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一刻
纸质书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印在纸上的每一个字词都能让读者展开想象,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在场景之中。
公司给了每人300元购书额度,我正好负责此事。从书单汇总,到领书,发书,都由我一手包办。昨天我跟同事们一起把大家订购的100来本书拿了回来。拆包后,我把这些书一本本排列整齐,100多本崭新的书展开在我眼前,我内心不知怎么的,突然很兴奋,有一种奇怪的满足感。他们颜色不一,五彩缤纷,有的封面和书封还颇有设计感,每一本,每一册,看上去都像是艺术品那样吸引人,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体会过这种超级满足感,偶尔跑到书店买来一本两本,顶多算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而坐拥百本的感觉嘛,心情就像是“富可敌国”,虽然这些书都是别人的,但莫名有一种丰收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那么喜欢书了。我自己挑了一些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拿到自己的那份时心里好像乐开了花,感觉丰盛喜悦。
今天中午,我拆开了其中一本《心流》——我特别喜欢拆书的塑料薄膜——那是一种“终于可以通过作者的文字和作者的思维碰撞一下啦”的兴奋感。而手指翻过崭新的书页,触碰到书的纸张,那种独有的粗糙感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
前几天,突然开始真正领略到纸质书的魅力,因为同一本书,前面我看的是纸质书,结尾部分我看的电子书,感觉完全不同。要说哪里不同嘛,应该是对文字的想象——看纸质书,会把主人公想象得更美,更梦幻一些,更接近“实体”;而看电子书却不同,想象力会冰冷寡淡一些。所以纸质书带有独特魔力,印在纸上的每一个字词都能让读者展开想象,代入到书中的场景。
说到书,我特别喜欢去实体书店买书,因为可以翻看样书,字体、行距、纸张如何,看起来费不费劲,在实体书店都能一目了然。
有的书内容很好,但是封面、字体纸张不太友好,比如家里那套《三体》,看起来充满无奈感。
以前我喜欢听书,但现在发现,听书可能只有看纸质书的效果的一半左右。听书虽然方便,但是却没有留出给大脑做出反应的时间,对于一些有深度的书,听书容易错过重要的部分,好像听人读书就算读了,但是真的读懂了吗?所以,听完一本书,只能算是读过了,而不是读懂了、学会了什么技巧。所以我现在更喜欢一边看纸质书,一边结合听书,随时随地停下来,不明白的地方再看一遍。
以前我喜欢追求读书的数量,平均每周读完一本,才算是理想的速度。如今阅读已三年,我不再追求数量,而是每一本书都要读通读透,读完还要自己总结感受,咀嚼收获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悟,我越来越喜欢读书了。
这两天与书相伴的兴奋劲儿,让我觉得陌生。我开始思考,要不要索性去开一家书店?卖卖咖啡和点心,摆上舒适的沙发桌椅,布置上美美的当季鲜花。那样,我就能每天和自己精挑细选的好书相伴了,想想就好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