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还是没能读懂那只猴子

2016-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阿门阿前一只慢蜗牛

四大名著当中,我最早接触的就是《西游记》。

1999年,央视根据原著制作的一部动画版《西游记》,成了那个年代里小孩必看的经典之一。每一个幼儿园放学的下午,我都会飞快地跑回家端端正正地在沙发上坐好,直到五点钟电视机里准时传出来的那声“猴哥……猴哥……”

就这样,那个裹着性感的豹纹小皮裙、拿着一根棍子上天入地的齐天大圣,成了当时幼儿园里所有小孩心目中的大英雄。我也依然记得,当我戴着妈妈从街边小贩那里给我买来的孙悟空面具和塑料金箍棒,是怎样一边吼着“妖怪,哪里走!”一边把邻居家的小胖子吓得哭爹喊娘的。

但当我真正读完《西游记》原著,却是在20岁。

那时候我才知道,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远远没有六小龄童扮的那样好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真正是又丑又凶。

初中的数学课上,我偷偷躲在桌子底下,一边顶着老师杀人的目光一边用MP4看完了周星驰演的《大话西游》。这部在其后的很多很多年里依旧被人不断解读、奉为经典的电影,让当时的我哭得稀里哗啦,我不明白白晶晶为什么要走,至尊宝为什么要带上紧箍咒,更不明白导演为什么最后要安排紫霞仙子死去。

但我不知道的是,早在91年前,中国一位很有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并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眨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昔日里满院子乱窜的野姑娘早已经长大成人。还有那个很怂很爱哭的小胖子,在褪去婴儿肥以后,也如脱胎换骨一般,长成了清俊挺拔的少年。但童年时期爱看的齐天大圣,却在成长的时光里和着那年夏日寂静午后的蝉鸣声越走越远。现在每次放暑假看见电视机里不断循环播放的《西游记》,涌上心头的,更多是回忆和感慨。

其实,我一直觉得《西游记》讲的是一个很悲壮的故事。无论是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的孙悟空,还是被自己丈人说成妖怪而被收服的猪八戒,抑或是因为打碎了一只碗被逐出天庭的沙僧,他们都是一群被迫上路、不得不完成自我救赎的人。

2015年年关,因为一部高票房的《大圣归来》和猴年春晚,互联网上再次掀起了一股孙悟空的怀念热潮。无数人发微博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怀念,无数人在网上掀开骂战,也有无数人跪请六小龄童上春晚。那只陪伴我们成长的小猴子,以这样近乎闹剧的方式重回人们的视线。可是,当一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自我感动与满足落下帷幕,谁又能真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想起大圣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还有他曾经教会过我们的?

记得高考结束填志愿的时候,没怎么犹豫就填了新闻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过这样一段话:记者笔下有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笔下有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有毁誉忠奸。反正我,是真的幻想着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这样记者。铁肩道义,妙笔文章。

可是今年暑假在一家媒体实习,才发现很多事情与想象的根本不一样。我已经不记得了有多少篇揭露性的稿件是因为与部门有合作关系而被压下去了的,也不记得有多少资助名额被“领导亲戚”要了过去的。而当我把这些事情告诉身边的朋友时,他们瞪大了眼睛望着我:“你不会真的是来实现新闻理想的吧?”

我竟无言以对。

也许在成人的世界里,孙悟空身上的那套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早就不时兴。只有识时务者,才是俊杰。

而最最无力的,是你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很多时候听多了、看多了,也就沉默了。

五百年前,孙悟空是一只无法无天的小猴子。他自封齐天大圣,连天庭的最高统治者都敢不放在眼里。

可是五百年过去了,五指山下铁丸铜汁的刻骨岁月磨平了他所有的骄傲狂妄。他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被哄骗地戴上了紧箍咒、打死和自己同一属性的妖怪。曾经大闹天宫、九幽除名的齐天大圣,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招安的结局,升了天、封了佛,成了它曾经要毁灭的东西的守护者。

而在《大话西游》里,五百年前的至尊宝多次利用月光宝盒穿越时空,却没能救得了白晶晶;五百年后,他抛却情爱、甘心戴上紧箍咒成为孙悟空,依然还是救不了紫霞。他愤怒地举起金箍棒将牛魔王撕成碎片的身影,和《大圣归来》中眼睁睁看着江流儿死去却无能为力的大圣一样,无奈而悲哀。

无论是五百年前还是五百年后,这只小猴子永远都战胜不了天、地、神、佛,也拯救不了一生所爱。

如果说童年时候看孙悟空,看他斩妖除魔、所向披靡。那么长大后看孙悟空,看他无能为力、无可奈何。

哭哭笑笑满腹心酸,到最后只有一句:你看那个人,他好像条狗哦。

童年时的英雄,像布满尘埃的布偶,谁还记得:他熔岩为甲,挥焰成披风,他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

他是齐天大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