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点以及场景

2018-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铭心小站

梁宁《产品思维》里有一个模块是说这“三点一景”:三点即痛点、痒点、爽点,一景即场景。

痛点是恐惧

痛点,网络上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尚未被满足,而又广泛渴望的需求。其实不对。没有被满足的用户只是难受而已,不能拿用户的难受当痛点。例如:碰到头疼脑热的小病,跑医院太折腾,又不敢乱吃药,这时候有一个APP就很好解决了我的问题。这个例子,用户觉得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用的词是“怕”。怕即时恐惧。

爽点即是满足

比如现在的外卖软件,你在家里用手机下单,吃的就送到你家来了。你饿了,很快被满足,这就还是爽。

痒点是满足虚拟自我

网红产品层出不穷,网红奶茶,网红酸奶,它们的爆红是靠抓住痛点吗?靠的是痒点。但是只靠抓住一个痛点做产品,其实不容易。比如韩剧《来着星星的你》痛点是什么?有人总结了是女性对英雄和美少年合体的想象。但是单靠这个痛点,怎么可能拍出20集来呢?平常我们追剧,追星,看网络小说,看励志故事,你真的是在追他们吗?不是,你会情不自禁的投入其中,是你虚拟自我的一个投射。

总结,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一个产品不错的入手点。就看产品经理对用户的哪个店感受最深。吃饭也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切入点来做。

除了痛点、痒点、爽点之外,还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场景。

场景

场景本身就是产品的一部分。肯尼迪总统在职期间,他的妻子杰奎琳对公众场合的穿衣的搭配,体现了她对公众形象的运营。她的做法是重视场景,有效的使用场景,然后在场景中成就自我形象。

场:时间+空间  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才有场。

景:情景+互动  当用户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停留和消费,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夹带用户的意见,这就是场景。

如果你没有把它的消费场景考虑进去,这个产品就是不合格的。

场景要触发情绪

为什么同一套书,在逻辑思维的这个场景里,8000套书在一个小时内抢光,而在淘宝店店主自己的小店里,打了折,放了10天还是卖不出去?所以,场景的核心是空间+时间的点上能触发别人的情绪。

只有能触发用户情绪的场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互联网商业其实就是三个核心词:产品、流量、转化率。就是产品的比拼、流量的争夺、转化率的优化,这就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全部。

产品的七个问题

你要规划一个产品,需要问自己七个问题:

1、我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2、我在为谁解决这个问题?——他得到即时满足了吗?这是用户画像的问题。

3、有多少人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市场规模的问题。

4、目前人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是竞争分析的问题。

5、我的竞争方案为什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你不要简单的看单点的竞争力,而是要看点。线面体,谁给你赋能。

6、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触发情绪?——需要马上去解决问题,这是场景问题。

7、单用户遇到问题,他会想到那个名字?——这是用户体验的问题。

所以,一个合格的产品经理一定是将痛点、痒点、爽点和用户画像已经场景这三方面都理解的很透彻,这样做出来的产品才能有好的市场情景。学了梁宁的《产品思维》我也一直在思考保险在互联网之下,有什么样的场景,又该如何看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