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婆媳关系,始于“不对抗”
- 1 -
“你怎么又不自己穿衣服!跟你说多少遍了?”媳妇下班一进门就看到婆婆正在给孩子穿衣服,想起自己多次强调要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服等,心里恼火地不得了。于是瞪着孩子大声问责。
四岁多的孩子一脸茫然,一边顺从奶奶,将手抬进袖子里,一边无辜地看着妈妈发怒的脸,有点不解,又有点委屈。
婆婆依然没有停下帮孩子穿衣服的动作,只是满脸阴云,似乎在暗暗等待发作的机会。
待到某个午后,媳妇带孩子去睡午觉,婆婆依然在忙碌。突然孩子从房间里跑了出来,婆婆问,你干嘛跑出来了?孩子说,我睡不着,妈妈说我可以出来玩。婆婆怒了,快跟我去午睡!你妈怎么这样,自己睡了不管你!
媳妇在房间里都听见了,却也不能说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没做错,而婆婆对自己有意见。
四五年来,这些细节以不同的问题出现在生活中,冲击着婆媳关系。而媳妇和婆婆之间也似乎一直藏着一股对抗的洪流,无处安放。它们很难妥善地将问题解决,而只能让对抗的情绪时而浓烈,时而哀伤,时而无奈。
这个媳妇就是我。
- 2 -
直到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如何正面管教孩子的培训课程。
那天的课程里有一个志愿者环节,需要一名家长来分享教育过程中的困扰。我呢,自告奋勇当了这个志愿者。
我举出了孩子不午睡,我与婆婆起冲突的例子。
讲述之后,老师让大家就我刚才分享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并参与探讨,一起寻找每个人行为背后的信念和感受。
比如说,婆婆看到孩子不午睡后的感受是着急、心疼,同时又对媳妇感到生气和不满。她的下意识反映出她的情绪状况,也反映出她爱孙子和对媳妇教育方式的不认同。可能在婆婆那一代,做媳妇的不应该像我这样带孩子。
作为媳妇呢,看到孩子不午睡企图共情,不逼迫孩子,让孩子玩不干扰自己睡,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却被婆婆插手误解,不免感到委屈、愤怒。
而孩子,却不知道该听谁的话感觉有点迷茫,同时又被奶奶和妈妈之间的紧张情绪弄得有点害怕。
了解到每个人的感受和信念之后,我们似乎就可以稍稍理解对方的行为方式了。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很多不同的行为习惯背后藏着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的东西即便理解,却也难以接受。譬如说,如果婆婆是个重度强迫症患者,洁癖到极致,媳妇同她生活在一起,各种细节恐怕都会对媳妇造成压力。因为不一样,所以可能不满、厌恶,甚至是恐惧。
没有孩子的时候还好,有了下一代,当三观不那么合的婆媳都来照顾,势必会因观念差距都造成界限不明和相互冲击。
可是,最大的受害者不是媳妇,也不是婆婆,而是孩子。很多例子表明,孩子在不同的压力掌控下,要么将增强力量来对抗,形成叛逆的个性,要么将越来越弱,丧失个性和担当,最后选择逃避。
- 3 -
再回到婆媳对抗的初衷,无非都是想为了孩子,以自己觉得好的方式。更进一步说,无非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希望在家庭中获得更多的地位和尊重。
可是,这样的对抗对孩子而言,显然是不好的。
并且,你又为什么要在婆婆面前证明你自己呢?
当老师私下问我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意识到一个很本质的问题——因为内心的不安和自卑。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自身价值感很强,自信心充足的时候,并不会为眼前的问题而过分焦虑,也就不会想去证明什么;而当我们无法把握事物全局,对自己不自信时,但凡一个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有可能让我们急得团团转。
媳妇尚且年轻,对于家庭事务可能经验不足;婆婆已年迈,生怕不再有价值感而被后辈嫌弃。
着急的情绪一上脑,便形成了自我保护机制,任何不顺从的举动都可能让自己以为遭受到攻击,应激反应便是对抗攻击。
而情绪是理性的天敌。一旦情绪开始工作,所有理性的声音都会被埋没。
所以,对抗除了让彼此的关系走向恶化,并不能解决问题,更加无法说服对方向你妥协。
- 4 -
婆媳关系之所以微妙,就在于原本没有关系的两个女人因为一个男人而走到一起,相互适应。如果再有孩子,婆婆是孩子的奶奶,媳妇是孩子的妈妈。在尚且传统的中国家庭里,彼此之间又有责任义务的交叉。
很多关于处理婆媳关系的文章焦点都聚集在中间那个男人身上。当然,这无可厚非。只是,男人不可能随时随刻都在两个女人之间。退一万步说,如果这个男人劝解不了双方,难道就只有离婚一条道路可选吗?
我们当然不是包庇这个需要成长的男人,而只是以更大的可行性去挖掘。如果婆媳总是对抗,来调解的男人很容易被解读为对方派来的,可能完全听不进半句关于对方的好话。
然而,事实总是会让在冲突中的婆媳意识到彼此的不完善。既然谁都没办法改变谁,作为媳妇,不如就从不对抗婆婆开始吧。
当你没有意识到自己足够好时,容易怀疑自己怀疑他人,心生焦虑,继而你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无端地感受到各种不安全和各种敌对力量。所以,对抗实际上来源于焦虑,而焦虑来源于不够自信。
所以,最根本的调整方式在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足够好,足够智慧,有能力去解决当前的困境。不再去对抗,相信对方,尊重对方。
在同一个家里,婆媳若是可以打破对抗状态,包容并接纳对方不同的行为习惯,维持和气,力量自然会向着同一个方向凝聚。
不过,不对抗只是态度的转变,让老人得到充分尊重,并不是改变自己的原则。此时,老公作为中间的男人就该发挥作用了。在婆媳的价值观无法统一的关键时刻,必须教男人将媳妇的观点融为他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婆婆。此时,因为拥有一定的信任和尊重基础,婆婆的接纳度自然就高了。
而我从对抗转为不对抗的方式很简单,但凡婆婆说的,我都认真地说好。她感觉受到了我前所未有的尊重(虽然我自认为一直挺尊重她的,但却不是她要的方式),对我的主张和见解也一并接纳,开始有了好的转变。那些我曾经认为难以调和的育儿矛盾,一一迎刃而解。
与年轻的媳妇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