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早起,99%的人陷入了误区
优秀的人中有很多是坚持早起的,还有很多是坚持不早起的
早起就一定有用么?
为什么大多数人坚持早起,还是一如既往?
下面我用自己的一个实际案例,给了一个不太一样的解读,希望能够于大家所有裨益!
观察(OBSERATION)
看到007战友写的一篇文章《关于早起的14个问答,也许可以帮你2019年成功早起》[https://www.jianshu.com/p/bf8cd1d9579c]。尤其是提到“不是如何实现早起,而是要探索成长的意义。”,把我又拉回到了自己的决定早起的本意。
早起是2019年2月份我决定养成的一个习惯。
时间:每天5:30,现在决定更改为5:20(希望有个特殊的意义)
内容:读书、写作,看在看来一开始需要加一个被动的工作,避免犯困
社群:格格早起成长营,现在又加入了约6点晨曦,见更美自己
目标: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时间安排,提高生活工作效率
分析与启发(ANALYSIS&INSPIRATION)
1、早起打卡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早起的手段
早起打卡是一个具体可描述、可监督、有反馈的一个目标,因此很容易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比如,如果没有按时打开,系统就会提示、会被扣钱,月底被抱出成长营等等。但是这不是根本目的,我们往往忽略甚至丧失目标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注意力的问题。
2、早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掌控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期能够给人一种时间统治者的感觉。不妨试想一下,我们常常因为晚起而觉得日子短暂,觉得心中焦虑,因为一天只剩下半天了,而要做的事一点都没变少,甚至更多了。
早起至少能让你的收获,在早上结束之前,战胜90%的人。我们无法保证效率是一定比别人高,但是可以保证更多时间的一定有助于提升整体的产出。
问题(PROBLEM)
如何牢记早起的根本目标,而不是早起本身?
解决(SOLUTION)
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提高早起目标的存在感
这个存在感要超过实现目标的形式存在感(比如要超越早起自身的存在感)。自身的大量注意力都被早起本身给吸引去了,自然关注早起根本目标的注意力就弱了。既然问题是本末倒置,那就再颠倒一次!
提高频度:把目标写下来,贴在桌子上,或者做成闹钟的叫醒音乐,每天提醒自己。
提高粒度:把目标划分成不同的维度,用生命之花工具法定期来描述目标的进展。比如我早起的目标是读书写作,可以把目标按照收益划分为为五个部分:读书的数量、写作的数量、工作效率提高程度、对生活效率的提高程度、对时间安排的把控度。
用着五个方面来定期审核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
提高反馈:个人总是容易懒惰,寻找伴侣或者社群的朋友帮助自己进行监督。不仅仅监督早起的形式是否完成,还需要监督早起的五个分项目标是否完成。
增加奖赏:比如如果一周内晨间的读书时间由2小时上升到5小时,就给自己奖励一顿早餐。比如和伴侣约定,如果没有在晨间完成一篇文章,就要惩罚不给吃早饭。让自己的核心目标个个有反馈,件件有着落!
削弱形式的存在感: 比如削弱早起本身的存在感。不要去炫耀自己连续早起了多少天,未早起多少天。 把注意力转移到核心目标上,这样你会发现,当你要提高核心目标的指标时,就不得不早起。
很多人的早起习惯不是被无法早起打败,而是被早起之后不知道该干啥,或者干了一些事以为自己没成长(其实是不知道该如何衡量)给打败了!
早起让人优秀不是因为早起本身,而是因为持之以恒的早起所做的事,为什么而做使人优秀!
应用(APPLY)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生活上,比如打扫卫生,定期打扫卫生不是目的,目的是保持干净。因此奖惩应该用在如何衡量是否干净,而不是是否有打扫卫生。
可以用在学习上,例如学英语,每天学习1小时英语不是目标,目标是掌握了多少词汇、理解和运用。
也可以用在管理上,例如普及企业的价值观。当企业强调用户第一、员工第二时,如何把最容易忽视的核心价值观,从员工每天的上下班这些容易反馈的事情中抽象出来,具体描述为可衡量、可反馈、可奖惩的行为动作。通过这些行为动作的反馈和奖惩来保证价值观的实现,而不是通过按时上下班打卡来企图培养员工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