19日】第21天,128页
《巴菲特传》,2小时44分钟,137-264页
【10月20日】第22天,105页
《巴菲特传》,2小时44分钟,265-369页
之前对巴菲特的了解就是“股神”,还知道他有一个合伙人叫查理·芒格。这本书虽然写的是巴菲特,但也有对芒格的描述。
一提到巴菲特,就会想到他几十年来的辉煌的投资业绩。巴菲特是一名职业的投资家,2008年,79岁的巴菲特力压比尔·盖茨,以620亿美元的财富成为世界首富。与其他富豪不同,巴菲特是唯一一个通过投资成为世界首富的人。
巴菲特出身于1930年,当时正是“大萧条”时期,他出生的最初几年正值家中最困难的时期,家里的生活非常拮据,巴菲特一家还受到了中西部恶劣气候的侵扰。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巴菲特儿时的经历表明他似乎就是孟子眼中的“斯人”。书里说:
不过,这段艰难岁月似乎在巴菲特心头留下了不灭的印记。自此,他就迫切的想要变得非常富有。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种念头,而且这种想法从来都没有从他脑海中消失过。
我们都知道,儿时的经历对一个人今后的人生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了解股神的过去能让我们更好的寻根溯源: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奥马哈的小伙子成长为坐拥几百亿美元财富的股神?
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好的导师,跟着高人学习几个小时抵得上自己摸索十几年。虽然巴菲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他一直对恩师充满了感激之情。
巴菲特认为,理性的分析是挑选股票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有时候,一些股票的价格往往会低于他们的实际价值,精明的投资者只要买入就能获利。
与其投资理论恰恰相反的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却具有迷惑性的理论,叫有效市场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不论在什么时候,一个公司的所有公开信息都可以从它的股价中体现出来。
因为一家公司所有值得关注的必要信息已经从它的股价中体现出来,因此巴菲特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在很多人看来“基本上是不完整的,也是没有价值的”。
但巴菲特过去的投资记录对这种理论提出了挑战,因为巴菲特骄人的投资业绩和这种理论所表明的观点是相悖的。
可笑的是学术界对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并不认可,但有些经济学家发表了反对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后,就购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这实在是一种自我讽刺。
我的书单
1《先生》
2《低学历的五大师》
3《山姆·沃尔顿自传》
4《王阳明自画像·爱历史:让良知自由》
5《达尔文传》
6《钱穆评传》
7《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8《为学与做人》
9《美育人生》蔡元培
10《辜鸿铭评传》
11《富兰克林自传》
12《哥白尼传》
13《伽利略传》
14《巴菲特传》
15《毛泽东传》
16《行是知之始》
这些书是后来经过调整的,它们或者是名人传记,或者是名人演讲合集,既有自传,也有他传。
复盘
最初产生21天阅读21本名人传记的想法,是我听了核聚老师思维编程系列大课《榜样法则》之后,与朋友讨论时产生的灵感。
然后,我俩就开始进行制定方案。我的准备工作如下:
目标:21天阅读21本名人传记
指导原理:一万次定律和杠铃法则
一、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1、实践一万次定律和杠铃法则
2、寻找榜样,榜样就是捷径
3、训练耐心和意志力
4、和朋友共同成长,一起做成一件事
二、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1)准备工作
1、测试自己一个小时的阅读量,一天的阅读量,然后根据平均阅读量算出每天需要投入多长时间
2、买书
2)如何阅读
做好批注,留意好故事,有用的页要折角
三、规则
1、21天不允许看电影,追剧。
2、不要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时刻想想自己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我得承认,我没有达成21天阅读21本名人传记的目标。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
第一阶段,9月29日-10月10日,12天阅读了10本书,前2天休息,后8天上班,上班后还因为一些事情折腾了3天左右,所以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这也表明只要你能紧盯着目标,无所不用其极,那么成果总差不到哪里去。
最初我本来打算晚上11点之前就睡下的,但因为自己最初进度落下了,又看到小伙伴几乎每晚都是12点之后才睡,心里的那股好胜心被激发了,于是我也开始晚上加班加点。
虽然如此,但我还是认为,能早睡早起阅读是最好的。其实我的条件是完全符合的,但后来早上起不来,晚上也睡得晚了,以后还是要早睡早起才是。
第二阶段,10月11日-10月19日,9天阅读了近4本书,《巴菲特传》快读完了,而《毛泽东传》和《行是知之始》读了一小部分就不想读了。
说来也奇怪,我平时和朋友聊天时总要有意无意地提到毛爷爷,收到这本书的第一天,晚上我读得不亦乐乎,差点忘了洗漱呢,但正经阅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没兴趣了。
与此相反的是,《巴菲特传》我读了不到几页就上瘾了,虽然这本书的字有点小,但我读得津津有味,也不觉得累。
这说明读书就和谈恋爱一样,往往是讲究“缘分”的。
这9天的时间,我的阅读量也太少了。我自己心理最清楚是什么耽误了我的进度。一是自己从10月11日至今迷恋上了一个软件,这个软件耗费了我大量的注意力;二是我阅读的时候脑子里偶尔会想起之前不愉快的经历,然后注意力就被带走了。归根结底,是自控力出了问题;第三,我违反了最初制定的规则,不准追剧和看电影。
以上这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导致我没有达成目标。
这件事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如实观照了自己,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所以,这是我人生当中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
找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践行很重要,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在此,我非常感激我的朋友小华,在我懈怠时她直言提醒我,在我动力不足时又鼓励我。有这样一个诤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幸福感。
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其实《穷查理宝典》中早就讲了“祖母的规矩”,就是每天要求自己先完成不喜欢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然后再做自己喜欢的做的事。
我的经历表明,光知道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你必须强迫自己始终如一的应用这个规则——这同样需要意志力。
人如果没有自控力,和禽兽无异。
希望自己能以史为鉴,下次做的更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