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有读纸质书了
前几天整理书柜,翻到了厚厚一沓明信片,其中有两张是“落落”亲笔签名的。
我上高中时,特别喜欢看落落主编的一本杂志《文艺风象》,几乎每一期都买。当时每一期都夹有一张读者表之类的纸,读者可以填好表,并在背面写上想对杂志说的话。寄到杂志社,就有机会得到主编落落的亲笔签名。我很幸运,寄过两次读者回馈表,都收到了杂志社送的礼物。收到明信片时,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在给杂志社写的信中,我表达了自己是多么喜欢他们的杂志,还写了“好希望以后能去《文艺风象》当一名编辑”。
高中是我写作梦最浓烈的一段时间,那时候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编辑,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我喜欢的文字,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但纸媒的快速下滑速度远比我想象的太快。2018年,《文艺风象》被迫作出停刊的决定。虽然说上大学以后,当年的“编辑梦”很快就没有那么坚定直至被我自己遗忘,但看到《文艺风象》停刊的消息时,还是有些一时间难以接受。
事实上,最近一些年,一个接一个报纸的停刊、一个接一个报社的关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不断挤压着传统媒体的市场。
一直以来,由于我本科所学的专业的关系,我总是站在类似于精英视角的批判态度在看这个问题,却少了对于自身的批判和反省。当我一次次地为纸媒的落没感到叹息时,却少有反思自己的行为。
每天的碎片化阅读挤占了自己大量的时间,静下心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便是看书,更多也是带着某种功利心去看。
其实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或者kindle,它们不过是一种形式。可悲的是,我现在不仅仅很少看纸质书了,连电子书也很少看了。
之所以重新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退步了很多,即便是有很强的表达欲,但有时候怎么都表达不完全想要表达的意思。
曾经,阅读带给我的是思考,而且是深度思考。但如今,我刷着微博、刷着B站,除了乐呵乐呵,看看别人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依旧是不会有任何改变,也很少去认真思考一些问题。除了一时的情绪满足,留给我更多的是从别人的场景中切换回来的空虚。
看书、看电影、看纪录片,都比整日只刷微博有意义的多。我这样告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