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
以至于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认为自己是一个“放弃式”的人。
高中,一时兴起,拿了自己800元的压岁钱报名了舞蹈班,开始跟着学校的音乐老师系统的学习舞蹈。
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兴致特别高,就连压腿的时候,都没有发现自己的腿疼。
可是在两个星期以后,就渐渐的没有了性质,每天除了无休止的体能训练,就没有什么,所以学了一个学期就放弃了。
直到现在,我对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每当做什么事情就放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狠“low”人。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我怎么这么差劲呢?
我怎么动不动就轻言放弃呢?
我得好好隐藏自己,不能让别人知道这个……
我喜欢阅读,但不代表经常阅读,尤其是现在,很少看到自己拿起书了。
我知道,每本书里就有一种价值观,有可能是坏的,也有可能是不良的,可都给我们打开了一种不同的新世界。
我常常觉得他们好想掌握了这个世界什么秘密,规律,思想,或者是其他,总让我莫名升起一种钦佩之情。
记得,去年暑假,和朋友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顺便去星巴克参加面试。
可是,等考完试,动身前往星巴克的时候,真的是跟着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店面,天气又闷热,便想着要不要放弃,
可是转念一想,自己花了车费,还耗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不就是参加一个面试,如果走了,会不会很不值的,想着又找了几分钟,
在这几分钟里,想着还是算了,而且天空不做美,下起了大雨,自己又没有带伞,俨然成了一只落汤鸡。
我觉得自己不一定要把这个车费給赚回来,明显这个车费不是浪费得,因为本不就是为了面试而来。
而且去面试结果未知,可关键是现在还没有找到店面,天气又不好,与其在这里耗费时间和精力,还不如打道回府。
所以果断放弃寻找,选择了回家。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这件事情的结果让我想起了作家刘同分享的一个故事,
他的朋友刘希平花了五十块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看了三十分钟,觉得特别难看,就想走。
他的朋友说还是别走了,浪费五十块钱。于是他想想,又接着看了十分钟,
在这十分钟里,他并不觉得自己一定要把这五十块的票价看回来,他只是觉得自己一开始已经付出了五十块,
明显这五十块是浪费的,可现在还要搭进自己的时间,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然后他果断离场。
不管是自己,还是刘希平,这并不是现在才悟出来的道理,只是借着这件事又认真说了一遍。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透过这件事情,我联想到了自己这两年的写作史。
以前觉得自己写不下去得时候,我总在想,自己写作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又或者它可以带给我什么?或许是成就感,也有可能是金钱。
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又干嘛逼自己写呢?那不是给自己钊罪受么?可能当写完之后,我可以对自己说我没有放弃的那种安慰感,可是除了这个,我什么也没有得到,就连那种至高无上的成绩感都没有感觉到。
经常有人问我,你写作为了什么?这个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也试着从别人的作品中寻找答案,
可在这么多作品忠,看到的无非是另一个自己,一个再情绪中包裹的自己。抖一抖自己身上戴着的面具。
我也分享过自己喜欢的文字,享受那种在键盘上敲击得旋律,享受着那种油然而生的快感。
在这种快感中,思考者自己的人生归属。想象着自己会成为什么样得一个人?作家?上班族?创业者?还是什么别的?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这些文字给我的答案:我想成为更好得自己。
通过写作,我能够把握自己一丝一毫的想法,不管是好的坏的,我都能理解,我想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能够清楚得自己是谁?什么是适合自己的?而不再是别人说的样子。
就像刘同说的:“读书哪有什么高低之分,只有合适之分。
就像爱情,别人都觉得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不一定周围的人能理解。
但重要的是,你自己是否开心,是否能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好,更不一样,更像自己。”
这么想以后,我写作不再有了负担,反而多了一些随意。
我不在委屈自己,反而是对自己的理解,因为这才是对自己最合适的。电影是这样,阅读是这样,工作也是这样。
周国平曾说“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
在这件事情上,你可以为了自己,而不是别人写作是被自己写的,但是我不能逼迫自己写作。
写作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也不是说要取悦别人。
就像学习一样,不是说要学习给别人看,而是为了给自己。
因为,有时候,有些事情,还得自己来拆解,竟然是自己得事情,我们为什么要活在别人得眼里呢?
有一位同行说“我搞不懂别人经常问我,为什么要去写作,我觉得问这种问题的人很愚蠢,
因为这相当于问一个人,为什么喜欢他女朋友,可是我就喜欢她啊!喜欢一个人还需要理由么?”
既然自己是睁着眼睛的,又为什么要听别人说的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